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乳腺癌到底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覺得乳腺癌離自己很遠。其實,每一次和朋友聊天、每一次體檢時的等待,都可能讓這個話題悄然出現。乳腺癌,本質上是乳腺部位的正常細胞因為某些原因,變成了異常細胞,并且不受控制地生長、繁殖。如果不及時處理,腫瘤可能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這種疾病以女性為主,不過極少數男性也會患病。
公開數據顯示,在全球范圍內,每年約有200多萬女性被新診斷為乳腺癌。除了性別這一主要風險因素外,哪怕沒有明顯家族史,也并不等于絕對安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02 乳腺癌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 1. 乳房腫塊: 很多患者在洗澡、換衣服時,偶然發現乳房內有一個硬塊,多數時候沒有疼痛感。如果這個腫塊隨著時間推移變得更明顯,甚至變大、變硬,就要當心了。
- 2. 乳頭分泌物: 偶爾有些人會在乳頭擠壓時發現有淡黃色或透明分泌物,不過明顯的血性分泌物,尤其是一側乳頭反復出現,就該及時就診。
- 3. 乳房或乳頭形態改變: 例如乳頭突然內陷、乳房表面出現橘皮樣的小凹陷、皮膚發紅、發硬等,這些信號往往比較明顯。如果有這些癥狀,拖延可能會讓疾病加重。
- 4. 轉移相關癥狀: 隨著腫瘤進展,有的人可能會出現淋巴結腫大,甚至骨痛、持續咳嗽、頭痛等(通常是疾病進入晚期時)。
03 乳腺癌的主要致病機制是什么???
為什么有的人容易得乳腺癌?這個問題和生活習慣、遺傳以及體內激素水平息息相關。
- 遺傳基因: 一些女性攜帶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這讓乳腺細胞出現異常的概率大大升高。研究顯示,帶有高危基因的女性,乳腺癌風險遠高于一般人群(Easton, D.F., et al., 1995,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 激素水平: 雌激素和孕激素會刺激乳腺細胞。這種激素的長期、過量作用,是乳腺癌的“推手”之一。比如月經來得早、絕經晚、未曾生育的人,風險容易增高。
- 生活方式: 年齡增長、長期飲酒、肥胖、缺乏運動、高熱量飲食等因素,都會增加乳腺細胞異常變化的機會(Colditz, G.A., et al., 2006,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 個體差異: 偶爾也有未找到明確家族史或危險習慣的人患病,這說明乳腺癌的風險與多種復雜因素交織有關。數據顯示,約有一半乳腺癌患者沒有明顯的已知高危因素(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04 如何科學診斷乳腺癌??????
檢查乳腺癌,不是單靠“摸一摸”?,F代醫學有多種工具能幫助醫生及時發現乳腺內是否有異常變化:
- 乳腺超聲: 適合年輕女性,能清楚分辨腫塊的性質。有時候醫生會建議再搭配穿刺活檢。
- 乳腺鉬靶(X線): 鉬靶適合40歲以上的女性體檢篩查,尤其擅長發現微小鈣化,幫助早期發現腫瘤(Mandelblatt, J.S., et al., 2009,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磁共振(MRI): 對于高?;蚪M織結構復雜的患者,MRI可以提供更精細的結構圖像,輔助發現隱蔽病灶。
- 組織活檢: 如果影像學懷疑腫瘤,醫生會選取小塊組織化驗。只有活檢結果異常,才能明確乳腺癌的診斷。
05 治療乳腺癌的方法有哪些???
乳腺癌不是“絕癥”,治療手段早已推陳出新。如今,醫生會針對你的身體狀況、腫瘤分型和病程進展設計個性化方案。
- 手術: 包括切除腫瘤或者整個乳腺,有時還要清理腋下淋巴結。
- 放療: 借助高能射線,消滅殘留異常細胞,降低局部復發的機會。
- 化療: 適用于容易擴散、惡性程度較高的類型。按照方案周期用藥,也有口服和注射形式。
- 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 針對不同分子的腫瘤,以“定點打擊”的方式減少副作用,有效性較高。比如部分患者適合用他莫昔芬、芳香酶抑制劑、HER2靶向藥物等(Burstein, H.J., et al., 2019,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早期發現的乳腺癌,治愈機會很大。即使已經發生轉移,現代藥物仍能幫助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比如輕度貧血、體力下降,這些都可以通過調整治療方案得到緩解。
06 如何科學管理乳腺癌風險???
- 豐富的蔬果:促進代謝、增強免疫力。可以每天準備不同顏色的搭配,例如西蘭花、胡蘿卜、番茄等——推薦每餐蔬菜約150~200克,水果1~2個。
- 優質蛋白質:雞蛋、魚、豆制品,可以幫助細胞修復、提升體力。建議每周吃2~3次深海魚,每天攝入一些豆制品也很合適。
- 全谷物和粗糧:如全麥面包、玉米、糙米,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體重控制。搭配主食食用,能減緩血糖波動。
- 適量堅果:腰果、杏仁,每周吃2~3次,補充維生素E和健康脂肪。
日常管理也很關鍵。保持適當體重、規律鍛煉,比如每周快走或游泳三到四次,每次30分鐘,這對身體有不少好處。40歲之后,建議每1~2年做一次乳腺篩查,尤其家族有病例的女性,更不應該忽視定期體檢。
簡單的說,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是乳腺健康的“靠山”。如果發現乳房有新變化,及時就醫才是安全之選。面對乳腺檢查,選擇資質齊全、設備良好的醫院,讓專業團隊為你保駕護航。
結語
乳腺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視和拖延。日常生活的小心觀察、規律體檢,還有均衡的飲食搭配,都有助于我們守護健康。每一次行動、每一份關注,都是拒絕風險的勇敢決定。健康需要主動經營,如果這篇內容幫到了你,也希望你可以分享給身邊的人,一起讓乳腺癌遠離生活。
參考文獻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Key fac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 Easton, D. F., Bishop, D. T., Ford, D., & Crockford, G. P. (1995). Genetic linkage analysis in familial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results from 214 familie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56(1), 1-12.
- Colditz, G. A., Rosner, B. A., Chen, W. Y., Holmes, M. D., Hankinson, S. E., & Willett, W. C. (2006). Risk factors for breast cancer according to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statu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56(2), 78-104.
- Burstein, H. J., et al. (2019). Endocrine Therapy for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in Men and Wome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7(6), 547-555.
- Mandelblatt, J. S., Cronin, K. A., Bailey, S., Berry, D. A., de Koning, H.J., Draisma, G., et al. (2009). Effects of Mammography Screening Under Different Screening Schedules: Model Estimates of Potential Benefits and Harm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1(10), 738-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