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在胃癌手術中的關鍵角色與患者安全
01 麻醉對胃癌手術的重要性 ??
日常聊起胃癌手術,常常只關心醫生的刀法,卻很少注意麻醉這個環節。其實,麻醉并不只是“打一針睡著”,而是整場手術的隱形守護者。它讓人暫時失去疼痛、焦慮和恐懼,幫患者平穩地度過復雜的動刀時刻。沒有合適的麻醉,胃癌手術不僅過程痛苦,還會帶來危險,比如血壓驟降、呼吸暫停等。麻醉醫生就像舞臺幕后技術組,控制著燈光氣氛,保證手術“主角”安全登場。
對于胃癌這種大手術來說,手術時間長、創傷多,患者自身可能已經很虛弱。麻醉決定著血流、呼吸、鎮痛、肌肉松弛等多個環節,需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情況精準“調配”。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既安全又舒服地走過刀口時刻。
對于胃癌這種大手術來說,手術時間長、創傷多,患者自身可能已經很虛弱。麻醉決定著血流、呼吸、鎮痛、肌肉松弛等多個環節,需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情況精準“調配”。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既安全又舒服地走過刀口時刻。
02 胃癌手術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哪些? ??
胃癌手術通常選用以下幾種麻醉方式,每種都有自己的舞臺:
- 1. 全身麻醉:最常見,把患者“完全帶入夢鄉”,手術過程中不會有痛感也不會記事。比如手術室里那位58歲的男患者(身高175cm,體重75kg),由于手術范圍大、創傷深,醫生通常選擇全身麻醉。麻醉藥劑會通過靜脈或者氣管插管送入體內,幫他徹底隔絕疼痛。
- 2. 局部麻醉:只讓身體的一部分“失去知覺”,一般用于較小手術或輔助操作。像微創胃手術或者更輕的腹腔穿刺可以局部麻醉,讓病人醒著但沒有痛感。不過,胃癌手術這樣的大動作通常不會單獨用局麻。
- 3. 區域神經阻滯:有些醫療團隊會結合椎管麻醉(比如硬膜外麻醉),可協助術后鎮痛。醫生會在脊柱附近打麻藥,讓胸腹部痛覺神經“暫時罷工”,這樣人手術后能明顯減輕疼痛,不必頻繁打針吃止痛藥。
03 麻醉如何管理圍術期生命體征? ??
胃癌手術時,麻醉醫生不只是安靜守在一邊,他們忙著“盯緊指標”,好像賽車技師一樣實時調整每一項參數。說起來,手術期間最關鍵的就是血壓、心率、呼吸、體溫這些基本生命體征的動態監測?;颊叩纳眢w有時會像“交通要道”一樣,稍有堵塞就會出問題。
- 血壓:麻醉藥物可能會讓血管舒張,導致低血壓。如果患者一點一滴地失血,麻醉醫生要迅速調整補液、升壓藥劑,避免出現休克。
- 呼吸:多數胃癌手術都需要氣管插管,麻醉機幫助患者維持正常呼吸。如果呼吸節律異常,醫生會根據氧合情況調節呼吸機參數。
- 心率:藥物和手術刺激都可能讓心率上下波動。醫生會用監護儀,調節麻藥濃度或加用其他藥物,穩定心臟節律。
- 體溫:長時間手術容易失溫,麻醉團隊會用加熱毯或調節室溫,把患者體溫維持在安全水平。
04 胃癌手術后的急救復蘇措施 ?
手術結束,并不意味著風險徹底消失,麻醉醫生還要為患者“兜底”。胃癌手術后,有些并發癥偶爾會“悄悄爬出來”:比如呼吸抑制、低血壓、大量失血或術后應激反應。麻醉團隊在麻醉恢復室里,需要針對不同情況,打好復蘇“組合拳”。
- 呼吸道管理:有時患者醒來后呼吸變慢或者變淺,這時要及時吸氧,甚至重新啟用機械通氣,幫身體恢復正常呼吸。
- 循環支持:如果術后低血壓,先補液,有需要時加用升壓藥物;出血較多時及時補充血液制品,維持血壓在安全區間。
- 鎮痛處理:像58歲男患者那類胃癌手術,術后鎮痛很關鍵。麻醉醫生會選擇地佐辛等藥物,定時微量注射,減輕劇烈疼痛。
- 電解質調節:術中和術后可能出現低鈉、低蛋白等異常,麻醉團隊要根據血液報告,適時補充鈉鹽、葡萄糖等,避免機體紊亂。
05 如何評估麻醉風險與術后疼痛管理? ??
麻醉有風險,胃癌患者手術前后都需提前評估。評估不僅看年齡和身體情況,還要結合具體病情、以往用藥史和術前檢查。
- 風險評估:醫生會檢查心、肝、腎、肺等主要臟器功能,核查生化指標(如蛋白、膽紅素、電解質等),詢問有無慢性病及過敏史。比如那位58歲的病人,低白蛋白和高葡萄糖,提示術后恢復能力受影響,麻醉醫生會提前做好預案。對高齡或復雜病變患者,可能建議進一步心電圖、肺功能測試,甚至請多??茣\(MDT),全方位把風險降到最低。
- 疼痛管理:手術結束后,疼痛不光影響休息,也影響傷口愈合。麻醉醫生會根據手術類型和個人敏感度,選擇合適的鎮痛方案,比如地佐辛注射液配合其他輔助藥物,按需分時注射。有的患者還可以使用“自控鎮痛泵”,按下按鈕自動給藥。疼痛評估會用視覺模擬評分(如0-10分),根據實際感覺靈活調整藥量。
- 麻醉后恢復:麻醉醫生還會關注術后惡心、嘔吐、便秘、呼吸功能恢復這幾個環節。正確的藥物和護理,能幫人早些下床活動,有利于恢復。
06 術后護理與麻醉的關系 ??
胃癌手術后的護理,其實和麻醉關系緊密。麻醉效果不僅決定手術過程,還直接影響術后的康復速度和安全性。
- 傷口愈合:局部麻醉和合理止痛,能減少術后應激反應,加速傷口愈合。例如那位58歲患者,麻醉醫生和護理團隊及時調整藥物方案,使其傷口愈合達到II類標準,恢復良好。
- 活動與功能恢復:早期鎮痛控制得當,讓患者術后可以盡早活動,有利于腸道功能恢復、減少肺部感染。術后護理團隊會常規監測生命體征,及時發現異常,預防并發癥。
- 心理舒緩:手術后的疼痛和不安不是小事,麻醉醫生和護士通過細致的溝通、及時調整鎮痛方案,能有效緩解焦慮情緒。這一點,有助于患者心情平穩,積極面對康復之路。
- 定期隨訪:出院后,醫生建議患者1月后腫瘤科隨訪,主要是為了觀察傷口恢復、身體機能以及鎮痛方案是否需要調整。這種持續的醫療協作,讓患者“有安全感”,減少復發和并發癥。
參考文獻:
- Strong, V. E., Wu, A. W., Selby, L. V., et al. (2015).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nd ICU Admission After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A Multi-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nals of Surgery, 261(3), 584-591. PubMed
- Brull, R., & Macfarlane, A. J. R. (2017). Regional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in Cancer Surgery: Effect on Outcome,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Anaesthesiology, 31(4), 445-467. PubMed
- 妙佑醫療國際. (2024). Stomach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Clinic
- UpToDat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cancer surgery. Wakai T., 2024. UpTo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