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全方位指南:了解癥狀、機制及治療方法 ??
換季時節,不少人會發現自己鼻子如同“水龍頭”,一到早晨或者接觸花草灰塵就開始噴嚏連連。其實,過敏性鼻炎就在我們身邊,也許你早已習慣了,每到春秋或者家里打掃衛生時,鼻塞、流涕、眼癢,這些小麻煩成了生活???。到底過敏性鼻炎會帶來哪些變化?哪些信號值得重視?一起從這里入手了解吧。
01 過敏性鼻炎是什么?有多大影響???
簡單來說,過敏性鼻炎是一種鼻子的慢性炎癥,主要是因為身體對花粉、塵螨、動物毛發等常見物質格外敏感造成的。每當接觸這些“過敏原”,鼻黏膜就像警報系統一樣反應過頭,結果就是流清水鼻涕、打噴嚏、鼻塞,常常還會牽連到眼睛發癢或者咽喉不適。
雖然不少人認為鼻炎只是個“小毛病”,但持續發作會影響睡眠,嚴重時還可能帶來注意力下降、學習和工作效率變差。有調查顯示,每年因過敏性鼻炎影響工作或學習的天數,平均可達5-10天(Soler, Z.M. et al., 2011,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此外,如果癥狀長期控制不好,還可能影響心理狀態,讓人煩躁甚至情緒低落。所以,別把過敏性鼻炎不當回事,及時了解并管理,有助于提升生活質量。
02 常見癥狀盤點:什么信號值得留意???
- 頻繁打噴嚏:特別是連續打好幾個,往往出現在一大早起床、接觸灰塵、走進有花草的環境時。
- 流清水樣鼻涕:鼻涕清、量又多,一擦就是一把紙巾。
- 鼻塞:有時候是一側,有時候兩邊輪流,偶爾覺得鼻腔像被棉花堵住了。
- 眼睛發癢、流淚:伴隨鼻部癥狀一起出現,不少人還會眼皮紅腫。
- 咽喉癢:有些人會覺得嗓子也癢,甚至想清嗓、咳嗽兩聲。
有位32歲的患者,因為每逢春季例行“噴嚏連環”,伴隨鼻塞、偶發氣喘去耳鼻喉科就診。經過血清IgE檢測,確診為過敏性鼻炎伴哮喘。他按醫囑使用抗組胺藥物后,生活和睡眠都沒被影響,癥狀得到控制,日常生活也不受干擾。這提醒我們,不要等鼻部不適變成習慣,有癥狀要及時評估,讓小問題不擴大。
03 為什么會得過敏性鼻炎?根源在哪里???
過敏性鼻炎,其核心是免疫系統“反應過度”。當吸入花粉、塵螨、動物皮屑等過敏原,人體免疫細胞本該視為無害物,但在部分人身上,這些物質卻被當成“入侵者”處理,激活了免疫反應。體內會釋放出組胺等活性物質,引發鼻腔血管擴張,黏膜水腫和分泌物增加,就出現了鼻塞、流涕、打噴嚏。
- 遺傳因素:家族中有過敏體質的人,后代更易“繼承”易感性(Bousquet, J. et al., 2008, Allergy)。
- 環境暴露:城市空氣污染、居住環境潮濕、經常接觸粉塵、動物毛發等,都可能提高過敏風險。
- 年齡:兒童和青少年發病率高,但成人同樣可能首次發作。
- 免疫改變:肥胖、缺乏運動、慢性壓力會影響免疫系統穩定性,間接增加鼻炎可能。
要說明一下,雖說很多誘因涉及環境和生活方式,但每個人的易感程度不同。有調查顯示,城市兒童過敏性鼻炎發病率已逼近20%(Wang, XD. et al., 2016, Allergy),與空氣質量和過敏原暴露密切相關。不過,僅憑這些風險因素,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會得病,更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04 如何確診?不是每個鼻炎都叫過敏性
在鼻部不適時,不能一味自認為“鼻子過敏”。臨床通常會先詳細詢問你的病史,包括癥狀出現的時間、誘因、伴隨癥狀(如是否有哮喘)。體格檢查時,醫生會觀察鼻黏膜顏色、分泌物類型。
- 病史問診:剖析癥狀特征、持續時間及是否有家族過敏史。
- 體格檢查:通過鼻鏡檢查鼻腔內壁,看有無水腫、分泌物特征。
- 特異性檢測:如疑似過敏,常用的手段有皮膚點刺試驗(在前臂皮膚滴加過敏原觀察皮膚反應)以及血清IgE檢測。確診后,若癥狀復雜或懷疑并發其他問題,還可行鼻竇CT、影像學評估等,以排除鼻息肉、鼻竇炎等疾病。
確診過敏性鼻炎后,醫生會依據檢測結果和個體狀況判斷病情輕重,并指導用藥和生活管理。針對非過敏性鼻炎,則需排除過敏相關項目后再細致評估。
05 如何改善?最常用的治療方法??
