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鼻子流血時:病因分析與急救處理全指南
?? 01. 鼻出血是什么?生活中常見的“小麻煩”
說起來,鼻子流血其實不少見。可能你正低頭看書,一抬頭發現鼻孔有點濕潤,輕輕一擦,紙巾上就沾了點血。醫護人員把這種情況叫“鼻出血”,按位置分有前鼻出血和后鼻出血。絕大多數出自鼻腔前部,孩子和青少年會比較常見。根據2022年的一項流行病學報道,全球有1/3的人至少在一生中經歷過一次流鼻血(Mackenzie K et al., 2022)。
偶爾出血,大多只是局部小破口,但如果出血部位靠后或流量大,就需要特別注意。簡單來講,絕大多數鼻出血都不是嚴重疾病預警,但也不能全然掉以輕心。
小提示:空氣干燥的季節,流鼻血現象更容易發生,尤其如果你容易過敏或者經常挖鼻孔。
?? 02. 鼻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 | 典型生活場景 | 特點 |
---|---|---|
外傷 | 孩子打鬧、運動磕碰、掏鼻孔 | 多屬于前鼻出血,容易察覺 |
干燥環境 | 秋冬季、開空調、鼻子發癢 | 鼻腔黏膜容易破損 |
疾病因素 | 高血壓、血液病、鼻腔炎癥 | 可能反復發作,合并其他癥狀 |
用藥影響 |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抗凝藥 | 血液不易凝固,流血量加大 |
生活習慣 | 抽煙、喝酒、熬夜 | 加劇鼻腔脆弱 |
有位12歲的男孩,在學校操場打籃球時被球擊中鼻梁,當晚開始輕微流血,這種典型屬于外傷引起的鼻前部出血。從中可以看出,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有時就是“導火索”。
友情提醒:頻繁無緣無故流鼻血要警惕慢性疾病或凝血異常,也別忽視高血壓等基礎病帶來的影響。
?? 03. 怎么判斷鼻出血嚴重不嚴重?
流鼻血不總是“小麻煩”,有時候卻是身體的一個信號燈。簡單來說,可以通過幾方面觀察出血是否值得高度關注。
- 持續出血時間:如果按壓5-10分鐘都未止住,就得留心。
- 出血量:沾濕多張紙巾,或鮮血沿喉嚨流下,會有不適感,這屬于流量較大或后部出血。
- 伴隨癥狀:頭暈、臉色蒼白、心慌,甚至無力,需要重視。
- 反復發作:幾天數次發作,或體檢發現異常,建議及時咨詢醫生。
例如,一位74歲的女性,最近兩周內出現多次鼻出血,并且每次都難以自行止住,還伴有頭暈。這個例子說明,持續和反復的大量出血絕不是“小題大做”,需要專業的醫療評估。
小心:鮮血從口腔流出、伴隨明顯不適時,應第一時間考慮就醫。
?? 04. 鼻出血時怎么急救?這幾點做對最重要
面對鼻子發血,不少人會不知所措。其實,一套簡單的處理流程可以幫你安全“止血”:
- 坐下,頭略微前傾:別仰頭,防止血液流入喉嚨。
- 捏住鼻翼:用拇指和食指捏鼻子軟的部分,持續壓住5-10分鐘。
- 冰敷局部:如果出血較多,可用冷毛巾敷在鼻梁上,促進血管收縮。
- 安靜休息:不要劇烈運動,也別用力擤鼻。
- 避免塞紙團:直接塞入紙巾可能刺激黏膜,影響愈合。
Tip: 如果依然無法止血,或懷疑為后鼻出血(血從口腔流出),盡快就醫切勿拖延。
?? 05. 哪些情況下要找醫生?醫院會怎么處理?
不是所有鼻出血都必須到醫院,但有些信號顯示需要專業幫助:
- 止血超過20分鐘依然無效
- 反復大出血,每次量多
- 出血后伴有頭暈、心慌等癥狀
- 有血液疾病或高血壓史,近期鼻出血增多
到醫院后,醫生常會做以下檢查(只講這里,其他部分不出現): 鼻腔內鏡檢查:明確出血部位,判斷是否有潰瘍、息肉等問題。
血常規/凝血功能檢測:排查血小板異?;蚰系K。
血壓測量與全身評估:排除全身性疾病影響。
治療上,可能采用止血藥物、鼻腔填塞,必要時做更進一步處理(如電凝止血)。
血常規/凝血功能檢測:排查血小板異?;蚰系K。
血壓測量與全身評估:排除全身性疾病影響。
治療上,可能采用止血藥物、鼻腔填塞,必要時做更進一步處理(如電凝止血)。
小結:一次急性鼻出血不會影響健康,但反復或大規模流血別自己硬撐,及時到醫院最保險。
?? 06. 怎么預防鼻出血?日常管理有訣竅
平時只要留心生活中的細節,鼻腔也會“結實”不少。下面這些做法對減少鼻出血很有用:
- 用生理鹽水定期噴鼻,幫助保持鼻腔濕潤。
- 冬天室內加濕,可放一壺熱水在臥室角落。
- 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草莓),有助于血管彈性。
- 日常飲食均衡,適量增加瘦肉、豆制品給身體補上造血原料。
- 勤剪指甲,少挖鼻孔,降低黏膜損傷幾率。
食物推薦表:
食物名稱 | 具體功效 | 食用建議 |
---|---|---|
柑橘類水果 | 富含維生素C,增強血管彈性 | 每天一份 |
深綠色蔬菜 | 補充維生素K,有助于凝血 | 常作為配菜 |
瘦肉/豆制品 | 補充鐵和蛋白質,有利于造血 | 每周多次合理搭配 |
其實,鼻腔健康離不開生活細節。比如,你可以在暖氣房間多通風、晚上用點溫水濕巾擦拭鼻腔,都是實用的小竅門。不用太擔心偶爾流鼻血,做不到面面俱到也沒關系。但如果鼻子反復流血,已經影響日常生活,那最好給身體一次“檢修”的機會。
?? 文獻資料參考
- Mackenzie, K., et al. (2022). Epidemiology of epistaxi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Journal of Laryngology & Otology, 136(5), 401–408.
- Walker, T. W., & Macfarlane, T. V. (2020). Clinical management of epistaxis. British Journal of Hospital Medicine, 81(11), 1-7.
- Leong, S. C., & Kubba, H. (2018). Practical management of epistaxis. ENT: Ear, Nose & Throat Journal, 97(10), 283–292.
- Nguyen, Q. A., & Silliman, R. A. (2019). Epistaxis: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African Health Sciences, 19(3), 232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