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與鼻竇炎:你需要知道的真相
01 常見的誤區:鼻塞流涕不等于小感冒
很多人一鼻塞、流鼻涕,常常一笑了之:“是不是空調吹多了?”但長期鼻子不通氣、嗅覺減退、分泌物多,有時候后腦勺還隱隱作痛,這些并不總是普通感冒鬧的。張阿姨,52歲,老說鼻子“堵得慌”,起初沒當回事,等到持續幾周,連飯都吃不香,才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有鼻息肉和慢性鼻竇炎。
別忽視:反復鼻塞、分泌物黃厚、嗅覺變差,如果持續兩周以上,建議早點就醫。
02 鼻息肉與鼻竇炎:誰影響誰?
- 鼻息肉是什么? 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竇內因長期炎癥刺激,粘膜表面長出的“柔軟小肉球”。通常是慢性問題,而不是“一夜長成”。
- 鼻竇炎是什么? 鼻竇炎是鼻竇的粘膜發生炎癥,常有膿涕、鼻塞、頭痛等表現。通常是病毒、細菌或過敏反應引起。
- 彼此的影響: 鼻息肉會像漲大的氣球,堵住鼻腔和竇口,分泌物排不出來,容易讓鼻竇炎發作。反之,反復鼻竇炎也可以促進鼻息肉生長,讓鼻腔環境越來越糟。
這兩者就像“雙胞胎兄弟”,時常合并出現,讓鼻腔和鼻竇的小環境長期“鬧脾氣”。
03 鼻息肉的成因解析:它為什么找上你?
- 慢性炎癥:比如常年鼻炎或鼻竇炎,不斷刺激鼻粘膜,造成組織增生,呼吸道里的“微型腫塊”一點點生長出來。
- 過敏因素:有過敏性鼻炎的人,鼻腔會持續水腫分泌,容易誘發鼻息肉。
- 遺傳相關:有些人家族里發生率高,比如患有哮喘或囊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的基礎病,也容易合并鼻息肉。
- 環境因素:煙霧、粉塵、空氣污染較重的環境,「助推」了鼻粘膜的慢性過敏和炎癥。
如果家族中有類似病史,平時更該留心慢性鼻部癥狀的變化。
風險因素 | 生活例子 | 醫學證據 |
---|---|---|
過敏體質 | 小王20多歲,換季就流鼻涕、打噴嚏,后來查出鼻息肉。 | Stevens et al., 2012[1] |
反復感冒 | 長期在托兒所工作者,常被小朋友傳染呼吸道感染。 | Fokkens et al., 2020[2] |
空氣污染 | 工廠員工、常接觸灰塵化學刺激的人更易誘發。 | Kim et al., 2017[3] |
04 鼻竇炎的真實“元兇”
- 感染因素:感冒后,鼻涕倒流,常有病毒或細菌侵襲造成。
- 結構性問題:鼻中隔偏曲、鼻道太窄、鼻腔腫瘤等,會讓通氣和引流變差,分泌物積聚,細菌更易繁殖。
- 不良習慣:長期吸煙、環境灰塵、鼻部用藥不合理等,讓炎癥持續難消。
數據顯示,超八成慢性鼻竇炎都起始于一次普通感冒(Fokkens et al., 2020[2])。
簡單來說,急性?。ㄈ绺忻埃┨幚淼貌缓?,拖成慢性,常演變為鼻竇炎。青少年、抵抗力弱者、鼻腔結構異常的人更易“招架不住”。
05 檢查流程:如何準確識別鼻息肉與鼻竇炎?
- 鼻內窺鏡??:直接看到鼻息肉或鼻腔炎癥,定位準確,痛苦少。是目前最直觀的初步檢查。
- 鼻竇CT檢查:能判斷息肉位置、大小以及鼻竇炎的范圍,尤其適合手術前評估。
- 黏液培養:必要時檢測感染類型,便于后續選藥。
出現持續鼻塞、分泌物異常、嗅覺減弱,別猶豫,建議到正規醫院耳鼻喉??葡刃袃雀Q鏡檢查。
檢查方法 | 優點 | 適用情形 |
---|---|---|
鼻內窺鏡 | 直接可見、定位準確、門診操作 | 第一次檢查或隨訪 |
CT掃描 | 范圍判斷、解剖清晰 | 術前評估、復雜病變 |
鼻腔黏液培養 | 明確感染類型 | 用藥前需病原學鑒定 |
06 鼻息肉與鼻竇炎的治療關鍵點
方式 | 主要作用 | 適用人群 |
---|---|---|
鼻噴激素藥(如丙酸氟替卡松) | 減少炎癥,縮小息肉,改善通氣 | 輕中度鼻息肉、需長期管理者 |
口服抗生素 | 消除細菌感染 | 鼻竇炎急性加重、有膿涕或發熱者 |
手術切除 | 清除息肉、恢復鼻道通暢 | 藥物治療無效、癥狀嚴重 |
以鼻腔沖洗配合藥物治療為主,偶爾需要手術。藥物方案需個體化,不能一刀切。
真實案例: 李先生,35歲,因復發性鼻息肉多次手術,一直按醫囑定期鼻腔沖洗+激素噴霧,堅持2年后未再次出現大息肉。
選用藥物及手術應遵醫囑,不要自行買藥濫用。否則可能隱匿病情或增加耐藥風險。
07 日常管理與預防建議
- 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果蔬 + 有助增強鼻腔粘膜修復能力 + 建議:每日攝入橙子、甜椒或獼猴桃1-2份
- 高蛋白飲食(如魚、豆制品) + 支持免疫細胞再生,減少長期炎癥 + 建議:三餐均衡分配即可
- 充足飲水 + 讓鼻腔黏液更稀薄,易于排出 + 建議:每天1500-2000ml清水
- 適度通風換氣 + 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減少刺激源 + 建議:家中每天早晚各開窗30分鐘
- 堅持鼻腔清洗 + 定期清理過敏源及分泌物 + 建議:可選擇生理鹽水,早晚各一次
癥狀反復發作或持續不緩解,及時到耳鼻喉專科咨詢檢查。
小建議:
- 如家有過敏體質人群,注意衛生、家居除塵,減少寵物毛發接觸。
- 運動適量,增強體質,但戶外空氣污染重時建議佩戴口罩。
參考文獻
- [1] Stevens, W.W., Schleimer, R.P., & Kern, R.C. (2012).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29(4), 728-732. https://doi.org/10.1016/j.jaci.2012.02.034
- [2] Fokkens, W.J., Lund, V.J., et al. (2020).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58(S29), 1-464. https://doi.org/10.4193/Rhin20.600
- [3] Kim, D.W., Kulka, M., Reed, M.J., et al. (2017). Air pollution and chronic rhinosinusitis: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Current Allergy and Asthma Reports, 17(6), 42. https://doi.org/10.1007/s11882-017-0704-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