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領域在腹股溝疝手術中的應用與管理
01 麻醉在腹股溝疝手術中的重要性 ??
說起來,腹股溝疝手術在醫院里屬常見小手術,不過這件事遇到自己頭上,多少還是有顧慮:
??“會不會很疼?需要忍多久?”
其實,麻醉在這時就像身邊的守護神,讓你幾乎感覺不到刀口,輕松躺一覺,手術悄無聲息地完成?,F代麻醉能幫患者減輕痛苦,提高手術安全,也能讓醫護團隊專心開刀,無后顧之憂。很多人手術前會有些緊張,這時主動了解一下麻醉方式,通常也能安心不少。
麻醉的準確、科學管理,不只是減輕疼痛,更是整體手術安全的一環。如果你身邊有人要做類似手術,提前知道這些內容,會讓過程沒那么可怕。
02 手術前——麻醉醫生都看什么???
在正式動手術前,麻醉醫生做的不是簡單發藥,他們會“像偵探一樣”挨個查查你的身體狀況。這一步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 基礎健康: 體重、身高和BMI,確定身體承受麻醉的能力。
- 合并癥梳理: 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是否控制得好,會不會影響手術安全。
- 心肺功能評估: 像MET值、心臟彩超、呼吸道檢查,主要是看你在手術時能否平穩度過。
- 實驗室數據: 包括血常規、肝腎功能、凝血檢測。
- 既往麻醉史: 比如以前受過麻醉有沒有過敏或特殊反應。
以一位62歲、身高165cm、體重53kg的男患者為例:他患單側腹股溝疝,合并高血壓(但控制得還可以),術前檢查顯示心臟功能基本無異常,只有肝功能微微升高。醫生根據這些信息,安排了全身麻醉并進行麻醉風險說明。這個例子提醒我們,全面的術前評估是保障手術平安的關鍵一步。
03 麻醉“打法”怎么選?全麻還是局麻???
腹股溝疝手術,麻醉方式通常有兩大類——
- 全身麻醉: 適合年紀較大、合并慢性病、不愿意聽見/感受到手術過程的人。例如上面那位62歲朋友,手術采用了全身麻醉,并同步監測呼吸和血壓,整個過程患者沒有明顯不適。
- 局部或區域麻醉: 一般在切口周圍打麻藥,患者意識清晰,只是局部沒有疼痛。創傷小、恢復快,被不少年輕或身體條件好的患者選擇。
怎么選?完全可以和麻醉醫生聊聊你自己的想法和顧慮。他們會結合詳細的身體狀況、手術類型幫你找到最合適的“打法”。不同方式都各有優缺點,比如局麻恢復更快,但某些病例不適用;全麻舒適度高,但對心肺功能要求更高。
醫學研究顯示,腹腔鏡微創手術配合現代麻醉管理,患者體驗明顯改善,術后恢復速度更快(Brooks DC et al., 2017)。
04 手術中,生命體征誰來守???
一旦進入手術室,大多數人不太關心儀器,上了手術臺也許就有點暈乎。其實這時,麻醉醫生正在密切盯著你的每一次呼吸和心跳。他們主要做這些工作:
- 實時監測心率、血壓、呼吸、血氧。比如術中通過橈動脈穿刺獲得準確血壓數據,呼吸末二氧化碳的監測確保呼吸通暢。
- 發現并處理突發情況。假如出現血壓忽高忽低、心跳加速或減慢,及時調整藥物和液體輸注。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62歲男士,手術期間生命體征一直很穩,術中沒有特殊波動,這里恰恰體現了麻醉團隊專業操作的意義。
別忽視手術時的每一個小細節,很多術后恢復快的患者,都是得益于整個手術期間的生命體征穩定。麻醉過程絕不是簡單“打一針睡過去”那么輕松。
05 從手術臺到病房:麻醉后的恢復與疼痛應對 ??
醒來后,大多人最關心的第一件事就是:痛不痛、能不能自己動?
麻醉起效快,消退得也有節奏。一般來說,腹股溝疝手術術后有兩種疼痛管理法:
- 局部鎮痛結合靜脈鎮痛: 麻醉醫生會在手術結束后通過腹橫肌平面阻滯(TAP阻滯)配合全身鎮痛藥物。這樣做,一方面減少了對強烈止痛藥的需求,另一方面能讓你很快清醒和意識清楚。
-
個性化鎮痛方案: 麻醉團隊會根據你的疼痛敏感度、年齡和手術復雜度,給予不同劑量的藥物。
像62歲這位患者,術后清醒、呼吸良好,并安返病房,也得益于團隊提前設計好的恢復流程。
研究顯示,術后有效鎮痛不僅讓患者感覺舒適,還能降低并發癥和住院天數(Townsend CM Jr et al., 2017)。
不過,如果術后出現持續嚴重的疼痛、呼吸困難等反應,需要立刻通知醫生,千萬別忍著不說。
06 不只是手術——麻醉醫生還有哪些“神操作”???
很多人以為麻醉醫生只在手術室里出現,其實他們的工作范圍相當寬,包括重癥監護、急救復蘇等:
- 重癥監護(ICU):幫患者調整呼吸機、管理鎮靜鎮痛,處理各種危重并發癥。
- 急救復蘇:當院內外突發心臟驟停時,麻醉醫生常常沖上前線,協作搶救生命。
有相關調查表明,麻醉學專業的介入,能顯著提高重癥患者的存活率和各項并發癥的處理效率(Ramsook C., 2021)。
如果家人有重大手術、或突遇急救情況,不妨多與麻醉團隊溝通,他們往往能想得更遠、更全面。
很多人問,日常生活怎么做,有沒有什么食物和方法能幫忙?這里給出一些值得參考的健康建議:
-
多吃高纖維蔬菜: 綠葉菜、芹菜、胡蘿卜。
(有助于預防便秘,減輕腹壓) -
全谷雜糧: 燕麥、糙米、藜麥等。
(改善腸道健康,降低腹部用力風險) -
適量蛋白類: 魚肉、牛奶、豆制品。
(幫助肌肉修復和增強腹壁強度) -
果類: 蘋果、梨、香蕉。
(膳食纖維豐富,排便更通暢)
避免經常大力搬重物、調整排便習慣、保持體重在合理范圍內,都是實用的小技巧。
建議每年做一次日常健康體檢,如果發現腹股溝隆起或持續不適,及時選擇正規醫院就診,早發現早處理總是好事。
手術后,也別急著恢復劇烈運動。關注切口愈合情況,有不適或疑問隨訪普外科醫生。家中老人或有基礎病的朋友尤其要留心。
說到底,麻醉與手術的科學結合,讓腹股溝疝不再是大難題。如果你正準備接受這樣的手術,或者身邊有人遇上,提前了解內容和流程,能讓全家都安心不少。
關于手術風險、疼痛管理等問題,和醫生溝通永遠不是多余的事。
理解每一步,主動配合恢復,健康其實就是這么悄悄走近的。
參考資料
- Brooks DC, et al. (2017). Classification,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of inguinal and femoral hernias in adults.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Modern Surgical Practice. 20th ed. Elsevier.
- Ramsook C. (2021). Overview of inguinal hernia in children. UpToDate.
- Townsend CM Jr, et al. (2017). Hernias.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Modern Surgical Practice. 20th ed. Elsevier.
- Mayo Clinic. (2021). Inguinal Hernia – Symptoms and Caus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