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胰腺惡性腫瘤的七個關鍵點
01 胰腺癌,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
在醫院門診,??吹接屑覍傩÷晢栣t生:“胰腺癌是不是很罕見?我身邊沒人得過?!边@種說法并不完全對。雖然胰腺腫瘤不像常見的肺癌、胃癌那樣普及,但近年來有明顯增長的趨勢,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實際情況是,胰腺癌發病隱匿、進展快,就像一位不聲不響卻步步逼近的“隱形客”。
胰腺是我們身體深處的一個腺體,主要負責分泌消化液和調節血糖。胰腺癌發生時,胰腺的細胞會變得異?;钴S,短時間內形成腫塊,影響到消化和新陳代謝。多個國家資料顯示,胰腺癌發病率位居消化系統腫瘤前列,并且因癥狀不明顯,常常等病情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才被發現(Rahib et al., 2014)。
在健康體檢里,很多人只重視肝臟、胃,但是胰腺也值得關注。一旦出現問題,很容易影響全身健康,這正是它“危險”的一面。
胰腺是我們身體深處的一個腺體,主要負責分泌消化液和調節血糖。胰腺癌發生時,胰腺的細胞會變得異?;钴S,短時間內形成腫塊,影響到消化和新陳代謝。多個國家資料顯示,胰腺癌發病率位居消化系統腫瘤前列,并且因癥狀不明顯,常常等病情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才被發現(Rahib et al., 2014)。
在健康體檢里,很多人只重視肝臟、胃,但是胰腺也值得關注。一旦出現問題,很容易影響全身健康,這正是它“危險”的一面。
02 難察覺的小變化與明顯的警示信號
前期癥狀——說起來其實非常隱晦
很多人回憶,病倒前其實有過莫名的不適——比如稍微吃點東西就覺得消化不順,偶爾覺得肚子深處發脹或者后背輕微酸痛。大部分人都不會把這些當回事,認為是普通的胃腸小毛病,幾乎沒有特異性。
?? 有時只是一些輕微不適,像食欲變差、消瘦一點、或者肚子隱隱不舒服,不影響日?;顒?,容易被忽略。
明顯癥狀——持續存在才能引起足夠重視
到了后期,某些信號“一出現就讓人警覺”。比如莫名其妙地體重迅速下降、持續的中上腹或背部鈍痛,皮膚與眼白發黃(黃疸,無明顯疼痛)、尿色變深、糞便顏色變淺等(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2023)。這些癥狀如果持續存在,或有不消退的趨勢時,就要考慮是不是胰腺出了問題。
案例啟發:
有位72歲的女性朋友,半年內體重一下減輕了8公斤,還出現皮膚發黃和腹部隱痛,起初以為只是上了年紀、消化變差,直到檢查發現胰頭腫塊,才意識到是胰腺出了大問題。這說明,久久不愈的小毛病背后,可能藏著不小的健康隱患。
總之,出現持續黃疸、體重驟降這些信號時,最好盡早找專業醫療機構進一步檢查,不要等癥狀嚴重才行動。
03 胰腺癌為什么會發生?幾個主要原因
胰腺癌之所以難防,主要是因為發病機制非常復雜。說到底,還是身體里的正常細胞失控,變成了不受控制的異常細胞。具體來說,下面這幾種因素有較大關系——
需要說明,以上因素并不是說每個人遇到都會得癌癥,只是風險增大??茖W界還在持續關注其它可能的遺傳因素和環境影響,綜合作用下,才會導致某個人胰腺細胞產生“病變”。
- 1. 年齡增長: 超過60歲以后,胰腺癌發病風險顯著上升,和人體細胞整體“老化”有關(Siegel et al., 2022)。
- 2. 遺傳和家族史: 如果直系親屬中有人得過胰腺癌,發病幾率是一般人的2—3倍。部分攜帶特定基因突變的人群,這種風險更高。
- 3. 生活習慣因素: 研究發現,長期吸煙者胰腺癌風險翻倍;長期飲酒、喜歡高熱量和高脂肪飲食、肥胖等都會增加胰腺的“負擔”。
- 4. 糖尿病與慢性胰腺炎: 患有糖尿?。ㄌ貏e是新近出現的2型糖尿?。?,慢性胰腺炎病史也可能導致胰腺組織長時間受損,逐步形成惡性變化。
- 5. 其他慢性疾?。?/b> 脂代謝紊亂等代謝性問題同樣和胰腺惡變有一定聯系。
需要說明,以上因素并不是說每個人遇到都會得癌癥,只是風險增大??茖W界還在持續關注其它可能的遺傳因素和環境影響,綜合作用下,才會導致某個人胰腺細胞產生“病變”。
04 檢查與診斷:如何發現胰腺癌的蛛絲馬跡?
