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那些需要生活中注意的健康細節
01 簡單說說:食管癌到底是什么?
在很多家庭飯桌上,偶爾有人抱怨“吃飯卡嗓子”,本來可能只是小問題,但其實背后隱藏的風險值得我們關注。食管癌就是食管內壁上的異常細胞過度生長形成的惡性腫瘤。這個疾病多數出現在中老年人群,當出現時常讓人措手不及。
從醫學上講,食管癌主要分兩類:鱗狀細胞癌(通常發生在食管中上段)和腺癌(主要在下段)。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亞洲—特別是我國—屬于食管癌高發區。調查顯示,食管癌在中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排名前五(Bray, F.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CA Cancer J Clin, 2018)。
比較形象地說,食管就像一段“交通要道”,食物通過這里進入胃部。如果這條路出現“堵塞”,吃飯自然變得困難。最關鍵的是,食管癌的早期變化常常很隱蔽,不容易被察覺,這也讓及早識別變得更重要。
02 警示信號:哪些癥狀要注意?
- 持續吞咽困難: 最初只是偶爾吃飯感覺卡住,后來發展到喝水或軟食都不順。
- 胸部或背部疼痛: 輕微時沒感覺,嚴重時進食、呼吸都受到影響,甚至影響日常活動。
- 聲音嘶啞: 當腫瘤靠近聲帶區時可能出現,配合胸悶更要引起注意。
- 體重明顯下降: 不是減肥,食欲下降或進食受限導致體重掉得很快。
03 形成原因:為何會得食管癌?
- 長期吸煙: 煙草中的致癌物讓食管黏膜反復受損,增加異常細胞變異概率。
- 酗酒習慣: 酒精刺激也是一大風險,長期大量飲酒容易加重食管損傷。
- 愛吃燙食: 過熱的食物會反復燒灼食管,慢慢造成慢性炎癥,給腫瘤可乘之機。
- 腌制、霉變食品: 一些地區常吃腌菜、霉變糧食,這其中含有亞硝胺等致癌物質(Deng, J. et al., Risk Factors for Esophageal Canc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3)。
- 遺傳易感性: 食管癌有家族聚集性,某些基因變異也會讓風險增加。
- 年齡增長: 多數出現在50歲以后,尤其是男性。
其實,飲食和生活習慣是影響食管癌發病最常見的原因。比如北方某些農村,腌菜和燙食普遍,人群發病率就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研究顯示,亞洲地區食管鱗狀細胞癌與上述生活因子關系明顯(Bray, F. et al., 2018)。
04 檢查與診斷:怎樣才能確診?
當出現持續性的吞咽困難或體重下降,系統檢查很有必要。當前用于食管癌診斷的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 內鏡檢查: 醫生通過胃鏡可以直接看到食管內壁,有異常時可取樣做病理(Deng, J. et al., 2013)。
- 影像學檢查: CT或MRI能判斷腫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有遠處轉移。
- 病理審核: 將取出的組織送檢,確定癌細胞類型(是鱗狀細胞還是腺癌)。
- 輔助檢查: 如超聲內鏡、PET-CT等,評估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系。
簡單來說,這些檢查綜合起來能明確診斷,幫助醫生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如果有家人被確診食管癌,不妨主動了解下相關檢查內容,在交流中會安心不少。
05 治療選擇:面對食管癌怎么辦?
食管癌治療方式和腫瘤階段密切相關。一般來說,醫院會根據分期、身體狀況做綜合評估,制定如下幾類方案:
- 手術治療: 適合早中期,沒有遠處轉移。少數情況下還能通過微創操作減少創傷。
- 放射治療: 對于不宜手術或病灶較大者,通過放療殺死癌細胞。部分患者會出現放射性食管炎,需要支持治療。
- 化學治療: 適用于晚期或手術后輔助生效,也可配合放療強化效果。
- 靶向與免疫治療: 新興方法,如PD-1抑制劑等,針對特定分子標志,部分晚期患者增加生存期(Janmaat, M.L. et al.,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Esophageal Cancer, Cancer Treatment Reviews, 2021)。
- 對癥和營養支持: 保持流質飲食,控制嘔吐和感染,改善患者舒適度。
比如前文提到的老年患者,四期食管癌已不能手術,主要采用放療和免疫聯合治療,還配合靜脈營養。這個選擇體現了“階段化、個性化”理念,現實中可以參考專家建議。
06 如何調整:吃什么、怎么做對于預防有幫助?
- 新鮮蔬菜水果: 加強抗氧化物攝入,建議每天補充各類綠葉菜、水果,對細胞有保護作用(Kamangar, F. 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Vitamin/Mineral Supplements and Esophageal Cancer Risk, JAMA, 2009)。
- 豆類與粗糧: 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維持腸胃及消化道健康。
- 適量優質蛋白: 各類魚、蛋、瘦肉有助修復食管黏膜,建議每天合理安排。
- 適度鍛煉: 每天慢步、簡單體操即可,保持適當體重,減少代謝負擔。
- 定期體檢: 尤其40歲以后,每兩年做一次胃部和食管檢查,發現異常早處理。
日常生活里,食物選擇和運動習慣同樣重要。比如一份清淡蔬菜湯,搭配全麥面包,就是很棒的選擇。有些人覺得預防疾病只是健康口號,其實落實到生活細節才能發揮長遠作用。
07 行動建議&小結
- 身體出現長期進食不順,尤其咽部卡頓,要早咨詢醫生。
- 家族有食管癌史、常年愛吃燙食的人,更要定期檢查。
- 日常多選蔬果、優質蛋白做飯,體育鍛煉不可少。
- 治療方案應根據醫生建議和自身身體狀況靈活調整。
其實,健康管理并沒有特別復雜的門檻。簡單理解、早識別、主動行動,每一步都能讓我們離疾病遠一點。食管癌雖然是“較難發現的不速之客”,但通過調整生活、積極檢查,很多風險都可以提前化解。
參考資料
- 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Siegel, R.L., Torre, L.A., & Jemal, A.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DOI:10.3322/caac.21492.
- Deng, J., Lin, Y., Yang, Y., et al. (2013). Risk Factors for Esophageal Cancer: A Case-Control Study in Southwest 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9(42), 7020-7026. DOI:10.3748/wjg.v19.i42.7020.
- Janmaat, M.L., & van der Meer, J.W. (2021).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Esophageal Cancer: Rationale and Results. Cancer Treatment Reviews, 100, 102261. DOI:10.1016/j.ctrv.2021.102261.
- Kamangar, F., Chow, W.H., & Abnet, C.C. (2009). Randomized Trial of Vitamin/Mineral Supplements and Esophageal Cancer Risk. JAMA, 301(5), 510-519. DOI:10.1001/jama.20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