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之路:探索術后鎮痛與麻醉方法的科學
01 為什么手術后的疼痛管理不能忽視?
手術結束后,人們最常掛念的莫過于“疼痛會持續多久”,甚至比對手術本身還擔心。有些人以為一忍就過,其實,術后痛感管理不僅僅是讓患者舒服一點,更直接關系到身體恢復的速度和質量。比如說,痛得厲害時,睡不好、吃不下,還不愿意下床走動,這些看似“小事”,卻可能拖慢傷口愈合,延長住院時間。
最近在醫院見到過一位52歲的男性患者,接受腹部手術后,因為沒及時處理疼痛,結果一連三晚都睡不好,白天也懶得下床。第三天早查房時傷口還是紅腫不退。這個例子很直觀地表明:有些疼痛看似小問題,其實會連帶出一長串麻煩。
02 疼痛究竟是怎么來的?
身體受到手術刺激后,會有像“報警器”一樣的神經末梢把疼痛信號迅速傳到大腦。從割開的刀口,到刺痛的感覺,被一層接一層的神經“快遞”了過去。大腦感受到這種信號后,才真正讓你體會到疼的感覺。
除了神經傳遞,手術時身體還會釋放一些影響疼痛感受的物質(如前列腺素、緩激肽等),這些信號就像擴音器,把傷口的“聲音”放大,讓疼痛變得更明顯。所以,有些人術后只覺得隱隱作痛,很快過去,也有人持續得比較難受——這與每個人的神經敏感度,以及身心狀態有很大關系。
類型 | 描述 | 體驗 |
---|---|---|
急性疼痛 | 傷口、手術等短期刺激引起 | 陣發性、可定位、隨傷口愈合減輕 |
慢性疼痛 | 持續3個月以上,常見于術后恢復較慢人群 | 持續性、隱約、偶有加重 |
03 常見的鎮痛方法,有哪些區別?
市面上常用的術后鎮痛手段不少,選擇時得看手術的位置、個人體質和疼痛程度。不同方法各有特點,不是一種萬能靈藥。有時需要幾種方案結合使用。
口服藥物
- 適合輕中度疼痛
- 簡單、安全,可在家使用
- 不良反應較少,但起效略慢
靜脈注射
- 適用于中重度疼痛、首次給藥
- 效果快,可靈活調整劑量
- 可能引起惡心、嗜睡等副作用
局部麻醉
- 主要用于傷口處
- 小范圍阻斷疼痛,副作用少
- 適合較小手術或者配合其他方法使用
神經阻滯
- 阻斷負責痛感的主要神經
- 鎮痛效果強、持續時間長
- 技術要求高,需專業操作
04 全身麻醉和區域麻醉,他們的差別在哪?
很多人弄不清楚“麻醉”其實有好幾種,最常見的有全身麻醉和區域麻醉(比如硬膜外、脊麻等)。它們到底有啥不同?兩者各自適合什么人?
類型 | 具體描述 | 優點 | 局限性 |
---|---|---|---|
全身麻醉 | 全身失去意識,完全無痛感 | 適合大多數中大型手術,確保零記憶 | 術后易有乏力、惡心、恢復慢 |
區域麻醉 | 僅使身體一部分失去痛感 | 風險低,術后早醒、并發癥少 | 有些手術部位不適用,對某些人技術難度高 |
05 個體化的鎮痛方案怎么制定?
不是所有人都能用一套標準方案來緩解術后疼痛。每個人耐受力不同,手術部位、年齡和既往健康狀況影響很大。比如,年紀較大的朋友,身體恢復慢,更需要關注藥物副作用。有慢性病史的人,術后的個體化方案尤為重要。
- 年紀大:藥量要小心,減少鎮靜副反應
- 有心腦血管、肝腎問題:優先選擇副作用小的局部或神經阻滯方式
- 手術部位特殊:比如胸腹大手術,聯合多種方法會更有效
06 鎮痛技術有哪些新趨勢?
鎮痛領域近些年正悄悄升級:不斷有新型藥物、智能鎮痛泵、可穿戴監測等技術逐步進入臨床。多模式鎮痛(即聯合多種鎮痛方法)理念也在被推廣,據 Chou et al., 2016 的研究,這種方法可以把鎮痛效果和副作用進行平衡,幫助不少人減少用藥總量。
另外,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引入鎮痛預警評分、個體敏感評估,不僅提前減痛,也能減少患者焦慮。不過,鎮痛方案的“個性化”依然面臨挑戰——比如有慢性疼痛史的人,術后恢復更慢,普通鎮痛法可能難以見效,需要醫生更細致的調整。
新技術 | 推進作用 |
---|---|
可調控鎮痛泵 | 根據痛感變化自動調節藥物釋放 |
多模式聯合鎮痛 | 配合多種藥物/技術,提升舒適度 |
智能監測設備 | 實時記錄痛感數據,提醒醫生調整 |
07 怎么做能緩解術后不適?
- 術后按時表達自己的感受
主動告訴醫生哪里疼,大致是刺痛、酸脹還是持續痛,這非常重要。 - 適度活動
醫生允許的情況下,拄拐、慢步,有助于身體循環,促愈合。 - 均衡飲食支持恢復
推薦:深色蔬菜(富含微量元素,支持傷口愈合),瘦肉蛋白(幫助組織修復)、堅果(提供優質脂肪,預防能量不足)。結合,少量多餐更合適。 - 定期隨訪
如果疼痛超過1周沒有緩解,或者出現發熱、傷口紅腫,應及時回醫院復查。
08 主要參考資料
- Apfelbaum, J. L., Chen, C., Mehta, S. S., & Gan, T. J. (2003). Postoperative pain experience: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suggest postoperative pain continues to be undermanaged. The Journal of Pain, 4(8), 491-497.
doi:10.1016/j.jpain.2003.09.002 - Chou, R., Gordon, D. B., de Leon-Casasola, O. A., et al. (2016).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Pain Societ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and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Committee on Regional Anesthesia, Executive Committee, and Administrative Council. Journal of Pain, 17(2), 131-157.
doi:10.1016/j.jpain.2015.12.008 - Fischer, H. B. J., Simanski, C. J., & Sharp, C. (2008). A procedure-specific systematic review and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25(11), 875-892.
doi:10.1017/S026502150800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