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最常見于嬰幼兒、老年人,或長期慢性病患者,一旦出現,往往會悄無聲息地影響身體健康,不易察覺,但卻可能帶來長遠的損傷。
表現 | 描述 | 生活例子 |
---|---|---|
輕微變化(早期) |
| 53歲女性林阿姨,最近炒菜時覺得手沒勁兒,走幾步樓梯就喘。 |
持續癥狀(明顯) |
| 7歲男孩杰杰一年內反復生病,老師發現他比同齡小朋友瘦弱,家長也注意到他皮膚有點腫脹。 |
食物名稱 | 具體功效 | 食用建議 |
---|---|---|
蛋 | 優質易吸收的蛋白,含有多種微量元素 | 每天1只 |
牛奶 | 補充動物蛋白和鈣 | 老年人可選低乳糖奶,每天250ml |
豆腐/豆漿 | 植物蛋白,適合素食者 | 每天1-2份 |
雞胸肉/魚肉 | 瘦肉蛋白、含豐富鐵 | 每周3-4次,每次100-150g |
其實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離我們并不遙遠,看似不起眼的小變化,有可能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求救信號”。及時關注自己的飲食和身體狀態,比單純吃補品更重要。父母年紀漸長、孩子生長發育期,定期做一次身體檢查,哪怕是簡單的體重和血常規,也能早早發現小問題。如果自己一時難以判斷,問問專業醫生,總沒有壞處。
關鍵是,把營養變成生活的常態,而不是等身體報警才急著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