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間盤突出 — 麻醉科在圍術期管理中的應用
01 為什么麻醉科在手術中這么關鍵?
跟身邊人閑聊手術經歷,大家最怕的一個詞就是“麻醉”。其實如果要動腰椎間盤突出手術,麻醉科就像舞臺背后的調音師,專門負責讓手術過程平穩、安全。不少人以為,麻醉只是打一針、睡一覺。但在手術臺上,麻醉科其實要綜合“控場”:降低疼痛、維持血壓心跳在合適區間,還要防止麻醉藥副作用。在腰椎間盤突出這種手術里,麻醉科醫生與外科團隊一樣重要。
假如這部分環節出點紕漏,比如麻醉深度把控失誤,可能導致患者蘇醒延遲,甚至出現生命體征不穩。所以適合的麻醉管理,是腰椎間盤突出手術順利“起降”的關鍵步驟之一,也是影響手術和恢復體驗的核心。
別把麻醉看成“順便”操作,真正的安全,其實靠的是專業麻醉團隊背后的千錘百煉。
02 手術時,麻醉科如何監護生命體征?
打開手機健康軟件,多數人對自己平時的“心率”、“血壓”都沒太大感覺。可要是在手術室,麻醉科的監控就像隨時調控水管壓力一樣精細。這個階段,每一項數據都是信息:心電、脈搏、呼吸頻率、血氧濃度,乃至體溫,全部需要連續跟蹤。
- 1. 控制血壓: 手術過程中,腰部神經牽拉容易讓血壓發生波動。麻醉醫師要通過藥物和液體調整,保證血壓始終在安全范圍。
- 2. 呼吸管理: 進入全身麻醉狀態后,患者的自主呼吸會減弱或消失,此時需通過呼吸機輔助。這一步如果把控不好,甚至有呼吸驟停的風險。
- 3. 監測血氧: 麻醉藥物易影響呼吸系統,血氧飽和度是最直接的反映指標。萬一氧合不足,需第一時間干預,防止大腦缺氧。
有位53歲的患者接受過內鏡下腰椎髓核切除術。術中麻醉采用全身麻醉,呼吸和循環指標保持穩定,恢復后神志清晰,表現很好。這說明只要各項體征被嚴密監測,風險是可以降低到很小的。
手術時的數據,不是給機器看的,是用來每分每秒守護患者安全的“護身符”。
03 腰椎間盤突出手術,有哪些麻醉方式?
打算手術,最糾結的也許就是“用什么麻醉”?其實這事要看病情、身體狀況,還要考慮手術方式。
- ?? 全身麻醉: 適合多發病變、手術時間較長、術中病人不能配合的情況,尤其是內鏡下手術。用藥后全身入睡,過程無痛,術中可以靈活調整深度。
- ?? 椎管內麻醉(比如腰麻): 藥物直接注入脊柱周邊,這種方式下下肢感覺消失,但患者意識清醒。適合部分類似開放手術,術后恢復快,但不適合高齡、基礎病重的患者。
- ?? 局部麻醉(配合鎮靜): 僅適用于十分微創的小切口手術。不過多數腰椎間盤突出手術因為涉及神經和深部結構,并不推薦單純局麻。
如果合并高血壓、心臟疾病等因素,麻醉方式也要調整。比如有高血壓史的患者,常常會推薦全身麻醉,并精心控制循環動力學參數。
不是每個人的麻醉方案都一樣,和醫生充分溝通,把生活里的“小毛病”都如實告知,是給自己最大程度的保障。
04 麻醉前的評估,到底圖些什么?
術前的準備環節,經常讓人忍不住吐槽:怎么查得這么仔細?其實這里面每個步驟都有目的,背后藏著降低風險的道理。
麻醉前評估包括綜合問診、體格檢查和多項實驗室檢測,比如心電圖、胸片、肝腎功能、全血像、凝血功能等。有些看似“多余”的檢測,其實就是篩查潛在風險(譬如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等)。
一旦有異常,比如血常規顯示輕度貧血、D-二聚體輕度升高,就得提前“打預防針”:調整方案、準備應急措施。
一旦有異常,比如血常規顯示輕度貧血、D-二聚體輕度升高,就得提前“打預防針”:調整方案、準備應急措施。
這些評估工作,還包括查問過敏史、用藥史、近期有無不適等。麻醉醫師常會關注細枝末節,比如平常會否胸悶、喘息,如果說不清楚,對全面評判風險其實是個難題。
沒有麻醉前的細致評估,手術就像閉著眼開車。配合檢查,是手術安全的第一步。
05 術后疼痛嚴重怎么辦?麻醉科怎么幫忙?