發現胰腺癌并不容易,因為人體胰腺位置較深,早期不起眼的變化常常難以靠常規體檢察覺。當出現多個可疑癥狀時,醫生通常會建議做以下幾方面的檢測——
- 影像學檢查: 如腹部CT、MRI(磁共振)、超聲等,這是發現胰腺病變最常用的方式。CT能夠對腫塊的位置、大小判斷比較清楚。
- 血液與腫瘤標志物: 檢查CA19-9等腫瘤相關指標,雖然不能單靠這些指標確診,但聯合其他檢查能提供更多線索。
- 內鏡檢查: EUS(內鏡超聲)或ERCP(逆行胰膽管造影),對某些位置的腫瘤、胰管情況有幫助。
- 組織活檢: 對懷疑的腫塊行穿刺取樣,讓病理醫生用顯微鏡看是否有腫瘤細胞。這一步較為關鍵,能直接決定后續治療方向(Tiriac et al., 2019)。
05 治療方式:手術、藥物與綜合管理
胰腺癌的治療方案,一般會針對腫瘤的大小、位置、是否轉移等不同情況量身定制,說起來其實很像“量體裁衣”。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推薦由專業腫瘤多學科團隊共同制定):
- 外科手術: 如果病變局限在胰腺內、沒有遠處轉移,手術(如惠普爾手術)目前是唯一有可能根治的方法。術后還需定期復查。
- 化學藥物治療: 對手術無法完全切除或有轉移的患者,化療(如以吉西他濱等為基礎的方案)是常用方法,可以盡量控制病情進展。
- 放射治療: 某些特殊情況,如手術無法實施但局部病變可控時,放療有助于緩解癥狀和控制腫瘤生長。
- 靶向與綜合療法: 局部晚期或特殊類型的胰腺癌可能用到新型靶向藥物或者生物治療,這要求非常嚴格的個體化評估。
- 支持治療: 包括營養管理、疼痛控制、心理疏導等。比如體重短時間明顯下降,BMI過低的情況,應配合專業營養師進行營養支持。
06 如何降低胰腺癌風險?健康生活的正面建議
健康飲食與日常習慣,能幫我們做到什么?
其實,每天的飲食和作息,對胰腺有很大影響。正面的做法包括:
- 新鮮水果和蔬菜 + 提高抗氧化能力 + 建議每餐都包含蔬果,可以做水果沙拉或清炒時令蔬菜,每天保證至少兩種不同顏色。
- 全谷類食物 + 穩定血糖,減少炎癥 + 主食適當選擇糙米、燕麥、全麥面包,替代部分精米精面。
- 優質蛋白(如魚、豆制品、瘦肉、雞肉) + 修復受損組織 + 每天適量攝入,建議一周至少吃兩次魚或豆類。
- 適度體育鍛煉 + 促進代謝,增強免疫力 + 可以選擇快走、游泳、瑜伽等,每周累計至少150分鐘。
- 良好睡眠與情緒調節 + 緩解壓力,維護內分泌平衡 + 建議每日規律作息,遇到不順心的事,多傾訴、多交流。
07 結語:科學面對,健康與你同行
胰腺癌并非遙不可及,但也沒必要陷入無謂的擔憂。當身體發出信號時,及時采取行動就是最好的選擇?;仡櫱笆霭咐?,我們能感受到:認真對待持續、異常的身體不適,科學就診,不輕信偏方,不拖延,是對自己負責的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學會觀察自己的身體,給家人多一份關懷,這才是預防疾病、擁有幸福生活的根本。
健康管理,從點滴行動開始。不必追求完美,但每一次自我關心,都能積累正能量,幫你牢牢守住健康“防線”。
健康管理,從點滴行動開始。不必追求完美,但每一次自我關心,都能積累正能量,幫你牢牢守住健康“防線”。
引用文獻(References)
- Rahib, L., Smith, B. D., Aizenberg, R., Rosenzweig, A. B., Fleshman, J. M., & Matrisian, L. M. (2014). Projecting Cancer Incidence and Deaths to 2030: The Unexpected Burden of Thyroid, Liver, and Pancreatic Canc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cer Research, 74(11), 2913–2921. https://doi.org/10.1158/0008-5472.CAN-14-0155
-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2023). What are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pancreatic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ana-farber.org
- Siegel, R. L., Miller, K. D., & Fuchs, H. E. (2022). Cancer Statistics, 2022.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2(1), 7–33. https://doi.org/10.3322/caac.21708
- Tiriac, H., Belleau, P., Engle, D. D., Plenker, D., Deschenes, A., Somerville, T. D. D., ... & Tuveson, D. A. (2019). Organoid profiling identifies common responders to chemotherapy in pancreatic cancer. Cancer Discov, 8(9), 1112-1129. https://doi.org/10.1158/2159-8290.CD-18-0349
- Kamisawa, T., Wood, L. D., Itoi, T., & Takaori, K. (2016). Pancreatic cancer. Lancet, 388(10039), 73-85.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6)0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