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低血糖”來襲,你應該怎么做?
也許你遇到過這樣的場景:朋友突然說頭暈,看東西有點模糊,甚至手還開始發抖。外面天氣很好,但他短短幾分鐘就面色蒼白,還冒冷汗。這種突發的“小狀況”,不少人第一反應是“是不是沒吃早飯太久了?”實際上,低血糖可能比我們想的要復雜一些。今天聊聊,低血糖到底是怎么回事,發生時最該如何處理。
01|低血糖是什么?不是單純“沒吃飯”這么簡單
很多人把低血糖簡單理解成“餓過頭”,其實,它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過低(通常<3.9mmol/L),導致身體各器官特別是大腦無法正常運作。葡萄糖,就像人體的小燃料,一旦短缺,隨時可能“電量告急”。
低血糖大多見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正在注射胰島素或服用降糖藥的群體。但并不意味著只有糖尿病人才會中招。下面這幾個常見原因,容易讓一般人也遇到低血糖的小麻煩:
- 長時間不進食或吃得很少
- 劇烈運動但沒有及時補餐
- 飲酒后空腹
- 特殊健康狀況影響,如胰島功能異常、甲狀腺疾病等
02|低血糖的常見癥狀:哪些信號很典型?
低血糖的表現,其實分為輕微(早期)和嚴重(進展)兩個階段。識別這些信號有助于早早采取行動,避免事態惡化。
表現 | 早期、偶爾出現 | 持續、嚴重時 |
---|---|---|
精神狀態 | 心慌、乏力、輕微昏沉 | 意識模糊、難以溝通、嗜睡 |
肢體反應 | 手抖、出冷汗 | 抽搐、無法站立 |
感官變化 | 視野模糊、眼前發黑 | 短暫失明、聽不清聲音 |
其他感覺 | 饑餓、嘴發麻 | 昏迷、呼吸減慢 |
有位32歲的女性在健身房運動后只喝了礦泉水,沒多久開始感覺手軟、胃空空,后來出現心跳加快和冷汗,幸好朋友及時遞了點巧克力。這也提醒,別把輕微不舒服當作“小題大做”,低血糖進展很快,有時就在幾分鐘內。
03|發生低血糖時的急救措施:別慌,有“對策”!
一旦出現上述明顯癥狀,“及時補充糖分”幾乎是最有效的辦法,方式很簡單,但細節很關鍵。下面是一份實用急救清單:
- 口服含糖飲品或易吸收糖:比如葡萄糖片、白砂糖水、含糖飲料。通常建議立即攝入15克快速糖分(約三塊方糖或一杯含糖飲料)。
- 5~10分鐘后再測體感:如果依舊無改善,可再補充一次。如果患者出現意識模糊,應立即尋求他人協助。
- 昏迷或無法吞咽時,絕不能強行喂水喂糖,避免嗆咳。此時優先撥打急救電話,由專業團隊進行靜脈補糖或其他搶救措施。
- 隨身攜帶“急救糖”:糖尿病患者建議長期隨身帶點糖果或葡萄糖片,鑰匙包內也可以放一份備用。
04|如何預防低血糖?生活細節是關鍵 ??
低血糖雖然看上去“突然”,但日常完全可以主動預防。最有效的方法,來自吃得合理、動得科學和定時監測。下面表格做個簡單梳理:
行為/食物 | 具體益處 | 建議用法 |
---|---|---|
全谷物主食(如燕麥、糙米) | 緩慢釋放糖分,幫助血糖穩定 | 每餐搭配1/3—1/2碗為宜 |
小份多餐 | 減少血糖波動,避免“餓過頭” | 每天5-6頓,三餐加小點心 |
適量蛋白質(如豆制品、雞蛋) | 延緩糖分吸收 | 每餐保證有30-50克蛋白類食物 |
水果(如蘋果、獼猴桃) | 提供天然糖分,提升飽腹感 | 兩餐之間或運動后適量食用 |
足夠飲水 | 幫助代謝,預防脫水引發血糖變化 | 每天1500-1800ml |
- 運動安排:避免空腹劇烈運動,運動后適量補充一點碳水化合物。
- 定期監測血糖:糖尿病患者可借助家用血糖儀,建議每周多測幾次。
- 日常攜帶安全糖分:如有低血糖風險職業(比如司機、外勤),包里隨帶少量小食物,降低突發風險。
05|低血糖與糖尿?。盒杼貏e關注的“隱形變量”
說到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關注度最高。因為胰島素使用不當,或忘記吃飯后按慣例用藥,都可能引發急性低血糖。從臨床來看,58歲的張先生因胰島素劑量調整后,未及時進餐,導致下班回家途中眼前發黑摔倒在路邊,幸好路人及時相助。
- 藥物調整:胰島素、磺酰脲類降糖藥等最常導致血糖驟降。因此藥物劑量調整需要遵照醫生指示,不能隨意加減。
- 餐食變化:計劃外的禁食甚至一餐推遲,都可能造成晚發性低血糖,尤其在夜間。
- 反應減弱:長期反復低血糖,可導致自我感知能力下降。比如有的患者早期癥狀幾乎不會察覺,等到出現明顯問題時,已經危險。
06|什么時候需要專業醫療支持?
日常預防雖然重要,但有些情況下最好的選擇是及時求助專業力量。比如自救后癥狀沒緩解,或出現昏迷、持續抽搐。還有幾類人群尤需警惕:
-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后,意識長時間不清醒
- 反復發作,找不清具體誘因
- 首次嚴重發作、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
- 出現嚴重脫水、脈搏微弱等危象時
這類情形下,速度就是生命線。去醫院選擇內分泌、急診科都比較合適,盡量由專業人員評估后制定后續方案。
參考文獻 ??
- Seaquist ER, Anderson J, Childs B, et al. Hypoglycemia and Diabetes: A Report of a Workgroup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The Endocrine Society. Diabetes Care. 2013;36(5):1384-1395. doi:10.2337/dc12-2480.
- Cryer PE. Mechanisms of hypoglycemia-associated autonomic failure and its component syndromes in diabetes. Diabetes. 2005 Dec;54(12):3592-601. doi:10.2337/diabetes.54.12.3592.
- McAulay V, Deary IJ, Frier BM. Symptoms of hypoglycaemia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Diabet Med. 2001 Aug;18(8):690-705. doi:10.1046/j.1464-5491.2001.0055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