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昏迷:緊急應對與科學救治
01 什么是低血糖昏迷?
有時候,忙著工作或者鍛煉,突然感到整個人一陣恍惚,還以為只是累了,誰能想到這背后可能藏著一個“小麻煩”——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昏迷指的是血糖驟然大幅下降,導致大腦缺乏能量供應,從而陷入意識障礙,甚至失去知覺。這種情況,說起來就像身體突然閘門關閉,大腦沒了“燃料”,直接斷電一般。
常見癥狀包括昏迷前的反應變慢、迷糊和昏睡。如果沒能及時處理,有誘發抽搐、呼吸變慢等風險。
其實,低血糖昏迷并不會莫名出現,通常是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過度或胰島素、降糖藥量使用不當時發生。也有部分老年人、孕婦、肝功能異常的人群會比較容易遇到。
低血糖昏迷指的是血糖驟然大幅下降,導致大腦缺乏能量供應,從而陷入意識障礙,甚至失去知覺。這種情況,說起來就像身體突然閘門關閉,大腦沒了“燃料”,直接斷電一般。
常見癥狀包括昏迷前的反應變慢、迷糊和昏睡。如果沒能及時處理,有誘發抽搐、呼吸變慢等風險。
其實,低血糖昏迷并不會莫名出現,通常是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過度或胰島素、降糖藥量使用不當時發生。也有部分老年人、孕婦、肝功能異常的人群會比較容易遇到。
小知識:完全健康的人極少出現低血糖昏迷,大多有糖尿病、飲食結構混亂史,或極度勞累/饑餓背景。
02 早期信號警惕什么?
低血糖不是忽然就變成昏迷,早期其實有不少預警。抓住這些小變化,往往能避免嚴重后果。
- 輕微出汗和饑餓感:比如一位27歲的上班族男性,下午三四點突然冒虛汗,又開始覺得肚子餓,但中午明明吃得不少。這可能就是血糖在下降的信號。
- 手發抖、心慌:在車站等車,一位女性感覺手有點不聽使喚,心跳也加速。很多人會誤以為自己受涼,其實可能是低血糖初期的小動作。
- 輕微頭暈和注意力下降:有孩子做作業時總是走神、眨眼、抱怨頭暈,這時候別只盯著成績,說不定是血糖偏低的提醒。
別忽視:這類信號出現得多半比較隱蔽,如果總是偶爾出汗、發抖、饑餓,尤其是有糖尿病史時,建議盡快檢測血糖。
03 低血糖為何讓人昏迷?
大家或許都在想,血糖低點,不就是沒力氣多吃兩口嘛?其實事情遠沒這么簡單。大腦的能源供應近乎全部依賴葡萄糖。當血糖降到過低,尤其當血糖值低于2.8mmol/L時,人體就會啟動一套應急機制:
- 神經系統報警: 血糖快速跌落時,軀體首先表現為焦慮、出汗、顫抖,是因為腎上腺素增加,企圖拉血糖“應急剎車”。但如果預警被忽略,告警機制失效,大腦慢慢“斷電”。
- 意識逐步混亂: 血糖無法恢復后,大腦細胞能源枯竭,表現為神志模糊、答非所問,進展快時可能幾分鐘內完全昏迷。
- 高危人群特別危險: 醫學研究發現,患糖尿病時間較久的人(10年以上)、高齡患者(>65歲)、肝腎功能差的人,可能因自身調節能力變弱或藥物敏感度變高,更易出現低血糖昏迷[1]。
說起來:不是每個人發作都一樣,有些人從出現小信號到昏迷只有十幾分鐘,尤其在勞累、運動、胰島素調整期間風險會更高。
04 緊急救助怎么做才對?
真正遇到低血糖昏迷,時間就是生命。發現有人突然意識喪失,有上述早期表現史,同時診斷有糖尿病或近期胰島素/降糖藥使用,應該這樣處理:
簡單急救步驟表
簡單急救步驟表
場景 | 處理方法 | 小貼士 |
---|---|---|
意識清醒可以吞咽 | 馬上讓患者吃含糖食物(如葡萄糖片、糖水、蜂蜜、軟糖) | 用量約15-20克糖,等待15分鐘后復查,如癥狀未緩解可重復一次 |
意識模糊但還能吞咽 | 同上,但需有人近距離看護,防止噎咽 | 無需強行灌食,避免嗆咳 |
已昏迷或無法吞咽 |
| 切忌強行灌食或喂藥 |
小提醒: 低血糖急救需果斷,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不能等身體自己“緩過來”。
05 怎么減少低血糖昏迷風險?
日常防護比搶救更重要。其實,很多低血糖昏迷可以通過科學管理避免。重點還是在生活里的細節管理:
- 主食均衡,多樣搭配:推薦米飯、面條、燕麥、玉米混合,三餐盡量定時,防止空腹過久。
- 富含蛋白的食物:例如雞蛋、牛奶、豆制品等,幫助餐后血糖變化更平穩。
- 水果選擇要講究:可適量食用蘋果、橙子、獼猴桃,尤其運動前后小份量攝入,防止血糖過低。
- 零食備一點,出門不慌:有糖尿病史或者低血糖易感人群,包包里可以隨身兩顆葡萄糖片。
- 規律運動,運動前加點餐:運動量大、時間久的當天,加餐一小份主食即可避免運動性低血糖。
簡單來說: 吃得規范、動得適量、監測及時,低血糖實際上避而可防。
06 專業醫療團隊的作用不可或缺
血糖波動需要專業判斷和管理。尤其是長期用藥或特殊體質人群,和醫生保持良好溝通會有很大幫助。
- 個體化用藥:不同階段的糖尿病用藥調整方案不僅靠吃藥,還要定期評估肝腎、心腦功能。
- 定期檢測血糖:建議每周自測2-3次,有條件的可攜帶便攜式血糖儀,醫生會根據血糖曲線進行專業判斷。
- 風險評估與健康教育: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定期會有健康講座和評估,家屬和患者都能學到實用細節。
- 長期追蹤管理: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有助于及時發現異常波動,醫生可隨時調整管理方案。
??????? 這個例子提醒我們:一位73歲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藥物和飲食,血糖平穩一年以上再未發生低血糖發作。
說明專業團隊督導對高風險人群意義重大。
說明專業團隊督導對高風險人群意義重大。
07 實用總結:低血糖昏迷離你有多遠?
說到底,低血糖昏迷雖不常見,卻值得每個有糖尿病風險的朋友和家屬都清楚應對方法。遇到小癥狀別大意,生活細節多留意,關鍵時刻懂得急救處理,再配合醫生的專業管理,低血糖昏迷就不是難防的事。身邊有高危人群的,也可以把這份知識分享出去,也許某天就用得上。
?? 引用文獻
- Cryer, P. E. (2016).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Pathophysiology, Prevalence, and Preven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Managed Care, 22(13), S403-411.
- Seaquist, E. R., et al. (2013). Hypoglycemia and Diabetes: A report of a workgroup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the Endocrine Society. Diabetes Care, 36(5), 1384-1395.
- Briscoe, V. J., & Davis, S. N. (2006). Hypoglycemia in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Phys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Clinical Diabetes, 24(3), 1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