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認識、識別與應對指南
走在小區晨練的路上,有人一邊呼吸新鮮空氣,一邊偶爾咳嗽兩聲,路邊老人聊起自己的健康,有人提到“胸悶咳嗽”,有人順手捂住了胸口。其實,肺部的小狀況時常被忽略,覺得沒什么大不了。但肺癌這個名字,被提起時總讓人心頭一緊。它離我們看似遙遠,其實很多細節就在身邊。弄清楚肺癌的來龍去脈,對每個人都非常有用。
01 肺癌是什么?常見類型&基本分期
肺癌,說到底,就是在肺部“長”出了不正常的細胞團。這些異常細胞,會一次次自我復制,最后形成惡性腫瘤。肺癌主要分兩類: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85%左右,包括腺癌、鱗癌和大細胞癌等)和小細胞肺癌(SCLC,占15%左右,常常生長更快)。??
腫瘤分期可簡單理解為“生長的步伐”:一開始局限在肺(I期,早期),慢慢蔓延至更廣泛的區域甚至其他器官(IV期,晚期)。比如臨床用 TNM 分期,T 代表腫瘤大小,N 表示有沒有擴散到淋巴,M 看有無遠處轉移。分期跟選擇治療和預后密切相關。(Cancer Council, 2018)
02 早發現!肺癌的明顯警示信號有哪些?
有些癥狀可能讓人以為只是感冒拖延,其實值得重視。比如:
- 連續咳嗽(持續數周以上,比以前更頻繁或嚴重)
- 胸部疼痛(時有時無,或呼吸時加重)
- 咯血或痰中帶血
- 氣短、呼吸不暢
- 莫名體重下降(沒刻意減肥,卻瘦了很多)
- 反復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氣管炎)
簡單來說,這些不是“小感冒”。一旦持續存在,要及時和醫生溝通。
03 為什么會得肺癌?常見成因分析
- 吸煙:這是最主要的風險之一。醫學調查顯示,吸煙者患肺癌的概率,比從不吸煙的人高20倍以上。煙草內的致癌物會導致肺細胞產生突變,長年積累下來風險大大提升。??
- 二手煙:家庭成員吸煙,也會讓其他人被動吸入同樣的致癌物。有研究指出,二手煙可增加非吸煙人群20-30%的肺癌風險(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16)。
- 環境因素:像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建筑工地的石棉粉塵,或是氡氣、重金屬(比如鎘、砷)等,也可能誘發細胞改變,后面發展為肺癌。
- 年齡和家族史:年紀越大,肺細胞損傷和突變幾率越高。如果近親有肺癌病史,風險略有增加,某些罕見遺傳易感基因也在其中起作用(Genetics Home Reference, 2019)。不過絕大多數肺癌是后天因素。
- 慢性肺部問題:如果有長期的慢性阻塞性肺?。–OPD)或嚴重肺部纖維化等,這些慢性炎癥本身也會促進細胞異常。
總結來看,不同風險可以疊加,吸煙、環境和身體狀況一起影響最終是否發生癌變。
04 需要做哪些檢查才能確診肺癌?
有些檢查是醫生判斷不可或缺的一步。有的看影像,有的還要“取樣”。常用流程包含:
- 胸部影像學:比如X光片、CT掃描,最常見的“篩查工具”,主要用來初步判斷肺內是否有不尋常的陰影或腫塊。
- 支氣管鏡檢查:醫生用一根細軟的管子,經口或鼻深入氣道,直接觀察并取組織樣本做病理分析,對深部和小腫塊很有用。
- 活檢與免疫組化:取肺部的可疑組織,顯微鏡下分析細胞類型、分子特征,有助于判斷是腺癌還是其他亞型,并為后續治療"量身定制"靶向方案。
- 骨髓檢測與分子檢查:對于部分轉移或特殊分型,還需進一步抽血、查基因突變等,提前預防骨髓抑制或指導用藥。
05 治療方案有哪些?每種方法適合什么情況?
肺癌治療的選擇,取決于類型、分期及身體狀況。通俗來比喻,癌癥治療有些像修理汽車,問題小可“局部處理”,問題大則要聯合出擊。常見方法有:
- 手術治療:主要適合早期且無廣泛轉移的病灶,把“壞掉的”部分切除。術后恢復較快,但對身體狀況有一定要求。
- 化療:應用藥物“全身掃蕩”異常細胞,尤其在中晚期常見,也可輔助手術或與放療配合。
- 放療:用精準的射線破壞腫瘤細胞,通常針對局部較大的病灶,或無法手術的患者。
- 分子靶向/免疫治療:通過檢測基因和免疫特征,選取對特定突變有效的新藥(例如針對EGFR等基因改變),副作用更可控,日益普及。
- 綜合支持: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骨髓保護、積極應對感染、不適癥狀緩解等,也是治療鏈條中的重要一環。
早期發現、合理分期,治療效果通常較好。進展期(如出現淋巴轉移)需要多學科會診,綜合策略聯合用藥。
06 怎樣做能更好預防和管理肺癌?
肺部健康和日常生活關系緊密,積極自我管理對預防和疾病恢復都很有幫助!
- 胡蘿卜 ?? — 富含β-胡蘿卜素,有助于提高身體抗氧化水平,每天攝入100克左右。
- 西蘭花 — 富含維C和蘿卜硫素,有利于肺部細胞修復,建議每周吃2-3次。
- 深色漿果類 — 比如藍莓、黑莓富含多酚,可以幫助減少細胞受損,推薦定期食用。
- 慢走和快步走,每天30分鐘左右。
- 適合自己體力的拉伸運動,讓肺部更有彈性。
- 40歲以上建議每2年做一次低劑量胸部CT早篩查。
- 有家族史或相關職業風險的朋友,更要遵循醫生建議按時體檢。
- 如出現持續咳嗽或體重下降等情況,最好第一時間到正規醫院呼吸專科或腫瘤門診就診。
- 不要輕信民間“偏方”或網絡不明廣告,以免耽誤治療。
- 減少長時間待在空氣污染或煙塵較大的地方,家中經常通風。
簡單做一點點改變,對保持肺部健康就有益。即使生活忙碌,也不妨多為自己考慮一步。
總結下來,肺癌雖然讓人擔憂,但主動識別信號,定期體檢和適當調整生活習慣,都是我們可以實際做到的。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和家人健康的第一守護者。日常一點一滴積累,就是最實用的健康保障。遇到疑問或異常,和專業醫生溝通,才是最穩妥的選擇。
參考文獻
- Cancer Council. (2018). Lung cancer: Overview, diagnosis, staging, prognosi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ancercouncil.com.au/lung-cancer/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16). Signs and symptoms of lung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ancer.org/cancer/lung-cancer/prevention-and-early-detection/signs-and-symptoms.html
- Genetics Home Reference. (2019). Lung cancer: Chromosome 6, inheritance and somatic muta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s://ghr.nlm.nih.gov/condition/lung-cancer#ge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