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常識:關于乳腺癌你必須要知道的事
01 什么是乳腺癌?
乳腺癌說起來,可能讓不少人第一時間聯想到“大病”這個詞。其實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并沒有刻意去關注這件事:乳腺癌,指的就是乳腺組織里出現了一些異常的細胞,這些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最終會形成腫塊或腫瘤。
這些異常細胞最常見于乳腺里的乳管和小葉(主要負責分泌乳汁的地方)。一開始,可能它們只安靜地待在原位,還沒有造成生命威脅。但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并控制,這些細胞就像是不速之客,可能穿墻越戶,遷移到周圍組織甚至身體其他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癌并不是女性的“專利”,雖然絕大多數患者是女性,但也偶爾會在男性身上發現。
02 乳腺癌的早期和明顯警示信號
- 1. 乳腺細微變化:最開始的日子里,乳腺癌很安靜。可能偶爾能摸到一個小小的、質地偏硬的腫塊,但沒有疼痛,也不影響工作和生活。這類無聲的變化,容易和普通的乳腺增生混淆。
- 2. 明顯癥狀出現時:如果有持續、明顯的乳房腫塊——比如放假時洗澡碰到一塊“硬幣大小”的結節,或者乳房和以往有了明顯的形狀、大小改變,尤其是摸到腫塊時表面不光滑,就要提高警覺。有時皮膚會出現局部凹陷或橘皮樣、乳頭內陷、溢液(特別是帶血的分泌物)。
- 3. 真實病例小結:有位43歲的女性朋友,手術后定期隨訪,正是因為早期注意到乳腺的硬結,才及時到醫院排查,最終選擇正規治療。?????從她的經歷可以看出,早發現早診斷真的能讓后續過程更放心。
別忽視乳房區持續出現的異樣,比如持久的腫塊、皮膚變色或反復分泌物。這些信號是身體的“小提示”。
03 乳腺癌為什么會找上門?
很多朋友會問,乳腺癌是怎么發生的?其實,這背后牽扯到幾方面原因,有些能控制,有些靠天意。
- 遺傳基因影響:如果父母、姐妹等直系親屬有乳腺癌病史,風險會明顯提高。有些基因突變(如BRCA1、BRCA2)已被證實會增加乳腺癌的可能性。研究(Mavaddat, N., et al., 2019,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表明,攜帶這些突變的女性一生患病風險遠高于普通人。
- 激素水平變化:比方說,初潮早、絕經晚、生育晚或不生育的人,乳腺長時間處于激素刺激狀態,會增加患病概率。此外,長期服用雌激素相關藥物、絕經后激素替代療法,也會推高風險。
- 年齡、生活方式有關:年齡越大風險越高。還有,肥胖、長期不運動和高熱量飲食,與乳腺癌發病率呈正相關(Colditz, G.A., et al., 2014, CA Cancer J Clin)。
- 酒精、輻射等外部因素:過量飲酒、接受過胸部放射的治療、吸煙等,也都被科學界認為是乳腺癌的促進因子。??
實際上,很多乳腺癌發病者除了年齡和性別,身上找不到其他風險因素。這說明,概率因素占據很大成分,但上述習慣和遺傳背景確實值得每個人小心。
04 如何診斷乳腺癌?檢查流程詳細解讀
說起乳腺癌,大部分人都最怕的是“檢查”這一步。其實真查下來,大多數流程并不復雜,關鍵是??漆t生的規范操作。
-
1. 乳腺影像學檢查
通常會先做乳腺超聲、鉬靶(乳腺X線攝影),有時還會補充磁共振檢查。這些檢查比較直觀,能看到腫塊的位置、大小和性質——比如是實性的還是囊性的。 -
2. 組織活檢
如果影像顯示有異常,還需要用一根細針從腫塊里取出部分細胞或組織,在顯微鏡下判斷是不是惡性。如果確診,醫生會根據腫瘤類型、激素受體和分子標志(比如HER2、ER、PR)來決定后續治療。 -
3. 分期與評估
乳腺癌分為早期、局部進展期和晚期。分期結果關系到治療方案和預后評估。醫生會根據腫瘤的大小、是否累及淋巴結、有無遠處轉移等指標進行綜合分析。
檢查越規范,診斷越準確。積極面對、配合篩查,有助于減少不必要的擔憂。
05 治療乳腺癌有多少選擇?
沒有一成不變的治療方案,醫生會根據乳腺癌的類型、分期和患者自身情況做出個體化調整。大體上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 外科手術治療:針對早期病例,首選手術去除腫瘤??梢赃x擇保乳手術(只切除病灶)或全乳切除術,是否保乳需要綜合評估腫瘤位置、大小和患者意愿。
- 放射治療:術后有限區域放射,目的是清除遺漏在乳腺或腋窩微小的癌細胞,降低局部復發風險。
- 化學藥物治療:也就是化療,適用范圍包括腫瘤比較大、有淋巴結轉移或者激素受體陰性的患者?;熕幬锬軞⑺揽焖俜至训陌┘毎?。
- 靶向與內分泌治療:如果檢測到HER2受體陽性,可以加入靶向藥物治療。對于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還會給予內分泌治療(服藥5-10年),延緩復發、提高生存期(參考: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2015, J Clin Oncol)。
治療的每一步都需要定期復查和調整。以真實病例來看,做了保乳手術的患者,后續規范化療和靶向治療之后,復查也比較安心。?
治療過程不必畏懼,醫生會結合你的整體健康、腫瘤類型和意愿給出最合適建議,配合好隨訪,心里會更有底。
06 日常預防和自我保健小貼士
真正做到從源頭減少乳腺癌發生,靠的不是一朝一夕的“法寶”,而是持續健康的生活習慣。以下建議,簡單實用,大家輕松記住即可:
- 深色綠葉蔬菜 + 富含抗氧化物 + 建議炒、涼拌輪換,可以補充維生素C和E,促進身體自我修復。
- 低脂乳制品 + 富含鈣 + 每天早餐牛奶或午間酸奶幾乎不費心思,有助于維護骨骼和激素平衡。
- 堅果類(核桃、杏仁) + 良好脂肪酸及維生素E + 下午茶或者早餐少量加一把,日積月累對乳腺健康有益。
- 有氧運動 + 建議每周累計150分鐘以上快走、騎車或舞蹈,維持適宜體重,減少激素相關風險。
- 規律作息 + 保證充足睡眠,不熬夜,讓身體有充分修復的時間。
- 定期乳腺自檢和體檢 + 每月適時自查乳房并記錄異樣,40歲以后建議至少每2年做一次乳腺篩查,條件允許的話每年體檢更穩妥。
- 發現持續異常要及時就醫 + 比如腫塊不消、皮膚反復變化,拖延不可取,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很關鍵。
飲食建議永遠正面為主,自然飲食、足量多樣,結合適動、良好情緒,對身體每一個細胞都有好處。
說到底,堅持健康生活,看重身體的小變化,學會主動求醫。不是為了杜絕風險,而是讓生活少點后顧之憂。
文獻引用與延伸閱讀
- Mavaddat, N., et al. (2019). "Polygenic Risk Scores for Prediction of Breast Cancer and Breast Cancer Subtyp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0(24), 2395–2405.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808197
- Colditz, G.A., et al. (2014).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breast cancer: the role of family history and estrogen exposure."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4(5), 326-336. https://doi.org/10.3322/caac.21217
-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EBCTCG). (2015). "Aromatase inhibitors versus tamoxife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randomized trial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3(17), 1968-1977. https://doi.org/10.1200/JCO.2014.56.6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