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新知與應對
有些健康問題出現在生活的轉角處,最初只是一點點不對勁,比如容易疲倦或者偶爾出汗。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就是這樣的“隱形訪客”,它并不遙遠,也不是小概率的故事。今天聊聊,它究竟是什么,會帶來哪些變化,要怎樣用科學的方式應對。
01 什么是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
簡單來說,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是一種源于B淋巴細胞的惡性腫瘤。這些B淋巴細胞本是免疫“衛士”,當它們的生長與分化過程出了問題,某些細胞便異常增生,形成不規則分布的腫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發病速度較快,有時被稱為“侵襲性”淋巴瘤。
DLBCL可以發生在身體的許多部位,但以淋巴結最為常見,比如頸部、腋下、腹股溝等,也可能影響脾臟、肝臟甚至中樞神經系統。發病年齡多為中老年人,但青壯年也可能出現。每年僅在美國就有約18,000人新發DLBCL(Armitage, 2012)。
有趣的是,盡管它增長迅速,DLBCL屬于可以治愈的腫瘤類型之一。如果及早發現、規范治療,不少患者能夠獲得較好的預后。
別忽視!即使看似“遙遠”的癌癥,也可能在我們的生活中悄然出現。02 如何識別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癥狀???
-
持續、無明顯誘因的淋巴結腫大:最常見的是頸部、腋窩或腹股溝淋巴結持續增大,摸起來有點像橡皮球,并且逐漸變大而非反復消退。
例如,有位61歲的男性,因為持續脖子部淋巴結腫大,到醫院檢查后被發現是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 - 不明原因的發熱、夜間盜汗和體重下降:這些被稱作“B癥狀”,如長期低熱,入睡時一身汗褲都濕透,最近沒有刻意減肥卻體重極速下降。
- 嚴重疲勞感:短時間內變得容易累,即使休息也難以緩解。
- 瘙癢和皮疹:部分人會出現全身性瘙癢或不明原因皮疹。
- 特殊部位癥狀:如果瘤體累及其他器官,比如腦部,可能出現頭痛、視力模糊或其他神經系統表現。比如部分病例出現原發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癥狀更復雜。
這些信號容易和普通感冒、勞累混淆。但如果出現以上癥狀,尤其同時出現幾項,建議別拖,及時去醫院讓專業醫生幫忙判斷。
出現持續的、不明原因的身體變化,最好的辦法是及早咨詢醫生。03 為什么會得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
B淋巴細胞在正常情況下,是抵抗外來“入侵者”的主力??梢坏┗蚧蛘{控機制發生突變,某些B細胞失控增殖,就成了身體里的“不速之客”。
- 年齡因素:隨著年齡增長,細胞變異的機會增加,因此大部分患者年齡都在60歲以上。
- 遺傳易感性:有家族腫瘤史者、某些基因突變(如BCL2、MYC等),風險更高。
- 免疫系統異常:比如HIV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長期免疫抑制(如器官移植后),這些都會讓“防線”松動。
- 環境因素:部分病例與病毒感染、長期暴露于農藥或有害化學物質相關。
- 其他已知風險:放射暴露、部分感染(如EB病毒)也有一定聯系。
研究顯示,DLBCL發病的直接原因以基因改變為主,不良生活習慣只是增加了變異發生的概率(Swerdlow et al., 2016)。也就是說,這種疾病的出現,并不是個人選擇的直接結果,更像是體內復雜機制“出錯”后的意外。
這提醒我們,科學認知疾病本身,比過度自責更有意義。04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如何確診???
DLBCL的診斷離不開專業系統的檢查流程:
- 詳細體檢:首先會通過觸摸淋巴結、觀察身體異常部位,初步判斷異常。
- 血液檢查:血常規可以反映有無炎癥、貧血等變化,部分患者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會降低,尤其在放療或骨髓受累時明顯。
- 影像學:CT或PET-CT,幫助醫生準確判斷受累范圍,腫瘤大小、部位分布。
- 淋巴結活檢:核心步驟,通過切取腫大的淋巴組織樣本,進行病理分析,確認是否異常B細胞聚集。
- 分子與基因檢測:部分患者需要檢測BCL2、MYC等基因,幫助后續治療分型。
診斷確立了,醫生還會進行分期檢查。I-IV期描述的是腫瘤累及范圍——從局部到全身,分期高低影響治療方案。
早期確診,能為后續治療爭取更多主動權。05 當前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選擇 ??
