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午后,家里正熱熱鬧鬧地玩著。突然,孩子喘氣變急,臉色發白,讓家長一下子慌了神。很多爸爸媽媽其實都碰到過類似的場景。小兒哮喘并不少見,如果能多些了解,當意外發生時才不至于手足無措。接下來,一起理清這場“小風暴”的信號和應對辦法。
01 小兒哮喘:你真正了解嗎???
簡單來說,小兒哮喘是一種兒童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孩子因為氣道對某些刺激反應過度,出現反復的喘息、呼吸困難等癥狀。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兒童哮喘患病率平均達10%左右,部分城市甚至更高(Asher et al., 2021)。
并不是每次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氣喘都是哮喘,但哮喘反復“造訪”,會打亂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嚴重時還可能危及生命。別忽視,每一次哮喘急性發作,孩子身體都會像經歷“小地震”,后續康復和日常護理都需要花不少心思。
02 發作時的警示信號有哪些?
早期哮喘的表現有時候其實不顯眼。家長只有細心察覺,才能及時分辨“普通咳嗽”與哮喘發作的不同。
信號類型 | 具體表現 | 舉例說明 |
---|---|---|
輕微/偶爾 | 時不時咳嗽,尤其在夜里或清晨,跑跳后聲音變粗,偶爾覺得氣不夠用。 | 有位7歲男孩,夜里有時輕咳,但白天活動影響不大。 |
持續/嚴重 | 喘息明顯(呼吸時發出“咻咻”聲音),胸悶,呼吸急促難以說話,面色發青。 | 9歲女孩上體育課后突然劇烈喘息,胸口發緊,說話費勁,這時候就要提高警惕。 |
03 哮喘急救時,家長該怎么做???
- 讓孩子保持坐姿或半臥: 平躺會讓呼吸更困難,建議把孩子扶坐,或讓他們靠著自己微微向前。
- 盡快使用急救藥物: 常規“急救藥”是速效β2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氣霧劑),隨身攜帶很關鍵。一次發作,不宜超量,若不緩解要快速就醫。
- 安撫情緒: 哮喘發作常伴隨緊張焦慮,安靜、溫和的鼓勵和陪伴,有助于減輕癥狀。
- 避免刺激氣味: 房間最好通風,無明顯刺激性味道(比如香煙、油煙、花粉)。
04 吸入器、氣霧劑這樣用才對!??
很多家長在遇到急性發作時,光拿著雷同的藥物卻不會用,效果就打折了。關鍵就在于掌握正確的用法。
- 搖勻吸入器(沙丁胺醇等)
- 配合專用面罩或吸入腔(兒童適用)
- 嘴巴包住吸入口,讓孩子緩慢、深吸氣
- 按下藥瓶,同時呼吸繼續(別急著吸完)
- 大多數急救藥劑量為每次1-2噴(具體請遵醫囑)
- 按需要,每隔20分鐘可重復用藥一次(連續3次內有效,超出需就醫,不能隨意加量)
05 誘發哮喘的常見原因和應急妙招
說起來,很多人以為哮喘只是體質問題,其實和家里環境關系也很大。哮喘發作離不開一些常見的“導火索”。
- 花粉/粉塵:春秋季家里開窗,空氣中的花粉、塵螨進入易引發。
- 劇烈運動:體育課、奔跑游戲都可能誘發敏感孩子的哮喘。
- 病毒感染:感冒后哮喘更易發作。
- 冷空氣刺激:氣溫驟降時,吸入冷空氣也易誘發。
應急小建議:短期內減少接觸過敏原,尤其在高發季換氣后要關好窗戶;近期感冒、天氣突變時,讓孩子活動量適度,必要時提前用藥預防。
06 急救后什么時候必須去醫院???
有時家長用盡辦法,孩子喘息還是不好轉,這時千萬別硬扛。以下幾種情況,建議當機立斷、送醫處理:
- 吸入藥物后癥狀無緩解或反而加重
- 呼吸極為急促,每句話都說不全
- 嘴唇、臉色發紫
- 出現昏迷、呼吸停頓等危及生命信號
急救后觀察孩子,兩小時內有再次發作可能,保持監護。部分醫院提供“哮喘隨訪門診”,定期評估可幫孩子好得更快。
07 吃得對,生活細節幫大忙
預防哮喘,日常護理和健康飲食都有作用。積極的日常管理,比一味擔憂更有效。
推薦食物/做法 | 主要好處 | 建議用法 |
---|---|---|
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橙子、草莓等) | 減少氣道炎癥,增強身體抵抗力 | 每天一小份作加餐,搭配主餐食用 |
深綠色蔬菜(菠菜、油菜等) | 有助抗氧化,幫助氣道健康 | 午餐或晚餐做一份清炒菜 |
高蛋白肉類/奶類 | 維持身體生長發育,提高免疫力 | 每餐搭配適量雞蛋/牛奶或瘦肉 |
參考文獻
- Asher MI, García-Marcos L, Pearce NE, Strachan DP. (2021). Trends in worldwide asthma prevalence.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58(6), 2004090. https://doi.org/10.1183/13993003.04090-2020
-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23).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https://ginasthma.org/gina-reports/
- Bush A, Fleming L. (2022).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BMJ, 376, o645. https://doi.org/10.1136/bmj.o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