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臟,大問題: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全知道
01 新生兒的心臟,為什么需要特別關注?
下午探望朋友剛出生的寶寶,嬰兒床前時常會有家長低頭關注寶寶呼吸是否均勻。小小的人兒,大多數時間安靜乖巧,于是不少新手爸媽總擔心,寶寶心臟健康到底有沒有問題?其實絕大多數新生兒都健康成長,不過新生兒先天性心臟?。–HD)并不罕見??茖W數據顯示,每千名新生兒中,約有8-10個孩子會有先天性心臟結構異常(van der Linde, D. et al., 2011)。
特別是剛出生的寶寶,他們自己不會表達不適,即使有異常,也可能很隱蔽。這時候,早期篩查就顯得特別重要。
02 先天性心臟病到底是什么?
先天性心臟病,就是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發育時,心臟某些部位沒有正常形成或閉合,導致生下來時心臟結構就出現了異常。簡單來說,就是心臟像一套精密的“小機器”,一旦任何一個零件沒有裝好,都會影響血液循環,給身體帶來小麻煩。
- 室間隔缺損: 心臟左右“房間”間隔有個洞,血液會混合。
- 動脈導管未閉: 正常胎兒期連接主動脈與肺動脈的小通道出生后未閉合。
- 法洛四聯癥: 心臟有四處結構異常,影響血液攜氧能力。
類型 | 特點 |
---|---|
室間隔缺損 | 心臟有異常小孔,輕則僅有雜音,重則出現“喘憋” |
動脈導管未閉 | 肺部負擔加重,可能因活動快累 |
法洛四聯癥 | 嘴唇和指甲偶爾青紫,活動后加重 |
實際上,大多數輕微缺損在新生兒階段并無明顯癥狀,個別類型如果漏診,等到孩子大一點才表現出來,治療起來難度會增加。
03 隱藏的“早期線索”有哪些?
有一位出生剛滿4天的女孩,平時吃奶挺好,但有時呼吸稍微急促,家長覺得是“新生兒吃奶太著急”,其實這已經是早期信號之一。
- 吃奶時偶爾喘不過氣
- 哭鬧后呼吸略快
- 手腳溫度偏涼
- 偶然出現嘴唇發紫
上述情況容易被誤以為是“新生兒調整期”。但如果發現寶寶與同齡孩子相比總感覺精神頭不足,吸奶力不強,別忽視這些隱約的變化。及早進行篩查,就是給寶寶多一份保障。
04 明顯癥狀和警示信號
6天大的男嬰,連續幾次吃奶時出現持續氣促、臉色蒼白,而且在安靜時也很難恢復。檢查發現患有復雜型先天性心臟病。這個例子提醒我們,有些癥狀只是偶發,但一旦表現為持續明顯的異常,就必須高度警惕。
- 吃奶時似乎特別費力,吃幾口就要停
- 臉、嘴唇或指甲反復發紫
- 安靜狀態下也看起來很喘或愛出汗
- 體重增長緩慢,長時間不達標
如果遇到類似表現,一定要及時就醫,哪怕只是懷疑。早發現,早治療,能極大改善孩子的預后情況。
05 為什么會發生先天性心臟病?
許多家長關心:“我懷孕時很注意飲食,為何孩子還是這種情況?”實際上,先天性心臟病和遺傳、發育、外界環境等多種因素相關。
致病機理 | 簡要說明 |
---|---|
遺傳因素 | 父母有心臟病史,風險略升高(Jenkins, K.J. et al., 2007) |
懷孕早期病毒感染 | 如風疹等病毒可影響胎兒心臟發育 |
孕期濫用藥物 | 某些藥物會干擾胎兒正常發育 |
環境因素 | 高齡孕婦、暴露于空氣污染、放射線等相關性較高 |
研究認為,大多數輕—中度的心臟結構異常其實發生率很低,不同類型的先天性心臟病風險各有差異(Blue, 2016)。這說明,雖然不能完全避免,做好產檢與必要篩查依然很有幫助。
06 新生兒心臟病篩查都查什么?
