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胃癌:識別、應對與科學管理 ??
周末聚餐時,菜剛上桌,一位朋友突然說最近總覺得吃不下飯,人也瘦了,結果沒過多久竟查出胃癌。其實,胃癌并不是遙不可及的話題,在中國,每年都有很多新發病例。想要學會早發現、科學應對和管理,幾條關鍵信息,真的有必要了解清楚。
01 什么是胃癌?
簡單來說,胃癌指的是胃壁里長出了異常的惡性細胞。這些細胞不受胃的"管理",可以無限生長,甚至擴散到身體其他地方。通常,胃癌包含好幾種類型,比如腺癌、間質瘤等。胃腺癌最常見,大多數人說的"胃癌"主要是指它。胃癌的出現,表示胃黏膜細胞出現了異常變化,開始失控增殖,對周圍組織造成破壞。
需要留意的是,胃部惡性腫瘤并不完全等同于胃癌,例如胃間質瘤和胃淋巴瘤等也可能在胃部出現,但它們的治療和預后并不完全一樣[1]。
需要留意的是,胃部惡性腫瘤并不完全等同于胃癌,例如胃間質瘤和胃淋巴瘤等也可能在胃部出現,但它們的治療和預后并不完全一樣[1]。
02 胃癌的早期信號和警示癥狀
-
??
最初的不明顯小變化
很多時候,胃癌早期其實很"安靜",并沒有特別明顯的不適感。有的人也許只是偶爾飯量減小,覺得總是容易飽。還有的人會說偶爾打嗝比以前多了,或者胃口不如過去。
-
??
逐漸明顯的警示信號
隨著病情發展,癥狀會逐漸變得"較為難以忽視":比如持續的上腹部隱痛,長期體重下降,吃飯變得越來越沒味道,原來愛吃的東西也提不起興趣。有人表現為飯后飽脹常伴腹部悶痛。部分人還會出現貧血、消瘦等。
-
??
病例提醒
比如一位男性患者,反映自己最近幾個月飯后總有種說不清的"頂胃",起初覺得沒事,后來人越來越瘦,檢查提示為胃惡性腫瘤IV期,并伴有淋巴結腫大。這說明,長期忽視持續不適,會導致延誤診治,進入胃癌晚期時,治愈機會大大減少。
03 為什么會得胃癌?——風險因素和形成機制
胃癌并不是偶然發生的,常常和生活習慣、環境因素相關。醫生認為,以下幾類因素需要格外小心:
-
??
幽門螺桿菌的作用(Helicobacter pylori)
這種胃部常見細菌能長年破壞胃黏膜,使其慢慢變得不健康。研究表明,長期感染的人群,胃癌風險顯著增加[2]。
-
??
飲食習慣
中國的腌制食品、咸菜、煙熏制品、過燙食物等都曾被證實與胃癌有關。高鹽食物和煙熏食品里含有的某些化學物質,可能損害胃壁,導致細胞異常變化。
-
??
年齡與遺傳
多數胃癌患者超過50歲。有些家族史明顯的人,體內某些基因的異常,易讓胃部細胞走上"變壞"的道路。如果家人中有胃癌病例,要更加注意自身健康檢查。
-
慢性的胃病
比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等反復發作,會長期刺激胃黏膜。在這個基礎上,胃部細胞容易發生不正常的轉變,最終有可能演變成癌變。
04 如何檢查和確認胃癌?
當懷疑胃癌時,醫生往往會推薦下面這些檢查流程:
-
胃鏡檢查
用一根細小柔軟的內鏡通過嘴進入胃部,可以直接觀察胃黏膜,發現是否有異常腫塊、潰瘍等。醫生可在此過程中直接取小塊組織(活檢)送檢查,判斷是否為癌。
-
組織病理學檢查
通過胃鏡取下的組織送到顯微鏡下分析,確定細胞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這一步對確診胃癌至關重要。
-
影像學檢查
包括CT、超聲波、有時還需做磁共振、PET-CT等,用于了解腫瘤是否已經擴散或轉移到淋巴結、肝臟、腹腔其他部位。
-
血液檢查
檢查是否有貧血、炎癥反應,或某些與腫瘤相關的標志物,可為綜合判斷提供輔助信息。
05 治療胃癌可以有哪些方式?
治療胃癌沒有"一刀切"的方案,醫生會根據腫瘤分期、類型、身體狀況來定制個性化方案。常見治療方法包括:
-
??
外科手術
對于早期、中期腫瘤,外科醫生通常選擇手術切除部分甚至全部胃組織,同時清掃周圍淋巴結。早發現能讓手術治療更順利,患者康復機會大幅提升。
-
??
化療與免疫治療
晚期或者有部分轉移的病例,醫生會采用全身化學藥物治療,比如紫杉醇類、鉑類等藥物控制腫瘤生長。部分病人還會用上免疫藥物,通過加強人體自身抵抗力,來"聯合圍剿"癌細胞。
-
??
放療(放射治療)
有些特殊情況下,醫生會用局部放射治療,精確打擊腫瘤區域,減少對周圍組織的影響。
-
多學科聯合診治
復雜病例如IV期或合并多處轉移時,包括腫瘤內科、放療科、外科等多位醫生一同會診,給患者量身定制管理方案。例如上文提到的男性患者,正接受化療、免疫治療和密切監測,住院治療,為的是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命時間。
06 胃癌日常管理與積極預防方法
科學管理和主動預防,對疾病控制和生活質量都有幫助。推薦幾個簡單可行的新習慣:
-
多樣新鮮蔬菜(每日應有)
綠色葉菜、番茄、胡蘿卜等,富含抗氧化成分,有助于降低胃黏膜受損的風險。建議三餐搭配、用來炒、燉、涼拌都可以。
-
優質蛋白定期攝入
雞蛋、瘦肉、豆制品、魚肉等,有利于身體修復和免疫提升。每餐安排一兩種,長期堅持下去,更利于激發自我修復能力。
-
健康烹飪和細嚼慢咽
少用煎炸,更偏向蒸煮,能減少對胃壁的負擔。同時,每口飯多咀嚼幾下,不僅讓消化吸收變好,也讓胃黏膜免受"大壓力"。
-
規律運動,增強抵抗
散步、慢跑、太極等,按照身體條件選擇,堅持下來,可幫助維持理想體重和心理健康。但若治療期間或體力不足,運動強度請優先聽從醫生意見。
-
定期做胃部篩查
40歲以上或有家族史的人,建議每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即使沒不適,定期體檢也很關鍵,有助于發現早期變化,做到早治早防[3]。
-
建立良好作息、管理壓力
保證充足睡眠,主動與朋友、醫生溝通心理狀態,讓胃和心情"協同作戰"。
說到底,胃癌真的不是“遙遠他鄉的新聞”,而是生活中的重要關口。養成好的飲食和檢查習慣,能幫助自己和家人遠離這個“麻煩”。最難的地方就在于,很多早期變化特別不起眼,別等到身體敲響警鐘才行動。哪怕今天只是多吃一口菜、注意一次體檢,也比一切都等“以后”要強得多。
參考文獻
- [1] Ajani, J.A., Lee, J., Sano, T., Janjigian, Y.Y. (2017). Gastric Adenocarcinoma.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3, 17036. https://doi.org/10.1038/nrdp.2017.36
- [2] Plummer, M., Franceschi, S., Vignat, J., Forman, D. & de Martel, C. (2015). Global Burden of Gastric Cancer Attributable to Helicobacter pylor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36(2), 487–490.
- [3] Sugano, K. (2015). Screening of Gastric Cancer in Asia.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9(6), 89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