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深入了解、早期識別與科學應對
01 什么是肺癌?
在醫院門診,經常能遇到因咳嗽或體檢查出肺部陰影的朋友。有些人會問:“為什么平時沒什么不舒服,怎么就查出來了?”其實,肺癌就像家里的某個角落突然出現的不規則斑點,往往最開始并不被發現。肺癌,是指肺部細胞異常生長形成的腫瘤,可能會隨著時間逐漸擴展,對正常呼吸功能造成影響。全球來看,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對中老年群體來說尤其常見(WHO, 2023)。它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與小細胞肺癌(SCLC)兩大類,前者占多數。
需要明白,很多肺癌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癥狀,這也是它“狡猾”的地方。大量資料顯示,早期發現、早期診治會明顯改善預后效果(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02 警示信號:肺癌有哪些典型癥狀?
大多數人對肺癌的印象停留在“咳血”或者“呼吸不暢”。其實,肺癌早期的表現往往很輕微,容易被當成普通感冒或者支氣管炎。例如偶爾出現短暫咳嗽,容易疲勞,或是輕微胸悶,這些都很常見,不易察覺。
- 持續性咳嗽:不是普通的感冒咳嗽,而是幾周不見好轉。
- 胸部不適或輕微隱痛:有時候像壓了一塊小石頭,說重不重,卻總是揮之不去。
- 呼吸變急:原本爬幾層樓沒事,現在感覺有些喘。
- 咯血、聲音嘶?。?/strong>屬于較為明顯的癥狀,需要盡快就醫。
- 消瘦、食欲下降:體重莫名下降,食量變小。
這些信號并不是肺癌獨有,但如果持續存在并逐漸加重,應該提高警惕。
如某位六十多歲的男性,因長期吸煙,出現間斷咳嗽并伴有輕微胸悶,體檢發現肺部出現陰影,進一步確診為肺癌。這提醒我們,偶爾的不舒服若久拖不愈,最好系統檢查一次。
03 深入分析:肺癌的發生原因
說到肺癌,很多人首先想到吸煙,這確實是個大問題。吸煙不僅會直接損害肺部黏膜,還能讓有害物質長時間粘附在肺泡,細胞受到反復刺激,容易發生變異。而且,二手煙同樣也有很大危害(Cancer Research UK, 2022)。
- 吸煙: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高達85%的肺癌病例與吸煙密切相關(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長期吸煙者患病風險會隨著吸煙年限和數量增加而大幅提升。
- 二手煙和環境污染:家庭成員吸煙、生活在嚴重空氣污染的城市也容易中招。霧霾等顆粒物長期刺激呼吸道,也是隱形威脅。
- 職業接觸:如石棉、氡氣、某些化學品,特殊工種需要小心防護。
- 家族遺傳、年齡因素:家族中有肺癌病史或者年紀較大的人,風險稍高。
這些因素彼此疊加時會加劇危險。有些人即使不吸煙,因為年齡大、空氣不好,患病概率也會上升。不過,吸煙無疑是主要因素,越早戒煙,風險降低越大(Banks et al., 2015)。
04 肺癌如何確診?檢查流程全解析
很多人一被建議做CT或者活檢時會緊張。其實確診肺癌主要分幾個步驟,目的是找準病因,弄清具體分型,以便將來選擇治療。
- 影像檢查:首選的是胸部X光,能大致看到有無異常。疑點進一步做低劑量螺旋CT,能更清楚顯示腫塊形狀、大小和位置。
- 實驗室檢測:抽血查腫瘤相關指標(如CEA、CYFRA21-1等),不過這些只能提供參考,有異常時還需結合影像進一步判斷。
- 組織活檢:通過支氣管鏡、經皮穿刺或者手術獲取小塊組織,直接在顯微鏡下檢查,確定具體是哪一類癌癥。
- 分期與分型:如果確診為肺癌,還需進一步判定分期(I~IV期)和亞型(非小細胞還是小細胞),有助于后續制定治療計劃。
檢查過程雖多,但每一步都是走向明確診斷的關鍵環節。
05 治療方式:肺癌的治療選項解讀
一旦確診為肺癌,很多人會感到緊張,不知何去何從。其實,治療方法多種多樣,醫生會根據分期、類型、身體狀況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 手術:適用于早期(I~II期),將腫瘤連帶部分肺組織切除。如果腫瘤范圍小、轉移少,這種方法比較直接,高效。
- 化療和放療:適合中晚期,尤其是腫瘤體積較大、擴散或不能手術時。比如順鉑、依托泊苷等方案,能殺死快速生長的癌細胞,延緩病情進展。
- 靶向治療和免疫療法:部分患者可通過基因檢測發現特殊突變,靶向藥物對這類人群效果較好。免疫治療則是讓身體“認出”癌細胞并主動攻擊。
不同治療效果各異,選擇何種方案還要看個人身體能否耐受。以實際例子說明,有位年過六旬男士,因II期肺癌接受同步放化療,經過數周后影像顯示腫塊縮小,隨后進入維持性化療。由此可見,只要配合醫生、定期復查,許多患者能夠獲得較長生存期和較好的生活質量(Goldstraw et al., 2016)。
06 日常管理:怎么降低肺癌風險?
提到預防,很多人第一個反應是避免吸煙。這當然重要,但生活中我們還可以通過許多“小動作”為健康加分??茖W數據顯示,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顯著降低肺癌及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Banks et al., 2015)。
- 新鮮蔬果 + 提高免疫力,豐富抗氧化物 + 每天都吃些五顏六色的蔬菜水果,比如西蘭花、胡蘿卜、草莓和橙子,能幫助身體抵御外界侵襲。
- 富含蛋白的食物 + 支撐細胞修復與免疫功能 + 例如魚、瘦肉、豆制品等,盡量每頓餐桌上都有。
- 粗糧和堅果 + 促進腸道健康,穩定血糖 + 早餐加些燕麥和核桃,有利健康。
- 定期體檢 + 早發現、早處理潛在健康問題 + 建議40歲以上,尤其有吸煙史或家族肺癌的朋友,每1-2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
- 家庭通風、減少室內污染 + 降低吸入有害顆粒及氣體 + 春夏常開窗,廚房做飯時用油煙機,能有效改善空氣環境。
最后,健康的心態也很重要。不必過度焦慮,積極面對、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抵抗疾病非常有幫助。
07 結束語
肺癌并非完全無法防控的大敵。通過早期識別信號、掌握合理的預防措施、按需體檢,以及與醫生充分溝通,每個人都可以更好地守護自己的健康。信息越清晰,行動越有方向。別忘了,把這些小貼士分享給家人,讓健康觀念在生活中“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 Banks, E., Joshy, G., Korda, R. J., Stavreski, B., Soga, K., Egger, S., & Varigos, E. (2015). Tobacco smoking and risk of 36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ubtypes: fatal and non-fatal outcomes in a large prospective Australian cohort. BMC Medicine, 13, 38.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15-0281-3
- Goldstraw, P., Chansky, K., Crowley, J., Rami-Porta, R., Asamura, H., Eberhardt, W. E., ... & Giroux, D. J. (2016).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proposals for revision of the TNM stage groupings in the forthcoming (eigh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for Lung Cancer.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11(1), 39-51. https://doi.org/10.1016/j.jtho.2015.09.009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Cancer: Lung cancer.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 Cancer Research UK. (2022). Causes of Lung cancer. https://www.cancerresearchuk.org/about-cancer/lung-cancer/risks-ca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