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健康,遠離食管癌——實際指南
01 食管癌究竟是什么,為什么值得關注?
小區里常常能聽到大家討論:“他怎么突然就住院了?平時看起來好好的?!逼鋵?,像食管癌這樣隱匿的疾病,往往不會在一開始就被發現。食管癌主要指覆蓋我們食管內部的細胞變得異常,形成了“惡性腫瘤”。
根據2020年國際癌癥研究署(IARC)的統計,全球食管癌新發病例約60萬例,死亡人數超過54萬,尤其在中國的部分地區,如華北和東南沿海一帶,更要留心。雖然聽上去有點嚇人,但實際生活中,早期關注相關信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絕大多數人都可以遠離它。
有時候我們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得食管癌,其實45歲以后,風險會慢慢增加。所以了解它、重視它,而不是恐懼,是對自己和家人的負責。
02 如何識別食管癌的早期癥狀?
剛開始,食管癌很少讓人有特別強烈的不適,很多患者后來說:“最初就是偶爾吞咽有點不順滑,沒太在意?!比绻阍诤人虺燥垥r,總覺得喉嚨像卡了一小口飯一樣,就需要多留心了。除此之外,食管癌的早期還可能帶來短暫的胸骨后輕微疼痛,這種感覺一般來得快、去得也快,容易被忽略。另外,短時間內體重下降,如果沒有節食或劇烈運動的原因,也要想想是不是出現了營養吸收的隱性問題。
舉個實際的例子:有位78歲的男士,過去體力一向不錯。最近幾個月,他發現吃飯時常常覺得食物下行不暢,還伴有身體瘦了好幾斤。起初他以為只是年紀大了、牙口差,結果就醫后發現是早期食管癌。
總之,輕微吞咽阻礙、頻繁胸骨不適或突然體重下降,不屬于正常的老化表現,最好盡快咨詢專業醫生。
03 食管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哪些?
-
??
長期飲酒、吸煙
酒精長期刺激食管黏膜,煙草中的有害成分也會加重組織損傷。這兩種習慣疊加,風險會明顯升高。多項大型隊列研究證實,持續數十年高強度飲酒或吸煙的人群,食管癌發生率比戒煙戒酒者高幾倍(Islami et al., 2019)。 -
???
吃過燙、過辣食物
長年吃很燙的食物(比如滾燙的火鍋、剛出鍋的熱湯),腸胃需要頻繁修復受損,正常細胞被打斷修復后逐漸容易出錯。 -
??
腌制、咸味食物
亞硝胺(一種腌制食品中常見的有害物質)被證明和消化道癌癥關系密切。歐美和中國大部分高發地區,腌菜、大量臘肉等食品過多攝入與食管癌高風險密切相關(Abnet et al., 2001)。 -
??
慢性胃酸反流、食管炎
有些人經常反酸、燒心,其實這都是胃內容物逆流刺激食管所致。長年下來,受損的黏膜更容易發生病變。 -
???????????
遺傳和年齡
家族中有過相關疾病的人,基因層面的易感性可能更強。此外,食管癌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50歲以后需額外注意。
其實,大部分致病因素都和日常習慣有關系。研究發現,環境、遺傳、飲食因素共同影響,不存在“單一罪魁”,但多種壞習慣疊加時,風險會大大增加(Rustgi et al., 2021)。
04 食管癌的診斷方法及流程是怎樣的?
- ?? 內鏡檢查:用一根細軟的鏡子經口進入食管內部,能直接觀察病變部位,有需要可以同時取少量組織(活檢)做病理分析(參考:Mayo Clinic, Esophageal cancer–Diagnosis, 2023)。
- ?? 影像學檢查:如CT、MRI等,用于明確腫瘤是否已經轉移、病變范圍。(Matsuda et al., 2020)
- ?? 組織活檢:病理醫生通過顯微鏡分析細胞特點,確認是否屬于惡性腫瘤。
如果醫院根據套餐建議進行篩查,通常建議40歲以上,特別有家族史或高風險生活習慣的人定期做內鏡檢查,一般2年一次較為合適。
對于一些已經有癥狀的患者,詳細影像和病理檢查可以協助醫生準確判斷疾病類型和分期。
以實際病例為例:那位78歲的男士,在短短數月內接受了腫瘤放療、免疫治療和定期影像復查。治療后,相關淋巴結病變減輕,說明早期發現和干預能很大程度延長生存時間、提升生活質量。這個例子說明,及時就診是爭取時間的關鍵。
05 當前食管癌的有效治療方案有哪些?