- 抗組胺藥物:首選方案,能緩解打噴嚏、流涕、鼻癢,多為口服,但部分藥物可能導致困倦。
- 鼻腔糖皮質激素噴霧:特別適合持續性鼻塞、鼻癢,有效控制炎癥反應,獨立或與其他藥物聯用,但應遵醫囑。
- 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部分患者可選此類藥物,尤其伴有哮喘時更常見。
- 免疫治療:俗稱“脫敏療法”,適用于對特定過敏原反應明顯或泛發性過敏病例,通過長期接觸低劑量過敏原,訓練身體耐受,需專科開展。
- 綜合生活干預:配合醫學治療,如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保持臥室清潔、適當通風等。
過去有人擔心用藥會影響生活、形成依賴,實際上按照醫囑科學用藥,絕大部分人能獲得良好控制。正如前述臨床病例,通過規律服用抗組胺藥,癥狀幾乎不影響日常工作和睡眠。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治療如果感覺無效或出現副作用,及時和醫生聯系,而不是自行換用其他藥物。
06 如何在生活中預防和管理?日常好習慣推薦 ??
說起來,過敏性鼻炎雖然不能完全“根治”,但通過一些簡單的日常管理,確實可以明顯減輕發作頻率和強度。具體方法如下:
- 合理飲食:新鮮蔬菜如菠菜(可提升身體抗氧化能力,建議每日適量),胡蘿卜(富含β-胡蘿卜素,有助減少炎癥,推薦生食或燉湯),以及深色漿果類(如藍莓,含多酚助抗過敏,每周可食用2-3次)。
- 定期換洗床單:勤曬被單、枕套、毛絨玩具,尤其容易積聚塵螨的家庭用品,建議一周一次。
- 開窗通風:每日早晚各通風10-20分鐘,幫助降低室內過敏原濃度。但花粉季時可避開高峰期(如清晨)。
- 適度鍛煉:適量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每周3-4次,提高身體免疫平衡能力。
- 安心就醫:如癥狀頻繁或用藥后無改善,建議盡快前往正規醫院(耳鼻喉科或變態反應??疲┰敿殭z查,并遵醫囑用藥、復查。
比如,平時用溫水沖洗鼻腔,有助于保持通暢和減少過敏原殘留。飲食上,添加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獼猴桃、橙子),對鼻腔黏膜修復也有正面作用。切記,所有措施重在日常,長期堅持才能看出效果。
日常打噴嚏、鼻塞,很多時候是過敏性鼻炎的信號。不用過分焦慮,但也別總想著忍一忍就算了。主動識別、科學管理,再搭配健康生活習慣,多數人能把鼻炎的困擾減到最小。有需要時,及時請教專業醫生,會讓你安心很多。
引用文獻
- Soler, Z.M., Smith, T.L., Mace, J.C., et al. (2011). Symptom burden and productivity impact of allergic rhinitis.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27(2), 403-408.e2. [APA]
- Bousquet, J., Khaltaev, N., Cruz, A.A., et al. (2008).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 2008 update. Allergy, 63(Suppl.86), 8-160. [APA]
- Wang, X.D., Zheng, M., Lou, H.F., et al. (2016). An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self-reported allergic rhinitis in major Chinese cities from 2005 to 2011. Allergy, 71(8), 1170-1180. [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