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關鍵認識與科學應對
01 什么是胃癌????
胃癌,說起來像是不請自來的客人。它是指胃壁的細胞出現了異常變化,慢慢發展成惡性腫瘤。胃癌屬于消化系統的腫瘤之一,尤其在我國發病率很高。在全球新增胃癌患者中,中國占了接近一半[1]。很多人直到確診時才知道胃部已經長期被異常細胞“侵占”。這些不正常的細胞逐步破壞周圍組織,隨時間推移甚至可能擴散到身體其他地方。
胃癌最大的麻煩在于:早期通?!扒臒o聲息”,沒有典型的癥狀。它常常等到發展到一定地步、身體給出明顯信號時,才被發現。有點像漏水的水管,剛開始可能只是涓涓細流,久了才會引發大麻煩。別小看胃癌的威脅——它已經是全球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咱們格外關注。
02 胃癌的警示癥狀有哪些???
- 持續腹痛或上腹部悶脹感: 有人會發現,吃了飯胃部疼痛好幾天不見好,而且和飲食關系不大。比如一位67歲的女性患者,最近半年時常覺得飯后脹痛,原以為是老年胃炎,只是自己覺得乏力。最終在醫院確診是“胃惡性腫瘤”。 這個例子說明,經常性和持續的胃痛,絕不是小毛病,尤其是年紀偏大的人要格外警惕。
- 食欲明顯下降: 某些人原本愛好美食,突然對常吃的飯菜失去了興趣,有時還覺得惡心或容易飽。這種食欲減退如果持續超過兩周,最好盡快查明原因。
- 消化不良/進食困難: 進餐后反酸、惡心、噯氣和胃部悶脹越來越頻繁,甚至有時吃點東西就感到堵得慌。如果癥狀反復,且普通胃藥無效,有必要進行進一步檢查。
- 體重不明原因下降: 一些患者在短時間內體重下降明顯,沒有節食或增加運動,卻莫名其妙地瘦了好多斤。這種“縮水”式掉體重,是身體健康變化的重要信號。
- 黑便或嘔血: 胃癌患者中,偶爾出現黑色大便或嘔血,提示胃部可能存在出血或潰瘍,這屬于嚴重警示信號,需要立即就醫。
以上癥狀單獨出現時也許只是小問題,但如果一連串出現、持續超過兩周,請不要“自我安慰”,盡快找專業醫生做進一步檢查。
03 為什么會得胃癌?
關于胃癌的“為什么會得”,其實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簡單分幾個層面來說說:
- 幽門螺桿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 這是一種會在胃里“潛伏”的細菌,很常見。研究認為,幽門螺桿菌持續感染能引發慢性胃炎,久而久之,增加胃癌風險[2]。
- 長期慢性胃炎和胃潰瘍: 長期反復的胃部炎癥,使得胃黏膜反復受損、修復,有時就會變成異常的癌前病變。
- 年齡與性別: 年齡越大,胃癌風險越高。像上面例子的67歲女性,就屬于高風險人群。胃癌也更常見于男性,不過女性同樣不可忽視。
- 不良生活方式: 平時經常攝入高鹽、重口味、喜歡吃燒烤、煙熏食品,以及酗酒、吸煙,都是風險因素。這類飲食習慣使胃部長期“受刺激”,增加癌變風險。
- 遺傳易感和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人得過胃癌,其他家庭成員的風險會更高。這說明遺傳也參與了“幕后操作”。
- 環境與營養狀況: 一些地區胃癌高發,和水質污染、蔬菜攝入不足、維生素缺乏密切相關。
胃癌的產生其實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多個風險因素長時間疊加導致。如果有多項危險因素重疊,警惕性一定要更高。
04 怎樣確診胃癌???
胃癌的確診,最關鍵的就是“看得見、查得清”。目前常用的診斷方法包括:
- 胃鏡檢查(內鏡檢查): 醫生用一根細軟的內鏡直接觀察胃黏膜,有無異常隆起、潰瘍。如果發現可疑病變,會取一小塊組織做活檢。
- 活檢與病理分析: 只有把胃黏膜組織拿去做顯微鏡下檢查,才能最終確定是否為胃癌。病理分析也是判斷癌癥分型和分期的基礎。
- 影像學檢查: 如CT、MRI等,可以了解腫瘤大小和是否有轉移。
- 實驗室檢測: 血液中某些腫瘤標記物變化(如CEA、CA19-9等)有一定提示價值,但不能代替胃鏡和活檢。
簡單來講:如果有持續的“胃部不舒服”,經過常規治療還不見好,醫生通常建議做胃鏡。胃鏡雖然聽起來有點“嚇人”,但它是發現胃癌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有助于早期找出隱患。
05 胃癌治療方式有哪些???