治療DLBCL,除了傳統的化療、放療外,近年來新療法也層出不窮。常用方案有:
- R-CHOP方案:以利妥昔單抗(抗體藥物)、環磷酰胺、阿霉素、長春新堿和潑尼松聯合使用,是DLBCL的一線標準療法(Coiffier et al., 2002)。大部分患者都能獲得良好的控制。
- 波拉妥單抗-維多汀聯合療法:最新POLARIX試驗結果顯示,可以在部分病例中替代傳統R-CHOP,復發和進展風險明顯降低(Tilly et al., 2022)。
- 自體干細胞移植:對于一線治療后復發的患者,醫生會考慮提取自身干細胞,進行高強度化療后回輸。適合身體條件較好的個別患者。
- CAR-T細胞療法:屬于免疫療法,將自身T細胞基因修改后再回輸,專門“狙擊”腫瘤細胞,適合難治性或復發病例(Schuster et al., 2019)。
- 雙特異性抗體療法:如glofitamab-gxbm、epcoritamab-bysp已獲批用于復發/耐藥病例,目前臨床數據不斷豐富。
- 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的特殊應對:如上述患者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治療方案會增加腦脊液化療或更細致的放療,有時會因骨髓抑制需要輔助藥物支持。
醫生會綜合腫瘤分型、身體狀況、年齡及基因變化,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整體看,DLBCL治愈率較高,但治療期過程并不輕松,部分人需要多輪治療或聯合新型藥物。
科學選擇方案,及時溝通個體差異,是獲得更好結果的關鍵。06 患者日常生活該如何應對管理????????????
治療期間及康復階段,如何過日子同樣關鍵。這些建議或許能幫到你:
-
合理飲食支撐免疫:
- 新鮮蔬菜和水果(增強維生素C,幫助身體修復)
- 高蛋白質食物(比如瘦肉、豆腐、雞蛋),有助于組織恢復
- 少量多餐、保證充足水分,配合營養師針對個體的需求調整
-
適量運動:
- 如果體力允許,散步、輕柔拉伸有助于心情調整,而且減少血栓風險
- 治療期間避免劇烈運動,可以根據醫生建議調節運動強度
-
保持良好作息:
- 盡量規律作息,營造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
- 疲勞明顯時別強撐,需要休息時大膽休息
-
心理支持很重要:
- 情緒波動、焦慮或低落都很常見??梢院托湃蔚募胰伺笥褍A訴,也能尋求專業心理咨詢。
- 參加患者互助小組,有時通過同伴的分享,獲得不一樣的正能量。
-
全科醫生協同長期健康管理:
- 規律隨訪,監控復發風險
- 關注化療、放療可能留下的其他身體變化,例如貧血、免疫抑制或者血管源性腦水腫等
參考文獻
- Armitage, J. O. (2012). The aggressive lymph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7(12), 1111-1112.
- Coiffier, B., Lepage, E., Briere, J., Herbrecht, R., Tilly, H., Bouabdallah, R., ... & Reyes, F. (2002). CHOP chemotherapy plus rituximab compared with CHOP alon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B-cell lymphoma.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6(4), 235-242.
- Swerdlow, S. H., Campo, E., Pileri, S. A., Harris, N. L., Stein, H., Siebert, R., ... & Jaffe, E. S. (2016). The 2016 revis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ymphoid neoplasms. Blood, 127(20), 2375-2390.
- Tilly, H., Morschhauser, F., Sehn, L. H., Friedberg, J. W., Trněny, M., Sharman, J. P., ... & Casasnovas, R. O. (2022). Polatuzumab vedotin as frontline treatment fo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6(4), 351-363.
- Schuster, S. J., Bishop, M. R., Tam, C. S., Waller, E. K., Borchmann, P., McGuirk, J. P., ... & Maziarz, R. T. (2019). Tisagenlecleucel in adult relapsed or 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0(1), 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