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探尋它的秘密與真相
01 簡單來講,濕疹是啥???
很多人一說起濕疹,馬上想到瘙癢難忍的皮膚。其實,濕疹就是皮膚發炎的表現之一,時好時壞,反復發作常常讓人頭疼。一些朋友洗完手后、小腿或者胳膊莫名開始發癢,有干皮、小疹子、微微泛紅,就是典型的濕疹早期樣子。
濕疹往往伴隨著局部皮膚干燥、間歇性瘙癢,有時輕微脫皮,到了晚上更容易忍不住抓撓。如果來得嚴重一些,局部可能滲液、結痂。
須知,濕疹并不是傳染性疾病,日常接觸是不會傳給身邊人的。
常見表現 | 階段類型 |
---|---|
輕度泛紅、偶有瘙癢 | 早期 |
干燥、明顯脫屑、反復瘙癢 | 發展中 |
滲出、結痂,范圍擴大 | 嚴重期 |
小知識:濕疹最常見于手臂、腿部、脖子、臉頰等皮膚褶皺處,兒童與成人都可能出現。
02 濕疹都有哪些類型?各自長啥樣???
- 特應性濕疹:多見于嬰幼兒,一般會在臉頰和肘窩、膝窩反復出現,小朋友經常撓破皮膚,讓爸媽跟著心疼。比如,1歲半的寶寶明明剛洗完臉,臉上卻總是紅一片,還發癢,這正是典型的特應性濕疹表現。
- 接觸性濕疹:成年人愛洗碗、做家務的人更容易得。如果手直接接觸清潔劑或金屬飾品后,出現紅腫、水皰,那就是皮膚對這些物質產生了免疫反應。
- 脂溢性濕疹:通常發生在頭皮、鼻翼、眉毛等皮脂腺豐富的地方。癥狀表現為黃色油膩的鱗屑,伴隨輕微的癢,像掉“頭皮雪”一樣,常常困擾清潔控。
注意:不同類型濕疹表現和部位各有差異,日常表現別一概而論。
03 家庭遺傳影響大嗎???
說起來,濕疹有個“家族印記”并不夸張。如果一位孩子的爸爸小時候曾經嚴重濕疹,他的孩子也更有可能出現類似問題。有文獻指出,濕疹患兒的直系親屬中有類似皮膚問題的比例遠高于普通兒童。
家族情況 | 子女濕疹風險 |
---|---|
父母均有濕疹史 | 50%左右 |
僅父或母有濕疹史 | 20-30% |
其實,影響不僅在基因本身,還涉及皮膚屏障蛋白(如Filaggrin蛋白)缺陷,容易導致皮膚更脆弱,對外部刺激“防守能力”下降。
別忽視:如果家里有成員易患濕疹,小朋友出現皮膚異常要格外注意。
04 環境因素——“不速之客”怎么讓濕疹加重????
- 氣候變化:天氣忽冷忽熱、空氣干燥時,皮膚水分很容易流失,有些朋友冬天剛進暖氣房就開始起干屑,濕疹就喜歡趁虛而入。
- 過敏原:塵螨、花粉、動物毛發等都是常見過敏原。有朋友春天公園遛彎,回來突然覺得脖子發紅發癢,其實是環境里的花粉“惹了禍”。
- 污染和刺激物:空氣中的化學污染、洗滌劑、金屬飾品等都很常見,長期接觸容易讓皮膚防線破損,濕疹反復發。
小心:有濕疹史的人群,對環境和外界變化更加敏感,日常要提高警覺。
05 免疫系統怎么“添把火”???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守門員”,但在濕疹患者這里,守門能力有點疲軟。免疫系統沒分辨清楚敵我,經常過度發力,導致皮膚屏障功能受損。
有研究發現,濕疹患者體內某些免疫細胞(如T細胞)數量及活性都明顯高于健康人,這本想保護身體,卻讓皮膚變得易敏感、易炎癥(參考文獻:Bieber, 2020;Kim et al., 2019)。
濕疹反復時,皮膚更容易被外來細菌或病毒侵襲,感染風險變高。
提醒:有時濕疹久治不愈,其實是免疫系統長期紊亂導致的,需科學干預。
06 日常怎么護膚,“安撫”濕疹???
方法 | 建議 |
---|---|
溫和洗浴 | 水溫控制在37℃左右,洗澡時間10分鐘內,每次洗后立即用保濕劑鎖水。 |
保濕護膚 | 選用無香味、無刺激的潤膚乳,每天多次涂抹,尤其洗手后及時補涂。 |
飲食調整 | 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有助改善皮膚炎癥。部分水果如藍莓、草莓富含抗氧化物,可以幫助減輕皮膚反應。 |
合理作息 | 保證充足睡眠,控制壓力。焦慮、熬夜容易讓濕疹癥狀加重。 |
及時就醫 | 如果皮膚出現持續大面積紅腫、水皰、滲出,或普通護理無效,請及時到皮膚??崎T診就診。 |
建議:治療濕疹不能一蹴而就,堅持科學護理,積極配合醫生方案,才能讓皮膚更快恢復正常。
簡單推薦??:
三文魚——富含ω-3脂肪酸,幫助抗炎
藍莓——豐富花青素,提高免疫力
燕麥粥——含有天然潤膚成分,對干皮有幫助
簡單推薦??:
三文魚——富含ω-3脂肪酸,幫助抗炎
藍莓——豐富花青素,提高免疫力
燕麥粥——含有天然潤膚成分,對干皮有幫助
- 選潤膚用品,只用簡單無添加配方
- 曬衣物時,盡量避免長時間紫外線暴曬,減少衣物殘留刺激
- 應季換裝,衣物寬松、棉質為首選
就醫判斷:如果濕疹情況突然惡化、大范圍紅腫、合并發燒,須盡快前往醫院皮膚科獲得專業幫助。
參考文獻
- Bieber, T. (2020). Atopic dermatit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3(23), 2219-2231.
- Kim, B. E., Leung, D. Y. M., & Boguniewicz, M. (2019). Review of atopic dermatitis: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barrier functions, ; Clin Immunol, 2019; 2(1): 24-37.
- Williams, H., Stewart, A., von Mutius, E., Cookson, W., & Anderson, H. R. (2008). Is eczema really on the increase worldwid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21(4), 947-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