了解肺癌: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最近在乘地鐵時,無意間聽到一位女士在電話里咳嗽,旁邊的人問她是否感冒了。她笑著說自己是老毛病,沒當回事。其實像這樣常年咳嗽或呼吸不怎么順暢的人,在身邊并不少見。有人說,"這哪算啥大事?" 但一些看似普通的癥狀,有時背后藏著肺癌的小信號。肺癌雖是常見疾病,不過大多數人對它并不了解。了解它,既不是為了嚇自己,也不是包治百病,而是讓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多一點敏感——也許這就是多活幾年、少走彎路的起點。
01 什么是肺癌?
肺癌,其實就是肺部的細胞出現不受控制的生長,逐漸形成腫塊。最常見的類型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前者占比八成以上,生長相對較慢,后者進展較快。大家都覺得吸煙者才可能得肺癌,其實非吸煙人群,尤其長期處在二手煙、空氣污染、特殊職業環境中的人,也有患病風險???。對于中國來說,肺癌已經連續多年穩居癌癥相關死亡的首位[1]。這說明,不只抽煙人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要對這個病有所了解。
從健康角度看,肺癌的隱蔽性很強,早期幾乎沒什么異常感覺,大多數人正是因為缺乏知識才難以及早發現。它不是短期的“小感冒”,一旦發作可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簡單來說,了解肺癌的本質,才能更好地守護健康。
02 肺癌的主要癥狀有哪些?
- 持續性咳嗽:不像偶爾的清嗓,是那種總也斷不掉的咳;如果咳嗽時間超過三周,最好引起注意。
- 咳痰中帶血:雖然這個癥狀不常見,但一旦出現,應盡快檢查。
- 呼吸短促或喘不上氣:平時爬樓沒問題,最近突然容易氣喘,這是一種可能信號。
- 胸痛:如果胸部發生深呼吸或咳嗽時疼痛,也要警覺。
- 體重明顯下降及持續乏力:不是因為減肥,體重悄悄降,也許就是腫瘤在作祟。
- 反復肺部感染:比如一段時間內反復感染同一位置的肺炎。
有位51歲的女性患者,平時健康,突然持續咳嗽、喘氣困難,去醫院時已是肺癌晚期,還需要靠靶向藥物維持。這個例子帶來的提醒就是——癥狀只要持續,就別“一拖再拖”。偶爾咳嗽不必緊張,可如果癥狀越來越明顯甚至變化,應請醫生幫忙看看。
03 為什么會得肺癌?
說起肺癌高發的原因,絕大多數與生活習慣、環境曝露和遺傳有關。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約85%的肺癌病例和吸煙直接相關[1]。香煙中的有害物質進入肺部,會不斷損傷細胞DNA,時間久了正常細胞就變成了異常細胞。除了自己吸煙,身邊人抽煙產生的二手煙,同樣對呼吸道有傷害。
當然,不吸煙也不能放松警惕。空氣污染,尤其是霧霾、汽車尾氣、工廠排放中的有害微粒,都可能讓肺部細胞受到慢性刺激。另外,一些特殊職業,比如長期接觸石棉、氡氣或某些化學品的工人,患癌風險更高。家族中有肺癌病史的人也比普通人高那么一點風險。
年齡增長后,身體“修復出錯”的概率增加。因此,肺癌大多見于五六十歲以后的人群。這些風險疊加在一起,就像一臺不斷曝露在爛天氣里的機器,日積月累后某一天可能就壞掉了?,F實里,我們不必過度擔憂,但千萬別忽略長期接觸風險的影響。
?? 不同類型肺癌的形成機制略有差別,比如某些基因突變在非吸煙人群中并不稀奇。醫學界已經發現,東亞女性非吸煙者中,有些特殊基因突變可能使她們罹患肺癌的風險明顯增加[2]。這提醒我們,風險不僅僅來自生活習慣,也和遺傳及環境有關。
04 如何判斷是不是肺癌?
發現身體出現持續咳嗽、咳血、胸痛等癥狀,最好的做法就是主動去醫院。醫院常用的初步檢測有胸部X光片和低劑量螺旋CT,用于發現肺部是否有異常陰影。低劑量螺旋CT精準度較高,尤其適合長期吸煙或高風險人群定期篩查[3]。
如果影像上有異常,下一步需要進一步確診——通過支氣管鏡(醫生將細管伸入氣管,直接觀察并取組織)或經皮穿刺獲取小塊組織,做顯微鏡檢查(組織活檢),幫助確定是不是惡性腫瘤。除此,病理醫生還會檢測有無特定基因突變,好為個性化治療方案做準備。
檢查過程中,一些人會擔心“輻射”或“取樣疼痛”。其實,現代影像技術輻射劑量很低,穿刺過程麻醉足夠,短時間的不適總比拖延后的麻煩要小得多。
?? 檢查發現異常并不等于就是肺癌,小結節有時是良性,一切以最終組織檢查結果為準,不必太焦慮。
05 肺癌如何治療?我能做什么決定?
