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黃疸:膽紅素升高背后的健康信號
01 皮膚發黃可能不只是“累”
日常生活中,偶爾我們會發現自己臉色蠟黃,甚至眼白都有些發黃。有時覺得是不是昨晚沒睡好,或是最近太辛苦導致的。其實,皮膚和眼睛的顏色變化,遠沒有看上去那么簡單。
黃疸常常在一開始沒有明顯的不適,甚至絕大多數人在早期只是偶爾發現皮膚有點顏色變化。別忽視這些微小信號,這背后可能藏著身體正在發出的健康提醒。
TIPS: 早期黃疸往往沒有疼痛,也不會讓人感覺到乏力或惡心,容易被誤認為皮膚問題或者單純勞累。
02 黃疸來了會有哪些變化?
- 皮膚和鞏膜變黃:很典型的改變尤其要注意,如果顏色越來越深或者持續不退,需要及時就醫。
- 尿液加深 ??:有些人會發現尿液變深,像濃茶一樣,正常飲水情況下出現這種情況,別當做小事處理。
- 大便顏色變淺:有位42歲的男性朋友,身體感覺基本正常,但是最近大便顏色突然變淺,接著出現了皮膚發黃,后來檢查發現肝臟有異常,這提醒我們顏色的改變可能和膽紅素有關。
- 皮膚瘙癢:部分人伴有明顯皮膚發癢感,尤其夜間加重,這時候單純用皮膚藥膏往往沒效果。
提醒: 一旦出現皮膚和尿液顏色的持續明顯改變,尤其同時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下降,建議按需前往正規醫院進行檢查。
03 膽紅素——身體的“清道夫”
簡單來講,膽紅素是一種人體分解老化紅細胞后形成的物質。打個比方,它就像是身體代謝的“清道夫”,幫我們把舊的紅細胞“垃圾”處理掉。
類型 | 簡介 | 主要去路 |
---|---|---|
非結合膽紅素 (間接膽紅素) | 血流中主要形式,脂溶性 | 需到肝臟“加工” |
結合膽紅素 (直接膽紅素) | 肝臟“加工”產物,水溶性 | 隨膽汁排出體外 |
健康情況下,肝臟可以高效處理膽紅素,保證它通過膽道順利排出。如果這個代謝過程出現梗阻或者肝臟功能有障礙,膽紅素可能積聚在身體里,表現為黃疸。
04 不同類型的黃疸怎么區分?
小結: 臨床上,黃疸類型判斷常需結合血液和影像檢查,肉眼往往很難區分。
05 膽紅素升高的背后原因
很多人好奇為什么會得黃疸?其實原因一點也不復雜,簡單歸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類:
- 肝臟疾病:各類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脂肪肝、藥物性肝損傷等,都是常見原因。
- 膽道阻塞:比如膽結石、膽管腫瘤。臨床數據顯示,約40%的成人肝后性黃疸與結石直接相關 (Xie et al., 2020)。
- 紅細胞問題:大量紅細胞破壞時(比如地中海貧血、部分自身免疫疾?。?,肝臟分解產出大量膽紅素,超過處理能力就出現溢出。
- 遺傳因素:如Gilbert綜合征,這類人群從小膽紅素偏高,癥狀反復但多數沒有器質性損害。
醫學數據: 研究(Caliendo et al., 2012)表明,肝炎和膽道梗阻在黃疸患者中占主導地位,兒童和年輕人溶血相關更多,老年人則以肝膽疾病為主。
06 黃疸是身體發出的“隱性預警”
其實,并不是所有黃疸都意味著重病,但它對醫生來說是重要的“健康信號”。很多時候,黃疸的出現是疾病早期唯一提示,需要結合病史、肝功能、血常規和影像學(如B超、CT)等檢驗綜合分析。
例子速覽:
- 一位28歲的女性出現持續2周皮膚發黃,伴有乏力,肝功能化驗異常,最后確診為病毒性肝炎。
- 65歲男性,突然黃疸加重、尿呈醬油色,之后被查出膽管癌。
別忽視: 有新發或進行性皮膚、眼白變黃時,特別是合并厭食、體重減輕、精神狀態差,切忌自行用藥,盡快就診才是關鍵。
07 日常怎么做有助于防范黃疸?
飲食建議 | 具體理由 | 適合人群 |
---|---|---|
綠葉蔬菜?? | 富含抗氧化成分,支持肝臟代謝膽紅素 | 各年齡段 |
豆制品 | 優質蛋白,促進肝細胞修復 | 肝功能偏弱、恢復期人群 |
新鮮水果?? | 豐富維生素C,增強免疫系統 | 兒童、青少年 |
適量飲水 | 幫助膽紅素代謝排出 | 成人、老年人 |
實用建議: 均衡飲食、多喝水、正常作息,每年體檢可以篩查肝功能,對于家族有肝病或膽結石史的人來說,定期檢查更關鍵。
小提示: 如發現皮膚、鞏膜顏色變化,千萬別在家死扛,尤其是顏色一天比一天深,需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
?? 參考文獻
- Xie, H., Chen, C., Wu, H., & Li, H. (2020). Etiolo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in adults.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8(22), 5766–5774. https://doi.org/10.12998/wjcc.v8.i22.5766
- Caliendo, G., et al. (2012).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tiologies of jaundice in adults. Journal of Hepatology, 56(S2), S329–S338. https://doi.org/10.1016/S0168-8278(12)60170-7
- Friedman, L. S., & Martin, P. (2022). Jaundice in adults: Etiology and approach to evaluation.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jaundice-in-ad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