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生活中的隱形關卡,我們如何識別與應對?
01 什么是食管癌???
很多人對食管癌這個詞并不陌生,但如果問起它到底是什么,可能只能想到“是一種癌癥”。其實,食管癌是指發生在食管黏膜及其下層組織的不正常細胞增生,最終形成腫瘤。它往往發生在連接喉嚨和胃部的“食物通道”——食管上。
正常情況下,食管就像一段筆直的管道,負責把我們吃進去的東西順利運送到胃里??梢坏┏霈F食管癌,這段通道便會被異常細胞“堵塞”或者“侵蝕”,影響吞咽和消化。這種病變多見于50歲以上的男性,不過任何年齡都不能掉以輕心。食管癌的兩種常見類型為鱗狀上皮癌和腺癌,其中鱗狀上皮癌在中國更常見。
醫學界的數據說明,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是食管癌的高發區,這種病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Bray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CA Cancer J Clin, 2018)。
02 食管癌有哪些典型癥狀???
食管癌的癥狀大多起初很難察覺,很多人早期只是偶爾覺得吞咽時不那么順暢,像有點“卡”,可能還以為是吃東西太快或者噎住了。實際上,這些輕微變化是食管黏膜被異常細胞侵襲的信號。
隨著病情發展,癥狀會更加明顯,比如:
- 持續的吞咽困難,先是吃干的食物感覺費力,逐漸喝水都變難;
- 胸骨后的脹痛或隱痛,有的人描述像有異物感;
- 體重明顯下降,飯量減少,即使努力進食也吃不下去,甚至出現聲音嘶??;
- 食物反流、嘔吐,嚴重時會有咳嗽、咯血等情況。
因此,針對持續的吞咽困難和莫名其妙的體重減輕,別只怪飲食習慣,遇到上述情況,及時咨詢專業科室很重要。
03 為什么會得食管癌?都有哪些風險因素???
說起來,食管癌的發生沒有單一的原因,通常有多種危險因素在默默“推波助瀾”。
1. 年齡和性別:統計發現,50歲以上男性得病風險較高。而45歲之前較為少見(Napier et al., Esophageal cancer: A review of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staging workup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 World J Gastrointest Oncol, 2014)。
2. 遺傳家族因素:家族中有類似腫瘤,其他成員風險會增加,但絕大多數患者并沒有明確家族史。
3. 長期慢性刺激:長期飲用高溫開水、頻繁進食過燙或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經常性食管炎都是誘因。這些因素會不斷傷害食管黏膜,形成慢性炎癥甚至變異。
4. 某些健康行為:吸煙喝酒的習慣與食管癌密切相關。香煙中的致癌物質會直接損傷食管組織,而酒精則能增強這些有害物質對細胞的傷害,兩者疊加,風險更高(Pennathur et al., Oesophageal carcinoma, Lancet, 2013)。
還有因素比如缺乏新鮮蔬果、維生素攝入不足、患有巴雷特食管(食管下端黏膜異常改變)等。總的來說,這些危險因素雖然不能決定誰一定會患病,但長期“湊在一起”,的確需要警惕。
如果平時喜歡一邊吃燙火鍋一邊喝酒,或已經有慢性食管炎、咽炎的人群,最好提前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
04 食管癌的診斷流程是怎樣的???
食管癌的診斷不只是靠癥狀判斷,而是有詳細分步驟流程的。
通常,醫生會先問診和體檢,關注有無進行性吞咽困難、體重下降等。之后如果懷疑是食管問題,會建議進行一項叫做“胃鏡檢查”的操作。這項檢查能清楚觀察到食管內壁的情況,如果發現可疑病變,會在局部取一點點組織(即活檢)做病理診斷。
此外,根據病情需要,還可能安排X線鋇餐造影,看食管有無狹窄、輪廓改變等。
為了判斷腫瘤是否已經擴散,通常還會做CT、MRI或PET-CT等影像學檢查。血常規、生化等化驗可以輔助評估全身狀況。
例如,上述病例就經過血常規、心電圖、影像檢查等多項評估,最終確定為多部位轉移的晚期食管癌。
小結:疑似癥狀出現時,規范的檢查是最靠譜的確認方法。及早就醫,即使不是食管癌,也好排除隱患。
05 食管癌的治療手段都有哪些???
說到治療,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開刀”。實際情況復雜得多,具體方案由腫瘤所屬的階段、患者身體條件、腫瘤類型等因素共同決定。
1. 手術切除: 適合早中期、身體狀況允許的患者。通過手術去除腫瘤及周圍部分組織,為后續恢復創造基礎。
2. 放射治療: 適用于不能手術、或手術后需要消滅殘余腫瘤細胞的患者?,F代放療更為精準,副作用相較以前降低不少。
3. 化學治療: 包括術前縮小腫瘤、晚期延緩發展。上述真實案例就實施了化療,并結合護胃和升白細胞治療,改善乏力等癥狀。
4. 靶向及免疫治療: 近年來有新進展,適合部分特定分子類型患者,不過需專業醫療團隊評估。
5. 對癥支持治療: 針對不能耐受根治手術或晚期轉移者,更側重改善生活質量,比如營養支持、緩解疼痛等(一部分是姑息治療的范疇)。
總之,治療沒有千篇一律的模板,每個人都要量體裁衣。選對科室、信任專業團隊、積極配合,才更有希望把握住最佳治療時機。
06 食管癌可以預防嗎?有哪些健康建議???
很多人困惑,食管癌這么可怕,日常生活能不能給自己多一些保護?其實,預防重點就是日常養成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幫助修復黏膜、減少負擔。這里給出一些實用又容易堅持的建議:
1. 新鮮蔬果: 維生素C、E對食管黏膜有修護作用。
2. 全谷物食品: 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消化,減少刺激。
3. 合理溫度進食: 食物不宜太燙,適口溫度最有益。
4. 低鹽飲食: 清淡飲食減少對黏膜的刺激。
5. 規律的健康體檢: 對45歲以上、或者胃食管反流病史者,建議定期做食道相關檢查,2年一次胃鏡就是不錯的選擇。
- 蘋果+抗氧化+每日1個即可
- 燕麥+胃腸保護+早餐常吃比較好
- 綠葉蔬菜+黏膜修復+每餐要有綠葉菜
日常遇到持續性吞咽不暢、食欲明顯下降、體重減輕等情況,盡快到消化內科或者腫瘤科就診,是最佳的健康守護方式。做健康的選擇,預防并不可怕。
參考文獻
-
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Siegel, R. L., Torre, L. A., & Jemal, A.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8(6), 394-424. -
Pennathur, A., Gibson, M. K., Jobe, B. A., & Luketich, J. D. (2013). Oesophageal carcinoma.
Lancet, 381(9864), 400–412. -
Napier, K. J., Scheerer, M., & Misra, S. (2014). Esophageal cancer: A review of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staging workup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6(5), 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