一旦明確診斷,治療方案要根據患者分期、體力、并發癥等情況定制。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 ?? 外科手術:對于局限性早期腫瘤,切除病變段,屬于主要治愈手段之一。
- ?? 放療與化療:對于手術難以切除或有轉移傾向的患者,通過高能射線、藥物殺傷異常細胞。多項國際指南推薦,局部晚期患者常采用同步放化療(參考:Muro et al., 2021)。
- ??? 免疫治療:借助人體自身免疫系統“識別并清除”異變細胞。該方法近年應用較多,對局部晚期或復發病例有幫助。
個別患者也可嘗試靶向治療(針對某些基因異常)等新手段。通常治療過程中需要多學科團隊合作,有專門的腫瘤科、外科、放療科醫生一起協同制定方案。
治療效果與個人體質、發現時病變程度密切相關。越早發現、越早介入,生存率及生活質量通常越高。所以,發現可疑癥狀時,盡快專業就醫是關鍵一步。
06 如何通過生活方式管理預防食管癌?
預防其實重在堅持和養成習慣,“吃得健康”不是口號,而是把一些對身體有益的小事變成每一天的例行公事。
- ?? 新鮮蔬菜 + 提供豐富的纖維和抗氧化物,幫助細胞修復 + 建議每日均衡攝入,多樣化,如西蘭花、胡蘿卜、菠菜輪換。
- ?? 新鮮水果 + 富含維生素C,有助減少消化道異常損傷 + 一日兩次,推薦橙子、蘋果、藍莓等多樣食物交替。
- ?? 優質蛋白 + 魚蝦、瘦肉、豆制品有助維持免疫 + 按需攝入,每周可變換牛奶、豆漿或雞蛋做輔助。
- ?? 適度運動 + 促進消化和免疫力 + 建議每日步行30分鐘,選擇快步走、慢跑、太極等都可。
- ?? 心理管理 + 緩解緊張有利健康 + 可以多和朋友交流,保持愉快的心情。
比如早上吃碗燕麥粥配時令水果,中午來一份標配蔬菜和優質蛋白,晚飯避免過飽,晚上散步30分鐘,這就是簡單但持久的健康生活模式。
如果你屬于高危人群(例如有家族史或長期有胃酸反流問題),別忘了40歲以后定期做胃鏡或相關檢查。別等到癥狀出來才去醫院,“主動防守”比“被動應付”更有價值。
關鍵在于——不追求一夜改變,而是每一天多一些對身體有好處的選擇。持之以恒,一步一步身體自然會做出積極反饋。
更多參考文獻
- Abnet, C. C., Freedman, N. D., Kamangar, F., Leitzmann, M. F., Hollenbeck, A. R., Schatzkin, A., Taylor, P. R. (2001). Diet and risk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54(12), 1110-1116.
- Rustgi, A. K., El-Serag, H. B. (2021). Esophageal carcin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4(24), 2368-2376.
- Islami, F., Pourshams, A., Nasrollahzadeh, D., Kamangar, F., Fahimi, S., Shakeri, R., et al. (2019). Tobacco and opium use and the risk of esophageal canc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25(3), 626–633.
- Matsuda, S., Takeuchi, H., Kawakubo, H., Fukuda, K., Nakamura, R., Takahashi, T., ... Kitagawa, Y. (2020). Recent Advances in Esophageal Cancer Surgery in Japan. Annals of Gastroenterological Surgery, 4(3), 235-242.
- Muro, K., Lordick, F., Tsushima, T., Pentheroudakis, G. (2021). Esophageal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nals of Oncology, 32(3), 318-328.
- Mayo Clinic. (2023). Esophageal cancer—Diagnosis. Mayo Cli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