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領域在右側腹股溝疝手術中的應用
生活中很多人提起“手術”,第一反應往往是緊張和不安??蓪嶋H上,一場安全舒適的手術離不開麻醉醫生的默默守護。比如腹股溝疝,在家里人抱怨“腹部隱約鼓了個包”時,也許沒想到,麻醉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起到多么關鍵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幕后大事”。
01 麻醉到底有多重要???
腹股溝疝手術,說簡單點就是把腹壁“鼓出來”的小包修補回去。乍一看不算大手術,但在整個過程中,麻醉醫生就像一位隱形的守門人。
麻醉不是單純的“打個藥睡一覺”,它同時需要保障患者在手術臺上的安全、無痛感,并避免因為緊張導致的不適。正如修路時不能只顧表面,麻醉實際守護的是生命安全的底線。從患者的呼吸、血壓到體溫變化,每一項指標都在麻醉醫生的“雷達”下細致監控。
別忽視麻醉的重要性,即使是看似“小手術”,背后的保障也是層層把關。
02 麻醉怎么選?有什么區別???
每個患者情況不同,麻醉方式選擇也有講究。簡單來說,常用方式分為全身麻醉、腰麻(椎管內麻醉)、局部麻醉。每種方式側重點不同,選擇需和醫生細談。
-
全身麻醉:讓人完全無意識,通過靜脈或吸入藥物,通常搭配氣管插管。適合腹腔鏡右側腹股溝疝修補等需較長時間或對疼痛敏感的患者。
例子:有位60歲男性,因可復性右側腹股溝疝,BMI正常,術前評估后選用全身麻醉,手術過程呼吸平穩,術后恢復良好。
- 椎管內麻醉:常被稱為“半麻”,人清醒但下半身失去痛覺。優點是術后蘇醒快,部分患者適配度高。不過,心血管方面有特殊疾病的人需慎用。
- 局部麻醉:適合很小的疝氣修補,適齡且身體條件好的患者短時快做。
選哪種方式,關系到手術體驗和安全感,遇到不懂的,直接問麻醉醫生。
03 手術中,麻醉醫生都盯著什么???
麻醉過程中,醫生始終關注患者每個細微的身體變化。有些人問,麻醉醫生是不是“人在手術室、心在別處”?其實他們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生命體征監測一直是麻醉環節核心的一部分。
常見監測內容:
- 血氧飽和度(SpO?);
- 呼氣末二氧化碳(ETCO?);
- 心率與血壓;
- 體溫等。
手術順利時也別忘了,是幕后麻醉團隊在全程保駕護航。
04 為什么要做麻醉前評估???
術前麻醉評估是每臺正規手術必不可少的環節。從大大小小的血液、肝腎功能,到胸片、心電圖,甚至有時候還要問問有沒有“吸煙”、“慢性咳嗽”等生活習慣。
- 篩查潛在風險:例如腎功能偏高、肺部炎癥痕跡,這些都可能增加手術和麻醉風險。
- 個體化指導:評估不是單一打分,而是為每位患者定制麻醉和手術方案,比如高齡、有慢病史、既往手術等情況。
- 心理安撫:很多患者擔心麻醉后“醒不過來”或影響記憶,麻醉醫生會認真解釋,用心溝通。
術前評估別當“走過場”,每一項檢測都是在守護患者安全。
05 麻醉醫生在術后的重癥監護和急救中做了什么???
麻醉不僅僅限于手術臺上。術后,一些患者因為身體原因,需要在監護病房觀察。麻醉團隊會對呼吸、循環、意識狀態再做綜合評估。遇到如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等需要緊急干預時,也是麻醉醫生“沖在一線”。
比如腹股溝疝手術后,極個別患者會因為全身情況需要用到氣管插管、機械通氣,這時候麻醉團隊的專業操作便成了患者最后的“安全盾牌”。
說起來,術后的重癥護理,麻醉醫生的角色同樣不可或缺。
06 麻醉用藥與誤區:你知道多少???