手術結束醒過來,有些人會立馬喊疼。其實圍手術期的疼痛控制有很多門道,一點也不只是用止痛泵這么簡單。
- 精準用藥: 麻醉科會根據手術創口、個體差異,選擇合適的鎮痛藥物,比如術后泵注納布啡、按需追加鎮痛劑等,目的是降低早期激烈疼痛,減少呼吸抑制風險。
- 聯合鎮痛: 有時會采用多種藥物或外用鎮痛貼配合(比如阿片鎮痛+非甾體鎮痛),這樣能減少單一藥物的副作用,提升整體舒適度。
- 輔助措施: 早期翻身、康復理療也有幫助。主動配合醫生,效果更明顯。
如果疼痛還伴有腿部麻木、乏力等情況,及時反饋給麻醉醫生。這樣可以及時調整藥物,防止并發其他神經損害。
術后疼痛不是“能忍就忍”,科學止痛讓恢復更順利。
06 手術后需要重癥監護嗎?麻醉科做了什么?
有些患者以為手術一結束就萬事大吉。其實越是有慢性基礎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甚至貧血,術后第一時間都可能被送到重癥監護單元(ICU)觀察。當然,并不代表手術復雜,而是為了防范綜合風險。
麻醉科會在術后早期,重點盯著心率、血壓、氧合水平、意識狀態等。比如血壓波動大,馬上用藥物調節;有惡心、嘔吐、呼吸異常,也會迅速處理。如果術中或術后發生急性并發癥(如呼吸驟停、休克),麻醉專家會立刻介入,實施搶救、復蘇,直到患者穩定。
對于高?;颊呋蛘哂刑厥庑枨蟮牟±?,麻醉科團隊還會根據恢復進展調整鎮痛方案,安排科學的脫機(撤除呼吸機)計劃。
ICU不是“絕癥病房”,而是術后安全緩沖區。配合管理,有利于患者后續的康復。
07 有哪些生活方式和飲食建議可以幫助術后康復?
其實,腰椎間盤突出術后的恢復,離不開日常習慣的配合。吃得對、動得好,恢復會更順利。
- ?? 綠葉蔬菜 + 增強免疫力: 研究表明,菠菜、油麥菜等富含維生素C、葉酸和礦物質,可以幫助手術后組織修復。建議每天保證有一頓含綠葉菜的餐食。
- ?? 全谷雜糧 + 補充能量: 粗糧如燕麥、玉米等富含B族維生素,有助緩解術后身體疲勞。建議一日三餐中適當加入燕麥、玉米面等各種粗雜糧。
- ?? 新鮮水果 + 預防便秘: 蘋果、獼猴桃等富含膳食纖維,可以減少術后臥床導致的便秘問題。水果餐點建議每日一到兩個品種,分散到兩餐食用。
- ?? 優質蛋白 + 促進修復: 雞胸肉、魚肉、胚芽牛奶都是身體恢復不可或缺的來源。每天保證攝入足量蛋白,有助于愈合速度提升。
- ???♂? 適量活動 + 早期康復: 在醫生允許后,逐步增加深呼吸、輕微翻身、下床活動,能減少并發癥發生概率。
- ???♂? 局部鍛煉 + 增強力量: 腰腹核心力量訓練(如平板支撐、仰臥橋)對恢復有實際幫助,但必須在專業指導下進行,防止牽拉和損傷。
簡單講,飲食上偏自然、均衡,早期活動實時觀察,恢復期循序漸進,避免操之過急。如果術后出現劇烈疼痛、四肢麻木加重、無法排尿等情況,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復診。
術后生活不是“靜養”就夠,多元、科學的生活方式,是恢復與預防復發的關鍵。
08 小結與行動建議
從麻醉選擇,到麻醉前評估,再到術中監測和術后疼痛控制,每一步都離不開麻醉科專業團隊的精細管理。術后恢復不僅靠醫療操作,更依賴個人的飲食、鍛煉和習慣調整。腰椎間盤突出雖然常見,但每個人的身體和風險不同,千萬不要照抄別人的經驗,也別忽視醫院的個性化建議。有不適,及時反饋給醫療團隊,就是保護自己的方式。
簡單說,信任專業,配合措施,生活、飲食循序漸進調整,康復之路自然會短很多。
簡單說,信任專業,配合措施,生活、飲食循序漸進調整,康復之路自然會短很多。
英文文獻參考
- Koes, B. W., van Tulder, M. W., & Peul, W. C. (2007).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ciatica. BMJ, 334(7607), 1313-1317. https://doi.org/10.1136/bmj.39223.428495.BE
- Jadon, A. (2014). Complications of regional and general anaesthesia in spine surgery. Indian Journal of Anaesthesia, 58(5), 574-580. https://doi.org/10.4103/0019-5049.144653
- Foster, N. E., Anema, J. R., Cherkin, D., Chou, R., Cohen, S. P., Gross, D. P., ... & Maher, C. G. (2018).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ow back pain: evidence, challenges, and promising directions. The Lancet, 391(10137), 2368-2383.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8)304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