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鼻竇疾?。喊l病原因的揭秘之旅
01 鼻竇是什么?疾病到底指什么?
說到鼻竇疾病,不少人腦海中有疑問:鼻子除了呼吸,還有哪些奧秘?其實,鼻竇是位于鼻腔周圍、藏在面部骨頭里的幾個“氣室”,它們和呼吸、嗓音都有點關系。健康時,這些“空房間”里空氣流通、分泌少量粘液,默默為我們的呼吸道做保濕和保溫的工作。
鼻竇疾病,簡單說就是這些“房間”遭遇不速之客,比如感染、分泌物堆積、結構堵塞,導致通氣和引流異常。這樣一來,輕則偶爾不適,重則反復疼痛、影響日常生活,需要格外拿出時間關注。
02 哪些鼻竇疾病常被忽視?
平常耳熟能詳的鼻竇疾病,其實主要集中在這兩類:鼻竇炎和鼻息肉。
疾病名稱 | 典型情況 | 常見癥狀 |
---|---|---|
急性鼻竇炎 | 感冒后細菌感染 | 面部悶脹、突然流膿涕 |
慢性鼻竇炎 | 分泌物堆積、長期鼻塞 | 持續鼻塞、嗅覺下降 |
鼻息肉 | 鼻腔或竇內黏膜增生 | 鼻塞、鼻音重、呼吸不暢 |
鼻竇炎有時拉長戰線,一開始感覺并不明顯,時間一長卻變成了生活里的“隱形小麻煩”。
03 感染如何影響鼻竇?
提到鼻竇疾病,感染是繞不開的話題。實際上,病毒和細菌是最常見的始作俑者,真菌則在免疫力低下時容易“趁虛而入”。
- 病毒感染:絕大多數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研究顯示,超過90%的急性鼻竇炎發病最初和呼吸道病毒相關(Fokkens et al., 2020)。
- 細菌感染:在感冒之后,如果黏膜受損,細菌容易“補上一刀”,比如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常見于兒童和成人。慢性鼻竇炎則多與細菌長期“盤踞”有關。
- 真菌感染:環境濕熱、免疫低下人群中,真菌性鼻竇炎有時較為頑固。比如50歲的糖尿病男性,真菌慢性感染導致竇腔堵塞,癥狀拖了大半年才查明。
從中可以看出,鼻竇感染其實有先后關系,初始受涼感染加重了炎癥,若防御不到位,細菌、真菌的“二次進攻”就會帶來更大麻煩。
04 過敏和環境:鼻竇的“隱形敵人”
除了感染,有一部分鼻竇疾病患者,查不出明確感染,卻和空氣、環境、氣候有密切關系。環境里的花粉、塵螨、寵物皮屑,甚至裝修污染物,不知不覺就會“觸發”鼻腔和鼻竇的過敏反應。
- 過敏體質:有研究指出,過敏性鼻炎與慢性鼻竇炎共存率可高達60%(Ahn et al., 2019)。過敏反應反復發作,導致竇口水腫、粘液排空不暢。
- 空氣污染:城市空氣中的顆粒物、汽車尾氣、工業排放等,都在刺激鼻竇黏膜。這也是最近大城市鼻竇炎高發的理由之一。
- 氣候變化:濕冷的天氣、空氣潮濕或者冷熱反差大,都可能讓鼻黏膜收縮擴張,增加疾病發生的機會。
其實,許多慢性鼻竇炎患者和環境息息相關,空氣質量一變差,鼻塞就跟著發作。
05 解剖結構異常怎么讓鼻竇生病?
除了外部因素,人體自身的解剖結構也常常埋下鼻竇疾病的“隱患”。
結構異常類型 | 影響機制 | 小案例 |
---|---|---|
鼻中隔偏曲 | 影響空氣流通、造成引流障礙 | 20歲的大學生因鼻梁外傷后經常鼻竇不適就診,被查出嚴重偏曲。 |
鼻息肉等增生 | 堵塞竇口、粘液堆積 | 47歲女性多年來反復鼻塞,MRI提示左側鼻腔大息肉阻塞。 |
06 免疫系統在其中的“主角”作用
提起免疫力,大家都覺得它負責抵御外來侵襲。其實在鼻竇疾病里,這個“防線”有時候也會受挫。比如免疫系統的屏障能力下降,細菌、病毒、真菌也更容易伺機而動。部分病人本身白細胞或免疫球蛋白不足,鼻竇炎發作頻率就遠遠高于常人。
研究表明,免疫調節功能不佳會導致急性鼻竇炎遷延為慢性病癥,治愈難度明顯增加(Van Crombruggen et al., 2017)。
07 如何守護鼻竇健康:實用建議
說到底,管住鼻竇問題,日常管理才是關鍵。不少患者其實可以通過改善生活細節,有效減少疾病反復。這里給大家總結了一份實用參考:
方法 | 怎么操作 |
---|---|
空氣流通 | 經常開窗通風,減少室內塵螨積聚 |
清潔鼻腔 | 用生理鹽水噴洗鼻腔,一到兩次/天 |
飽含維C的蔬果 | 比如柑橘、獼猴桃,幫助提高局部免疫力 |
規律作息 | 晚上11點前入睡,免疫系統功能有保障 |
- 簡易自查:孩子或老人如說不清癥狀,可以留意他們是否經常張口呼吸或打鼾,這也是可能的信號。
- 選擇醫院:一般社區醫院可做基礎評估,有疑問時建議到大型三甲醫院耳鼻喉科完善影像檢查。
參考文獻與資料
- Fokkens, W. J., Lund, V. J., Hopkins, C., et al. (2020).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58(Suppl S29), 1-464. doi:10.4193/Rhin20.600
- Ahn, J. C., Kim, J. W., Lee, C. H., et al. (2019). Allergic Rhinitis and Chronic Rhinosinusitis: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Current Allergy and Asthma Reports, 19(6), 29. doi:10.1007/s11882-019-0862-6
- Van Crombruggen, K., Zhang, N., Gevaert, P., et al. (2017).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Inflammatio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40(4), 877-884. doi:10.1016/j.jaci.2017.0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