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情感障礙:在情緒的浪潮中找到平衡
你身邊有朋友突然變得特別活躍,幾天里忙個不停、說話停不下來,轉眼卻又陷入低落,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嗎?其實,這未必是性格"多變",有時是疾病的信號。雙相情感障礙,就是這樣在情緒高峰和低谷之間反復切換。這種波動,表面看像是“情緒大起大落”,本質上卻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心理健康問題。
01 簡單來說,什么是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郁癥”),是一種以情緒、精力和行為劇烈波動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常見表現為一段時間異常興奮、精力旺盛(躁狂/輕躁狂期),另一段時間又長時間極度低落、興趣消退(抑郁期)。這些情緒變化不是短暫的心情波動,而是會明顯影響學習、工作、人際和日常自理。
?? 雙相情感障礙不只是簡單的“心情不好”,它會持續地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
02 哪些表現值得留意?——早期信號和警示癥狀
階段 | 常見表現 | 生活中的例子 |
---|---|---|
輕微/偶爾期 | 情緒起伏較大,偶有精力充沛或短暫低落 | 短時間內突然做很多計劃,或偶爾對平常愛好失去興趣 |
持續/嚴重期 | 情緒高漲(過分自信、話多、減少睡眠); 或反復感到無望、懶散、對事物徹底失去興趣 | 曾有一位29歲的女性患者,曾連續一周夜里只睡2小時,白天充滿活力,結果很快便整日癱在床上,不愿見人,幾乎無法正常上班。這個例子也提醒我們,如果情緒的"高"和"低"影響了生活節奏,可能已經不是簡單小情緒了。 |
?? 如果這些變化拖得很久,影響工作、社交或休息,就要格外小心,不要忽視。
03 醫學上如何判斷?——DSM-5與ICD-10診斷標準
- DSM-5: 判斷雙相障礙,主要看是否有典型的躁狂/輕躁狂發作(比如明顯興奮、精力旺盛、睡眠減少);以及是否出現過抑郁發作(持續兩周極度低落、興趣消退)。周期性情緒變化,持續時間、癥狀種類和嚴重程度都很重要。
- ICD-10: ICD-10把雙相障礙歸為“F31”類情感障礙。醫生會綜合考慮表現出來的臨床特征,比如是否有多次情感高漲和低落的不同發作,每次癥狀的持續時間,以及精神行為的變化。
?? 自查時常常不夠精確,專業診斷是關鍵,尤其是周期性大幅度的情緒變化。
04 雙相情感障礙有哪些類型?
醫學上把雙相情感障礙分成幾個類型,每種類型表現和治療方法略有不同:
I型 至少有過一次躁狂發作。高峰時期很難控制自己,甚至可能出現危險行為。
II型 至少有過一次輕躁狂(癥狀較輕)、一次抑郁發作。平時可能更容易被忽略,尤其低谷期更明顯。
輪替型/快速循環型 情緒高低快速交替,有時一年內出現4次以上變化,影響更大。
?? 類型不同,選擇的方法和用藥也會有所區別。
05 為什么會得雙相情感障礙?——解析風險與機制
- 遺傳因素: 研究發現,家族中有類似疾病歷史,患病風險會明顯升高(Craddock, N., & Sklar, P., 2013)。
- 生物學機制: 腦內神經遞質(如多巴胺、5-羥色胺等)水平異常,或腦區活動失衡,容易導致情緒失控(Grande, I. et al., 2016)。
- 生活事件刺激: 重大的壓力、親人離世、人際矛盾等激烈情緒事件,某些人更易被觸發癥狀。
- 年齡與性別: 往往在15-30歲開始發病,男女都有可能,部分類型女性略多一些。
?? 這些風險因素大多不由自己控制,所以發現有這些情況也不用自責,更重要的是盡早關注并采取行動。
06 如何管理和治療雙相情感障礙?
藥物和心理支持:組合是關鍵
治療方法 | 主要作用 | 常見應用 |
---|---|---|
情緒穩定劑 | 幫助平衡情緒波動,減少躁狂和抑郁發作的發生 | 如鋰鹽、丙戊酸鈉等。醫生會根據個人體質和癥狀調整藥物,不能隨意停藥。 |
抗抑郁藥 | 減輕抑郁期的痛苦 | 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否則可能導致情緒波動加劇。 |
認知行為療法(CBT) | 幫助改善思維習慣,增強自我調節 | 適合輔助藥物治療,尤其對學習應對技巧有好處。 |
支持性心理咨詢 | 緩解壓力,增強家庭溝通 | 支持家人一起參與,有助于減少誤解和沖突。 |
?? 每個人的治療方案都會有所不同,一定配合醫生長期隨訪。
07 日常管理與預防,哪些做法真正有幫助?
積極做好日常管理,可以降低發作頻率和生活困擾。以下是實用建議:
- 規律作息:每天保證充足且規律的睡眠,有助于情緒穩定。
- 均衡飲食:新鮮蔬果、富含B族維生素的全谷物,有益大腦功能,推薦納入日常。(Weng, T.-C. et al., 2013)
- 規律運動:適度運動(快走、瑜伽等)能緩解壓力,提高身體機能。
- 自我觀察:記錄心情變化,及時與醫生溝通,可以幫助盡早發現波動趨勢。
- 及時就醫:如果發現情緒難以自我調節,或出現異常睡眠、飲食等情況,建議盡快咨詢精神專科醫生。
? 建議成年患者2-3個月隨訪一次,遇突發情緒波動應及時就醫。
別忘了,家人的包容和理解也很重要。如果家中有人出現雙相障礙,保持溝通和耐心,甚至陪同一起去看醫生,會對管理和恢復更有幫助。
最后的話
情緒的波濤并不稀奇,但如果浪頭一次比一次高,背后或許藏著需要被看見的健康問題。雙相情感障礙絕非個人失敗,也不像流行話題里那樣神秘和遙遠。真正的希望來自早發現、早管理和科學應對——無論是自己還是親友,都能在合作與包容中找回屬于自己的平衡點。如果有疑問,別猶豫,找專業醫生聊一聊,可能就不那么難了。
參考文獻
- Craddock, N., & Sklar, P. (2013). Genetics of bipolar disorder. Lancet, 381(9878), 1654–1662.
- Grande, I., Berk, M., Birmaher, B., & Vieta, E. (2016). Bipolar disorder. The Lancet, 387(10027), 1561-1572.
- Weng, T.-C., Huang, H.-L., Chen, C.-Y., Chang, Y.-C., & Wang, J.-J. (2013). Effects of B vitamins on moo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 20(8), 110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