一旦確診為肺癌,治療方案要結合癌癥的類型、分期、身體情況等綜合考慮。常用治療手段有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 早期肺癌: 如果腫瘤還沒擴散,首選手術切除。切掉病變部分后,視情況再配合化療或放療,降低復發風險。
- 進展期/晚期肺癌: 多采用化療、放療或靶向治療。靶向治療就是根據腫瘤的基因突變選藥,副作用相對小。部分患者還可以選用免疫治療,激活自身免疫系統抗癌。
- 常見副作用: 化療有可能出現惡心、掉發等,靶向用藥常見皮疹、腹瀉。副作用的發生與個人體質、藥物種類密切相關,醫生會根據具體反應調整方案。
以那位51歲的女性患者為例,雖然確診時已是晚期,但通過口服靶向藥,情況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她同時配合了升血小板的藥物注射,避免血小板太低導致出血問題。這說明,哪怕進展期,一些新型藥物也能幫助患者延長生存并改善生活質量。只要積極與醫生溝通,很多問題是可以一步步解決的。
??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所以治療最好別“跟風”,而是和??漆t生詳細討論,根據檢查結果評估利弊,然后做決策。
06 肺癌患者日常生活怎么照顧?
得到肺癌診斷后,日子還得繼續。無論處在哪個階段,合理管理日常生活有助于改善身體感覺。
- 飲食推薦: 鮮魚(蛋白質豐富,對身體修復有幫助,建議每周吃2至3次), 新鮮深色蔬菜(含多種抗氧化物,推薦每日替換著吃), 核桃和堅果(有助于增強體力,適合做零食,但不要貪多)。
- 適量鍛煉: 如果身體允許,每日散步20-30分鐘或輕柔體操,有助于保持力量和肺功能。
- 心理支持: 很多患者容易焦慮或情緒低落。找能夠理解的人傾訴,比如家人、朋友、專業心理咨詢師,對心理健康很重要。
- 定期復查: 治療過程中或結束后,都要照醫生建議定期回醫院復查,以便及時發現任何新變化。
有研究顯示,良好飲食配合適度鍛煉,有助于手術或其他治療后的恢復[4]。針對特殊人群,比如體重過低或營養不良的患者,醫生還會提供營養補充建議,按需增加高蛋白、高熱量食物。
當然,具體怎么吃、怎么動、怎么調整,要聽主治醫生的安排。全家的支持和陪伴,同樣是一種力量。
07 平時怎么做,更有希望不得肺癌?
- 健康飲食: 胡蘿卜(富含β-胡蘿卜素,有助于細胞保護,每周2-3次燉菜或沙拉)、 黃豆制品(提高身體免疫力,每日適量攝入)、燕麥(補充纖維、幫助腸道健康,每天早餐可選)。
- 無煙環境: 室內外都盡量保持空氣暢通,避免在家吸煙、聚會時有煙草殘留。
- 清潔空氣: 采購空氣凈化器,或在污染天減少戶外活動,對防止有害微粒侵入肺部有用。
- 定期體檢: 特別是有肺癌家族史或長期接觸風險職業的人群,最好每年查一次胸部低劑量CT。超過40歲以后,每2年做一次呼吸系統體檢也較合適。
?? 反復咳嗽、呼吸異常等癥狀時,不要輕易放過。即使身體感覺還行,時間一長最好咨詢專業醫生。平時多注意自己的身體信號,把健康意識植入生活細節。
參考文獻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Lung cancer: Key fac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 Aberle, D. R., Adams, A. M., Berg, C. D., et al. (2011).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5), 395-409.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102873
- Lam, D. C., et al. (2012). Female non-smoker Asian lung cancer: incidence, molecular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Respirology, 17(6), 895-905. https://doi.org/10.1111/j.1440-1843.2012.02191.x
- Pinto, C., & Russo, A. (2014).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lung cancer: key roles in improving patients’ outcomes. Future Oncology, 10(11), 1707-1717. https://doi.org/10.2217/fon.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