治療胃癌,并沒有“萬能秘方”,需要綜合評估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包括腫瘤分期、類型、身體狀況等。治療手段通常分為以下幾種:
- 手術切除: 如果腫瘤屬于早期(沒有擴散),通過胃鏡下局部切除或外科手術將病灶及部分胃組織拿掉,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
- 化學治療(化療): 主要針對腫瘤已經有擴散趨勢的患者,化療藥物能抑制癌細胞分裂。部分患者在手術前后配合使用,延長無病生存期,實現更好的預后。
- 放射治療: 利用特定能量的射線直接作用于腫瘤,減少局部復發,主要適用于特定分期患者或配合手術和化療使用。
- 其他個體化治療: 包括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新技術不斷發展,但需根據病情精準選擇。
特別補充: 治療方案制定一般由“多學科團隊”(MDT)綜合討論,例如消化內科、外科、腫瘤科、營養科等共同參與,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最合適的方案[3]。像上述67歲患者,也是通過多學科會診討論,最終確定個體化治療路徑,實現了較好的康復出院。
確診后的治療千萬別“拍腦袋自選”,而要依賴專業團隊共同決策。癌癥治療充滿變化,團隊合作更靠譜。
06 生活中怎么預防胃癌???
預防胃癌的策略,其實與日常健康生活習慣密不可分。積極管理、科學飲食和規律體檢,是比較穩妥的辦法。下面從飲食、運動與醫療管理三個方面說說實操建議(這里專注介紹對胃有益的積極措施,不涉及限制類建議):
-
均衡豐富的飲食:
- 多吃新鮮果蔬 ???? :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有助于胃黏膜修復[4]。例如,每天嘗試搭配不同顏色的蔬菜,午餐來份蘆筍西紅柿沙拉,晚餐選擇西蘭花或胡蘿卜燉菜。
- 全谷類(糙米、燕麥等)??:高纖維有助于改善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時間,提高腸胃蠕動能力。
- 優質蛋白來源(魚、豆制品、適量瘦肉)??:支持胃部修復且易于消化吸收,每周安排2-3次魚肉、豆腐小炒。
- 定時進餐:哪怕工作再忙,建議每天三頓規律,減少暴飲暴食對胃的刺激。
-
適度運動,維護健康體重 ???♂?:
- 每周保持3-5次中等強度運動,比如快走、太極、慢跑等,每次30-45分鐘。這樣有助于整體免疫力提升,減少疾病風險。
-
定期體檢,早發現很關鍵:
- 尤其是40歲以上人群,有胃部慢性病或胃癌家族史的人,更應定期做胃鏡或??茩z查。通常建議2年一次胃鏡篩查即可,如有癥狀應及時就診。
-
心理健康管理:
- 保持積極心態,壓力大可以通過與朋友聊天或專業咨詢排解。身心愉悅同樣能夠幫助胃健康。
07 結語與行動建議??
胃癌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生活里的小細節(比如忽視胃痛、飲食無規律)都是由點滴積累起來的風險??此泼β惮嵥榈娜粘?,其實就是保護胃健康的最佳起點。家里有老人、自己年紀漸長、或者胃口不如從前,都別把小信號當作尋常事。新鮮果蔬、規律作息、主動體檢——每個人力所能及的小習慣,也許就是拉開健康差距的地方。
最后,如果發現自己有持續不適,就給醫院打個電話,早查早安心。胃,是生活的“能量工廠”,保護它,對自己好一點沒壞處。
參考文獻
- IARC. (2020).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0(6), 313–333. https://doi.org/10.3322/caac.21660
- Wroblewski, L. E., Peek, R. M. Jr., & Wilson, K. T. (2010).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astric Cancer: Factors that Modulate Disease Risk.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3(4), 713–739. https://doi.org/10.1128/CMR.00011-10
- Smyth, E. C., Nilsson, M., Grabsch, H. I., et al. (2020). Gastric cancer. Lancet, 396(10251), 635-648.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1288-5
- Key, T. J., et al. (2004). Fruit and vegetables and cancer risk.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90(7), 1197–1202. https://doi.org/10.1038/sj.bjc.66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