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忽視乳腺癌,了解危機與應對之道
幾乎每個人身邊都經歷過這樣的時刻:體檢時摸到乳房有點小結節,或者偶爾家里的長輩談到“乳腺增生”。這些看似尋常的現象,其實都和乳腺健康息息相關。尤其乳腺癌,近些年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不只是中老年女性的“專利”,很多四五十歲的朋友、甚至更年輕的人也會關心起這個話題來。到底乳腺癌是什么?為什么有些人會擔心“會不會錯過了信號”?下面跟著一起來梳理清楚,這件事其實遠沒有想象中那么遙遠。
01 乳腺癌究竟是什么?
簡單來講,乳腺癌指的是乳腺組織里的某些細胞發生了不正常的生長,逐漸聚集成“腫瘤”。如果不介入,這些異常細胞可能會蔓延到周圍的組織,甚至沿著淋巴管跑到其他器官去。乳腺癌既不是突然產生的“惡魔”,也不是純靠運氣“撞上”的壞事,更像一個悄悄發展的不速之客(比喻1)。
現在全世界很多地方,女性一生中大概每12人里就有1人可能被診斷患上乳腺癌(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不過,真正發展到危及生命的并不那么常見——尤其如果能早些發現。
02 乳腺癌:可以警惕的信號有哪些? ??
- 1. 乳房出現腫塊:比較明顯的警示就是突然摸到乳房某處有個小包塊,感覺和旁邊的組織有點不一樣。大部分早期腫塊無痛,也不會挪動,但是和通常的增生結節不一樣,這種腫塊往往有點“固定”。
- 2. 乳房皮膚改變:有時乳房表面能看出凹陷,或者皮膚發紅、輕微潰爛。這種變化不常見,但也很重要。
- 3. 乳頭與分泌物異常:乳頭位置突然凹陷,或者出現沒有規律的分泌物(尤其是血性或膿性分泌物),都應該引起注意。
- 4. 腋下淋巴結腫大:有些朋友最早就是腋下一側出現硬結、腫塊,比如有位61歲的女性因為右側腋下腫大來就診,最終確診乳腺癌。這個例子也提醒要關注身體不對勁的“小信號”,不要怕麻煩。
03 乳腺癌為什么會發生?
關于乳腺癌的“病根”,其實是多個因素同時作用??偨Y起來大致有三類???:
- 1. 年齡相關:女性40歲以后患病風險逐漸增加,50歲以上人群要格外注意。乳腺組織本身會隨著年齡變化而調整,這是自然規律。
- 2. 遺傳和家族因素:家族中有近親(母親、姐妹)患過乳腺癌,自己的風險也會上升,例如部分患者有BRCA1、BRCA2等遺傳基因突變。研究顯示,這些高危人群發病率可較普通人群高出4至7倍(Mavaddat et al., 2013)。
- 3. 生活習慣和激素影響:高熱量飲食、長期缺乏鍛煉、肥胖等,會讓體內激素環境不平衡,增加發病風險。更年期后體重上漲,乳腺癌發生率也水漲船高。經常使用激素類藥物,或者長期飲酒,也與風險相關。
需要再強調一次,這些因素只是“增加概率”,不代表有危險因素一定會得,平時樂觀、規律作息真的很有幫助。(本段不涉及預防建議,專講風險機制)
04 如何確診乳腺癌? ??
說起乳腺癌的確診流程,其核心在于“影像學檢查+病理活檢”。并不是每個乳房腫塊都一定是乳腺癌,只有結合多項檢查分析,才能最終確定:
- 乳腺影像檢查:最常用是乳腺X線(鉬靶)和超聲。這兩樣能幫醫生判斷乳腺結構及腫塊情況,對于致密型乳腺的年輕女性,超聲更敏感。增強磁共振多應用于復雜或疑難病例。
- 活組織病理檢查:醫生會用細針穿刺取一點組織做病理分析。這一步才能“蓋棺定論”。
- 淋巴及全身評估:一旦確診,常加做腋下淋巴結、肺部、肝臟等部位影像,以評估有無轉移。
大部分醫生也會結合免疫組化手段判斷腫瘤的激素受體等特征,為后續治療精準分型。整個流程并不復雜,配合醫院專業團隊即可,絕大多數操作不會感到明顯疼痛或者不適。
05 乳腺癌的常見治療方法 ??
治療乳腺癌不是“一刀切”,更多像根據不同“零件”逐步修復身體(比喻2)。主要分:
- 手術治療:絕大多數的早期乳腺癌優先考慮手術,比如腫塊局部切除或者乳房切除。同時會配合腋下淋巴結清掃或前哨淋巴結活檢,目的是清除病灶及分析轉移情況。
- 放射治療:術后部分人需要進一步“放療”,針對乳房或腋窩局部,減少局部復發風險。
- 化學治療:化療用于殺滅身體里可能殘留的異常細胞,某些類型必須先做化療再手術。效果普遍較好,但會有短期副作用(如脫發、惡心)。
- 內分泌/激素治療:對于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如口服他莫昔芬)能夠將復發風險降低近一半(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2011)。
- 靶向治療:對于HER2陽性人群有對應的靶向生物藥物(如曲妥珠單抗),提高治療成功率。
例如前面61歲的女性患者,發現腋下淋巴結腫大,經穿刺活檢后,通過免疫組化分析確定了腫瘤類型,接下來接受了輸液港植入和化療。她的治療計劃因病理類型而調整,這也是現代治療講究“精準化”的體現。
06 日常生活中如何管理乳腺健康? ??
很多乳腺癌患者的共同感受是——如果早一點關注“健康飲食+體重管理”,也許就能避開麻煩。其實生活中有不少積極做法,對乳腺健康確實有好處:
- 新鮮蔬菜水果: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多種植化素,有助于調節激素水平。建議每天至少3種不同蔬果,餐餐都占“半盤”。(Pierce et al., 2007)
- 控制油脂攝入,選擇高質量蛋白:用雞肉、魚肉、豆制品等替代紅肉,可以平衡飲食結構。建議主餐有1~2擋優質蛋白。
- 保持良好體重,適當運動:每周小步快走、游泳或瑜伽等輕體育,幫助調節內分泌,舒緩壓力。每周150分鐘及以上輕度有氧運動,分散到每一天都可以。
- 適齡定期乳腺檢查:40歲以上女性推薦每1~2年做一次乳腺專業檢查;有家族風險的,可以提前到35歲。(Siu, 2016)
這些方法溫和而實用,對身心都有幫助。遇到不明腫塊,或者伴隨腋下淋巴結異常,就要及時就醫查明原因。選擇資質完善、有??漆t生的醫院,可以獲得更科學的建議和保證。
?? 參考文獻
- Mavaddat, N., Antoniou, A. C., Easton, D. F., & Garcia-Closas, M. (2013).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breast cancer. Molecular Oncology, 4(3), 174–191.
- Pierce, J. P., Natarajan, L., Caan, B. J., Parker, B. A., Greenberg, E. R., Flatt, S. W., … Thomson, C. A. (2007). Influence of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on Breast Cancer Survival: A Qualitative Review of the Evidence. Journal of Nutrition, 137(1), 236S–242S.
-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2011). Relevance of breast cancer hormone receptors and other factors to the efficacy of adjuvant tamoxifen: patient-level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378(9793), 771-784.
- Siu, A. L. (2016). Screening for Breast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4(4), 279-296.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