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揭示眼中潛在威脅
你是否注意過,看東西時偶爾模糊,或者總覺得眼睛有點不對勁?
糖尿病是很多家庭都會遇到的常見慢性病。但在廚房里忙忙碌碌、帶孩子外出的時候,很少有人會想到,長時間的高血糖其實可能對我們的眼睛悄悄帶來影響。特別是視網膜,這層薄薄的膜是“看世界的窗口”,一旦出現問題,生活質量會大打折扣。今天我們就聊聊“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這個話題,讓你了解它的來龍去脈,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早早預防。
01 什么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簡單來講,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是高血糖持續損傷了眼睛后壁的視網膜血管。視網膜是眼睛最敏感的一道關口,負責把光信號“翻譯”成我們能理解的畫面。如果糖尿病控制不好,血管變脆弱、甚至漏液體,久而久之,視網膜就無法正常工作,嚴重時甚至可能失明。
根據受損程度,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通常分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兩種,后者更嚴重,容易帶來出血和視網膜脫離等大麻煩。雖然聽起來讓人擔心,但早期發現、合理管理,絕大多數患者是可以保護視力的[1]。
02 早期信號,別讓“小麻煩”拖成“大難題”
- 1. 視力偶爾變模糊
有些人會發現看電視、看手機的時候,眼前像是隔了一層霧。這種變化可能很輕微,一開始還以為是疲勞,其實就是早期的信號——尤其在晚上燈光較暗時更明顯。 - 2. 視野中偶爾見到黑點或陰影
有人形容,有時候像是有“小飛蚊”在眼前飄,但很快又消失。有趣的是,剛開始這些小黑點不影響中心視力,稍作休息后好像又恢復正常。 - 3. 顏色看得有些怪
比如在挑選水果時,感覺顏色沒以前鮮明;有時紅綠燈的區分也沒那么清楚。這些細微的改變,如果時有時無,也要多加關注。
順便說說,有位63歲的女性,在就醫前就有幾個月眼睛疲勞和雙眼視物模糊,以為只是年紀大了沒休息好。后來眼科檢查才發現是糖尿病相關的視網膜輕微病變。這個例子提醒我們,別總以為是小毛病,眼部變化如果持續,就該查查。
03 “幕后推手”:究竟是什么導致了視網膜病變?
其實,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元兇”并不是糖本身,而是連續高血糖“侵蝕”血管微結構的結果。血糖高的時候,眼底的微小血管(差不多只有頭發絲的幾分之一)經過長時間浸泡,會變得脆弱、不密封,滲出液體和血液,久而久之,視網膜局部腫脹,甚至壞死。[1],[2]
隨著時間推移,部分區域血液供應不足,身體竟“誤以為”需要建新血管來補救。可惜這些“拼湊而成”的新血管質量很差,容易破裂出血或牽拉視網膜,就像自來水管道老化后拉出的“應急管”,最后往往問題更多。
需要注意,時間越久、血糖越高,風險越大。而高血壓、年齡偏大(比如50歲以上)以及糖尿病家族史,都是讓視網膜受累的助推因素。研究也發現,糖尿病控制不理想與眼內血管損傷密切相關[2]。另外,懷孕期間激素變化也可能加重這一過程。
總結起來,不少人多年未重視血糖管理,一旦視力受損往往已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控制血糖不是嘴上說說,而要貫穿生活點滴。
04 檢查手段:如何判斷視網膜健康?
說起來,視網膜的問題里外看不出來,只有靠專業檢查才會一清二楚。糖尿病患者建議定期到正規的眼科機構進行以下幾項檢查:
- 眼底鏡檢查:醫生會滴一種散瞳藥,讓你眼底暴露后用儀器詳細看視網膜的每個細節。有混濁、滲漏、滲出點等,都能察覺。
-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有點像拍“CT”,但專門針對黃斑區,可以分層看到有沒有水腫或結構異常(參考文獻1)。
- 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靜脈注射熒光劑后,通過特殊相機拍攝眼底局部,查找血管堵塞、漏液及新生血管。
就算眼睛暫時沒有不適,建議糖尿病病史超過5年,每1年進行一次全面眼科檢查。如果已經有癥狀或檢查出早期改變,復查頻率也要跟著醫生建議調整。
05 治療手段多樣,視力還能挽回嗎?
目前針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治療,已經非常成熟。對于早期和輕微的病變,患者通過良好的血糖和血壓控制,視力可保持穩定甚至部分恢復。對于視網膜出現明顯滲漏、出血或新生血管增生時,醫生一般會根據實際情況推薦:
- 激光光凝:用激光封堵異常血管,是阻止新生血管增生和滲漏的經典辦法。術后短期內可能有些暗影,但有助于保護剩余視力。
- 眼內注射抗VEGF藥物:VEGF是一種促使新血管生長的因子,指定藥物可以“熄火”異常血管生長,從根本上減少滲漏和出血。通常需要多次治療。
- 中成藥與局部抗菌藥聯合:輕癥患者可考慮中藥調理,比如有的醫生建議短期內配合滴眼液和中成藥,但總體效果和適用范圍需要遵醫囑。
- 玻璃體切除術:只適合嚴重出血或牽拉視網膜的患者,多數人用不到。
治療能不能挽回視力,關鍵看發現和干預的時間。越早處理,保住健康視力的概率越高。如果等到看不清再想辦法,治療難度就大大增加了。
06 生活好習慣,預防從平常做起
-
1. 日常堅持均衡飲食
全谷物 + 富含膳食纖維:如燕麥、糙米、豆類,有助于平穩血糖。
推薦吃法:早餐可選燕麥粥,每餐確保餐盤1/4是粗糧,每周換著花樣吃。 -
2. 多攝取有益微量元素
綠葉蔬菜(菠菜、芥藍等)+ 胡蘿卜:豐富的維生素A和葉黃素,可支持視網膜健康。
食用建議:炒菜、涼拌都可以,每天至少攝入2種以上不同蔬菜。 -
3. 規律運動,促進循環
快走、游泳、騎自行車:有助于控制體重和血糖,同時加強眼部微循環。
運動建議:每周至少3-4次,每次30分鐘為佳。 -
4. 肥胖管理不過度節食
強化早餐、科學加餐:防止因饑餓引起暴飲暴食。適量堅果→推薦幾顆杏仁或核桃補能量。 -
5. 定期眼科檢查
評估視網膜+黃斑健康:發現異常及時應對。
體檢建議:糖尿病患者一年一次詳細眼底檢查,如果突發視力下降,需立即就醫。
管理糖尿病不僅僅是控制數字,更是幫自己留住生活中的“明亮時光”。預防和早發現,遠比追著治療來得省心。
結語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不是少數人的問題,也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遙遠。日常的小變化、偶爾的模糊都需要重視起來。如果家里人、朋友或自己正被慢性病困擾,不妨多關注一下自己的視力狀況。其實大多數時候,提前管理、規律隨訪和良好生活習慣,就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防線。眼睛是“心靈之窗”,守護它們,從現在做起,總歸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
- [1] Mehta, S. (2024).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Merck Manual Consumer Version. Merck & Co., Inc. https://www.msdmanuals.com/zh/
- [2] Cheung, N., Mitchell, P., & Wong, T. Y. (2010). Diabetic retinopathy. The Lancet, 376(9735), 124-136.
參考資料中的內容用于支撐本文各項觀點和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