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早剝:識別、分級與治療的全面指南
01 什么是胎盤早剝?
孕晚期,有些準媽媽突然感到肚子發緊,還夾雜著說不出的不舒服。其實,這可能和胎盤有關。胎盤早剝指的是,在分娩前,原本應該緊貼子宮內壁的胎盤,提前部分或全部剝離開了。這樣一來,胎兒和媽媽之間的營養傳遞會被打斷,類似一條重要的“生命通道”突然受阻。??簡單來說,胎盤早剝就是“該粘的沒粘住”,對孕婦和胎寶寶都算得上一個不速之客。
- 胎盤早剝約發生在1%的妊娠中(Tikkanen, 2011)。
- 一旦出現,隨時可能危及母嬰健康。
02 胎盤早剝的分級標準有哪些?
胎盤早剝并不是“要么有、要么沒有”那么簡單,按照嚴重程度有嚴格分級。每種分級,出現的癥狀和危害也完全不同。分級主要依據血量、母體反應及胎兒狀況來判斷。??
分度 | 臨床表現 |
---|---|
Ⅰ度(輕度) |
|
Ⅱ度(中度) |
|
Ⅲ度(重度) |
|
03 胎盤早剝的信號:癥狀都有哪些?
- 有時只是腹部輕微發緊,偶爾像“拉筋”一樣的不適
- 陰道少量出血,有時用紙巾擦拭才能發現
- 部分人會感覺胎動比平時少了一些
- 腹部持續性劇烈疼痛,難以緩解
- 陰道出血明顯增多,顏色多為暗紅
- 孕婦感到頭暈、心慌,甚至惡心嘔吐
- 胎寶寶沒動靜,甚至沒有胎動
04 胎盤早剝的危害影響有哪些?
胎盤早剝就像“中途熄火”的生命通道,帶來的影響遠比想象中復雜。不僅媽媽可能因失血、休克而出現生命危險,還可能引起子宮收縮異常,增加再次發生的風險。而胎兒如果長時間缺氧,可能出現腦損傷、發育遲緩,甚至不幸夭折(Tikkanen, 2011)。??
- 對孕婦: 失血性休克、貧血、甚至可能導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 對胎兒: 缺氧窒息,神經系統發育問題,嚴重時胎兒夭折
05 為什么會發生胎盤早剝?
并不是所有孕婦都面臨相同的風險。有些生活習慣或身體狀況,會悄悄增加發生胎盤早剝的幾率。
- 高血壓:醫學界指出,妊娠期高血壓是胎盤早剝的“頭號幫兇”,約有1/3胎盤早剝病例伴有高血壓(Tikkanen, 2011)。
- 腹部外傷:比如,跌倒、車禍輕撞肚子等,可能直接誘發胎盤提前脫離。
- 短間隔再次妊娠:上一胎剛結束,短時間又懷孕,子宮還沒恢復好也容易出問題。
- 其他風險因子:有流產史、吸煙、高齡(超過35歲)等,風險也比普通孕婦高(Tikkanen, 2011)。
06 如何檢查和監測胎盤早剝?
一旦懷疑胎盤早剝,專業評估不能拖延。醫院會先問癥狀,檢查腹部是否有觸痛,再根據情況安排輔助檢查。
檢查方式 | 作用及意義 |
---|---|
超聲波(B超) | 觀察胎盤、胎兒及宮內出血情況。雖然有時發現不了全部剝離,但可輔助診斷。 |
血常規 | 判斷是否有貧血、失血等情況。 |
胎心監護 | 實時了解胎寶寶的狀態,發現缺氧等變化。 |
凝血功能檢查 | 防止出現凝血異常(DIC),指導治療方案。 |
07 實用管理:治療和預防怎么做?
真正遇上胎盤早剝,怎么應對?方法其實不少,關鍵要分清病情輕重,把握好“窗口期”。
- 保持絕對臥床休息,避免大幅運動
- 有規律地監測胎心、觀察出血量變化
- 醫生視情況給予吸氧、輸血等支持治療
- 根據孕周、胎兒狀態,及時終止妊娠(多選剖宮產)
- 搶救胎兒、治療休克,預防凝血異常
- 出現持續腹痛、明顯出血、胎動消失時,應直接前往有產科急救能力的醫院
- 孕期定期檢查有幫助早發現、早處理
推薦食物 | 具體功效 | 食用建議 |
---|---|---|
菠菜、瘦肉 | 補鐵、預防孕期貧血 | 每周食用3~4次,建議與富含維生素C水果搭配幫助吸收 |
深海魚 | 促進胎兒大腦發育、降低炎癥反應 | 每周推薦2~3次;注意新鮮衛生 |
南瓜、胡蘿卜 | 含豐富β-胡蘿卜素,增強免疫 | 常做燉菜、粥品,口感溫和 |
酸奶、奶酪 | 補鈣,有利于母體和胎兒骨骼健康 | 適量飲用或作為加餐 |
08 小結與行動建議
胎盤早剝不常見,但一旦發生,短時間內可能讓人手忙腳亂。孕期規律檢查、保持良好的飲食和作息,及時識別癥狀,只要做到早預防、早就醫,大部分媽媽能安全度過難關。對于有高血壓、曾經有早剝史的孕婦,更要重視。?????讓自己和寶寶都多一份安全感,就是最踏實的準備。
參考文獻
- Tikkanen, M. (2011). Placental abruption: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consequences. 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 90(2), 140-149. https://doi.org/10.1111/j.1600-0412.2010.01040.x
- Ananth, C. V., & Kinzler, W. L. (2017). Placental abruption: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consequences. UpToDat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