很多家長第一次聽說“心臟病篩查”,其實這已經是新生兒健康評估的重要部分。主要分為兩類:脈搏血氧飽和度測定和超聲心動圖。
方法 | 操作流程 | 優缺點 |
---|---|---|
脈搏血氧飽和度 | 用儀器夾住腳趾/手指檢測血氧 | 簡單、無痛、篩查范圍廣,但詳細度較低 |
超聲心動圖 | 用探頭掃描寶寶胸部,成像心臟結構 | 結果準確,可查多類型心臟異常,但需??漆t生操作 |
正常篩查如果通過,95%以上可初步排除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出現異常信號時,會建議轉至兒科心臟專科做進一步檢查。
07 篩查異常怎么辦?篩查結果怎么看?
部分醫院篩查結果會顯示“可疑/異常”,此時家長容易慌張。其實,早期篩查的主要目標是盡早發現潛在風險,并不等于寶寶一定有嚴重心臟問題。
- 篩查通過: 不代表100%無病,有疑問仍可復查。
- 篩查異常: 需要轉診??疲ㄈ缧盒呐K中心),完善超聲等進一步檢查。
- 診斷后管理: 根據醫生建議決定隨訪、藥物或手術治療。
行動建議:篩查結果出來后,無論怎樣,請保留報告,及時與兒科醫生溝通。測不準或“假陽性”也有可能發生,所以沒必要過度擔心。
08 預防和日常管理怎么做?
雖然目前醫學還不能徹底避免所有先天性心臟病,不過科學預防和管理非常重要。其實,從孕前、孕期到出生后,都有一些實用辦法可以降低風險。
- 孕期補充葉酸: 幫助胎兒心臟和神經系統發育,建議孕前及孕早期開始補充。
- 適量攝入綠葉蔬菜: 提供豐富葉酸和微量營養素,每天變換種類食用。
- 動物肝臟適量: 含有豐富維生素A,適當食用有益(不宜過量)。
- 規律產檢: 定期進行胎兒結構超聲篩查,發現異常便于及早干預。
- 新生兒篩查不過時: 出生24-72小時內完成血氧和心臟超聲檢查,利于早期識別。
- 寶寶嘴唇反復發紫,或吃奶總是異常費勁
- 寶寶體重連續兩周幾乎沒有增長
- 家族有先心病史,想咨詢更詳細的篩查辦法
09 新進展、新希望:科技如何改變篩查?
醫學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給家長和醫生帶來新希望?,F在有的醫院已開始嘗試智能心音分析、人工智能輔助超聲識別等新技術,有望提高篩查準確率并節省人工成本。
對于家有新生兒的家庭來說,科學的早篩查、合理的隨訪、有溫度的關懷,就是給孩子健康成長多加一道“安全閥”。不必過度焦慮,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參考文獻
- van der Linde, D., Konings, E.E.M., Slager, M.A., Witsenburg, M., Helbing, W.A., Takkenberg, J.J.M., & Roos-Hesselink, J.W. (2011). Birth prevalenc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orldwid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58(21), 2241–2247.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11.08.025
- Jenkins, K.J., Correa, A., Feinstein, J.A. et al. (2007). Noninherited risk factors and congenital cardiovascular defects: current knowledg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Young. Circulation, 115(23), 2995–3014. https://doi.org/10.1161/CIRCULATIONAHA.106.183216
- Blue, G.M., Kirk, E.P., Sholler, G.F., Harvey, R.P., & Winlaw, D.S. (2016).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recent advances in molecular genetics and discovery. Circulation Research, 118(4), 700–715. https://doi.org/10.1161/CIRCRESAHA.115.307122
- Topol, E.J. (2019). High-performance medicine: the convergence of huma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ature Medicine, 25(1), 44-56.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18-0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