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的藝術:了解鼻出血的病因與急救處理
01. 鼻子突然流血,其實很常見嗎? ??
有時候,正拿著紙巾擦鼻子,一回頭卻發現鼻血悄悄滲出來。鼻出血(epistaxis)在生活中并不罕見,無論是干燥的冬季、感冒用力擤鼻,還是不小心碰了一下鼻子,流鼻血都可能不期而至。它既可能一擦馬上止住,也可能讓人措手不及地“不停流”。
小TIPS:鼻腔里分布著豐富又細小的血管,一些微小的刺激都可能讓這些脆弱的小血管破裂滲血。
雖然流鼻血絕大多數是“自限性”的,就是會自己停止,但偶爾也能成為潛在大問題。如果出血反復發作,或者量很大難以止住,就得高度關注了。
02. 鼻血為什么會突然來?主要有這些原因:
常見原因 | 生活場景 | 機理要點 |
---|---|---|
外傷(撞擊、挖鼻) | 孩子打鬧摔倒、手指不小心“挖”了一下 | 物理刺激損傷血管 |
干燥空氣 | 冬天供暖、空調屋里待久 | 黏膜變脆,血管易破 |
過敏 | 花粉季節、接觸灰塵、寵物毛發 | 打噴嚏、搔抓導致出血 |
感冒/鼻炎 | 反復擤鼻、鼻腔腫脹 | 血管充血后易破 |
藥物影響 | 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的人 | 血液不易凝固 |
血壓劇升 | 激動、運動后、老年人無癥狀高壓 | 高壓下血管破裂 |
案例:有位8歲的男生,冬天屋里暖氣足,他喜歡用手“扒拉”鼻孔。有一次,洗完臉剛擦干,鼻子突然出血。這主要是空氣干、鼻黏膜干裂,再加上手“幫忙”,一起觸發小血管破裂。
??有研究顯示,80%以上的鼻出血都發生在鼻前部(Little區),那里血管最密集、最脆弱(Kucik, C.J. et al., 2005,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03. 前鼻出血和后鼻出血,差別有多大?
- 前鼻出血——最常見,也最容易處理。血一般從鼻孔往外流,顏色比較鮮紅,幾分鐘就能止住。比如前面那位8歲孩子的情況,就是典型的前鼻出血。
- 后鼻出血——較少見,危險性更大。這時血液往咽喉方向流,可能不容易被發現,流出量大、時間長。通常發生在中老年人、高血壓患者或出血傾向者身上。
- 由于位置不同,處理起來講究也不同。前者多輕微,后者可能與疾病、用藥等全身性因素有關。
病例:一位70歲的男性高血壓患者,夜間睡覺時無明顯誘因出現大出血,血液多往咽喉流,甚至伴有咳血。他后鼻腔的血管破裂,引發了后鼻出血,這種類型風險更高,需要及時看急診。
這說明,后鼻出血型患者比前鼻型更需要及早發現和處理。
04. 鼻血止不住,該怎么做?
- 1 讓患者坐直,輕微前傾頭部(防止血液流入喉嚨,減少惡心、誤吸的風險)。
- 2 用拇指和食指捏緊兩側鼻翼(持續壓迫5-15分鐘),讓出血的血管有機會自然收縮堵住。
- 3 可以冷敷(冰袋或冷毛巾敷鼻梁),幫助血管收縮。
- 4 出血停止后,暫時不要用力擤鼻或挖鼻,避免重新出血。
??不要仰頭,更別讓人躺下!否則血會流向咽喉,既不舒服也有嗆咳危險。
常見誤區 | 正確處理 |
---|---|
仰頭、躺下 | 坐直,頭微微前傾 |
用紙巾堵住鼻孔 | 手指直接捏緊鼻翼 |
出血后用力擤鼻 | 靜待止血,避免刺激 |
05. 哪些情況必須趕緊去醫院?
- 連續按壓15分鐘以上仍然無法止住流血
- 伴有暈厥、嘔吐、呼吸困難等嚴重不適
- 出血量大,有嗆咳,血從口咽部流出嚴重
- 短期內出血反復發作(比如1-2天多次出血)
- 本人有凝血障礙、血友病、白血病病史,或正在服用抗凝藥物
- 小朋友、老人本身基礎疾病較多,或為后鼻出血
實際癥狀 | 首選科室 |
---|---|
常規流鼻血、無基礎病 | 耳鼻喉科 |
大出血或全身癥狀 | 急診 |
伴系統性出血或凝血異常史 | 綜合醫院急診 |
??成人出現單側反復鼻出血且伴有鼻塞、頭痛,別忽視腫瘤、血管異常等其他可能。需要??凭C合評估。
06. 怎么做能減少鼻出血?日常防護有竅門 ??
- 補充水分——足夠飲水可保持鼻腔濕潤,有助于預防黏膜干裂。
- 濕化空氣——使用加濕器、放盆清水,特別是秋冬供暖、空調季。
- 健康飲食—— 多吃新鮮蔬果,如 橙子(維生素C豐富),有助于血管彈性維護。
食用建議:每日1-2個橙子,與其他水果搭配食用更佳。 - 避免機械刺激——少挖鼻孔、不用力擤鼻,防止血管破裂。
- 增強免疫力——規律鍛煉、作息有規律,有助于預防感染相關的炎癥性鼻出血。
- 合理運動——過度劇烈運動后避免立刻受涼或進食刺激性食物,對預防有好處。
健康舉措 | 重點益處 | 實用建議 |
---|---|---|
補水 | 黏膜保持濕潤 | 每日1500-2000ml飲水 |
潤鼻劑 | 降低局部干裂風險 | 鼻腔噴霧或天然潤鼻膏 |
營養蔬果 | 增強血管彈性 | 推薦:橙子、菠菜、紅棗 |
空氣加濕 | 整體濕潤環境 | 加濕器或盆水 |
擴展建議:鼻腔干、癢時不妨洗凈手指輕輕按摩,還可以用棉簽蘸生理鹽水潤濕鼻腔。尤其兒童,家長要幫忙管理好日常習慣。
別忽視鼻出血。正確處理,科學防護,保持鼻腔健康,其實并不難。
文獻資料引用
- Kucik, C.J., Clenney, T., & Phelan, T. (2005). Management of Epistaxis.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71(2), 305-311.
- Tunkel, D.E., Anne, S., Payne, S.C. et al. (2020).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Nosebleed (Epistaxis).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162(1_suppl), S1-S38. https://doi.org/10.1177/0194599820969483
- Pallin, D.J., Chng, Y.M., McKay, M.P., & Emond, J.A. (2005). Epidemiology of Epistaxis in US Emergency Departments, 1992 to 2001.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46(1), 77-81. https://doi.org/10.1016/j.annemergmed.2004.12.024
??文中相關建議均參考國際指南與權威綜述,讀者如有疑問建議與正規醫生進一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