很多人對麻醉藥物了解不多,總覺得“藥多傷身”。其實現代麻醉藥物有嚴格劑量管理,安全性也在不斷提升。
- 鎮靜藥如丙泊酚:主要幫助患者入睡、放松;
- 鎮痛藥如舒芬太尼:讓患者在手術中無痛感;
- 肌松藥如順式阿曲庫銨:便于操作和保護肌肉。
常見誤區還包括“麻醉會影響記憶”。醫學研究顯示,現行麻醉方案下,手術后短暫的健忘是正常現象,但不會讓人“遺忘人生”。只要術前評估和術中細節落實,通常不會有長期記憶問題(Brooks DC, et al., 2017)。
有任何疑問,手術前和麻醉醫生多溝通,沒有什么問題是“尷尬得不能問”的。
07 要怎么做好術后疼痛管理???
很多患者最怕的不是手術本身,而是術后疼痛。其實現在有多種疼痛控制方法,比如口服止痛藥、區域止痛、甚至是患者自控鎮痛泵。麻醉團隊會根據患者體質、疼痛耐受度、既往用藥史制定個性化方案。
一般來講,腹股溝疝修補術后的疼痛級別并不算高。大多數人術后很快能下床活動。再比如,上述60歲患者,術后切口愈合好,恢復順利,依靠醫囑服用常規止痛藥,無明顯不適。
疼痛感受各有不同,別害怕表達,疼痛管理可以和醫生反復溝通換方案。
08 為什么有的人會得疝氣?
有人年輕時活力充沛,上了年紀卻被“鼓包”困擾,其實背后的原因不少。
- 年齡增長:腹部肌肉隨著年紀變得薄弱,容易出現疝氣(Mayo Clinic, 2021)。
- 遺傳因素:家族里有患疝氣的人,發生的概率會明顯上升。
- 慢性咳嗽或便秘:長期腹壓升高,比如經常用力咳嗽、便秘時用力過猛,也是常見誘因。
- 過重體力勞動:舉重、搬運重物的人群患病率也高。
- 既往有手術史:曾做過相關部位手術,如腹部切口,也會增加風險。
這說明,腹股溝疝不是“用力太大”一個原因造成,是多種生活因素、身體狀態綜合影響的結果。
09 怎么做有助于預防疝氣???
先說飲食。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以幫助減少便秘所致的腹壓升高。
- 燕麥片:高膳食纖維,有利于腸道健康。建議早餐時搭配新鮮水果食用,每天一碗,有助于大便順暢。
- 菠菜與胡蘿卜:富含維生素C、E,有助于增強腹壁彈性??梢郧宄?、涼拌,每周3-4次為宜。
- 魚肉(如三文魚):含優質蛋白,有助修復組織。可每周2-3次,蒸煮更健康。
再說日常動作。保持適當體重,規律鍛煉腹部核心肌群,但避免猛然用力舉重,能減少疝氣出現的機會。搬重物時,建議用膝蓋而不是腰部發力,一點點小習慣,積累大健康。
另外,40歲以上建議定期體檢,對不明腹部鼓包、腹痛、排便障礙等及時就醫;有疝家族史的人群,也建議咨詢??漆t生做好長期隨訪。
疝氣雖常見,但主動關注生活細節總比事后“懊悔”更有益。
附錄:重要參考文獻一覽
- Brooks DC, et al. (2017). "Classification,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of inguinal and femoral hernias in adults."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Modern Surgical Practice, 20th ed., Elsevier.
- Mayo Clinic Staff. (2021). "Inguinal hernia -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Clinic.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inguinal-hernia/symptoms-causes/syc-20351547
-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2021). "Inguinal hernia." NIDDK.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digestive-diseases/inguinal-hernia
本文用到的文獻可通過PubMed或Google Scholar檢索查閱,推薦查閱上述英文原文以獲得更深入的醫學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