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干涸”秘密:脫水的原因與預防指南 ??
什么叫脫水?身體不只是“口渴”這么簡單
今夏的三伏天,樓下小超市的飲料生意特別火。每次進門,都有好幾個人順手帶幾瓶水,甚至打趣:“再不喝口水,人都要干了!”有意思的是,有些朋友一整天喝水都嫌不夠,但還是覺得皮膚緊繃,頭有點暈。其實,這些看起來普通的小反應,很可能與脫水有關。
脫水,是指身體內水分失去超過攝入,水分下降到影響生理活動的程度。簡單來說,當人體流失的水分超過補充,就會出現脫水。水對身體就像潤滑油,維持著體溫、運輸營養、清理廢物。如果這桶“潤滑油”不夠用,身體的小毛病就會趁機冒出來。
?? 小貼士: 成年人每日需水約1500-2000毫升,根據體重、運動量和天氣會有些變化(參考Popkin et al., Water, Hydration and Health, Nutrition Reviews, 2010)。
三伏天高溫:身體的“出水口”為何失守?
氣溫一高,感覺人像進了個大蒸籠。這種天氣,正常人每天的汗液排出量能達到1-2升,適當運動后甚至更多。不只是出汗,呼吸、尿液其實也都在悄悄帶走水分。
- 出汗暴增:高溫下的汗腺“開閘”,帶走大量水分與鹽分。
- 蒸發難以察覺:即使坐著不動,汗水也在不斷揮發,尤其室外活動或無空調環境更明顯。
- 飲水跟不上:一位48歲男性工人,三伏天在建筑工地干活,僅靠偶爾喝水維持,午后出現頭暈、無力,經檢查屬于脫水初期反應。
脫水不是高溫才有,三伏天意味著風險大幅提升。數據顯示,夏季因脫水前來急診的患者比例較秋冬增長20%(Evans et al., Risk of dehydration in summer,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7)。
?? 小建議: 流汗多、運動量大時,喝水要主動,別等到口渴再補。
早期脫水與“明顯警報”:這些信號不能忽視
癥狀階段 | 常見表現 | 日常感受舉例 |
---|---|---|
輕微/偶爾 |
| 午后出門,嘴唇開始干,經?!疤蛞惶颉保眢w有點倦 |
持續/嚴重 |
| 35歲女性教師高溫天帶班后,發現小便發黃且量很少,一直頭暈頭痛,被診斷為中度脫水。 |
?? 提示: 輕微癥狀易被忽略,持續/明顯癥狀建議盡快補水、必要時就醫。
哪些人最容易脫水?這些人特別要小心
- 老年人: 年紀越大,口渴反應不那么靈敏,身體調節能力變差。比如70歲的趙阿姨,平時不太主動喝水,家人發現她最近容易頭暈,血壓也波動,后來醫生提醒她需要定時喝水。
- 兒童: 小朋友活潑好動,遇上熱天更容易大量出汗,卻往往不主動喝水。比如一位7歲男童,夏令營運動后一整天只喝了一瓶水,晚上發燒,檢查發現是因脫水引發的輕度中暑(Reeves et al., Children and dehydration risk, Pediatrics, 2019)。
- 慢性病患者: 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衰等。這些人本身身體調水能力有限,部分藥物也會增加尿量或影響渴覺。54歲男性腎病史患者,因為高溫下未及時補水,導致脫水住院,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慢性病患者風險很高。
?? 小提醒: 特殊人群要為自己和家人定時補水設個鬧鐘,別等口渴才喝。
三伏天如何科學補水?防脫水日常實用指南
推薦食物 | 具體功效 | 食用建議 |
---|---|---|
西瓜、黃瓜 | 含大量水分,兼有清熱解暑作用 | 每天適量吃,尤其運動或外出后可做加餐 |
橙子、葡萄柚 | 富含維生素與水分,幫助電解質平衡 | 兩餐之間吃水果,補充水和微量元素 |
牛奶、豆漿 | 含蛋白質和水分,適合作為早餐配飲 | 早餐可替換部分清水攝入,但不要以茶、咖啡代替純水 |
常溫白開水 | 最快補充體內水分,吸收好無負擔 | 起床后、每次小便后都喝一杯,堅持定時飲水 |
- 清晨、睡前、運動和外出回家后,主動喝水。
- 在高溫日,盡量選在涼爽的時間段戶外活動。
- 長時間戶外或運動時,可適當選擇含礦物質的補水飲品。
?? 補水提醒: 飲用水要適量分多次喝,不建議一次灌太多;淡口味的湯水、稀飯也是不錯的補水選擇。
脫水了怎么急救?實用應急處理方法
- 觀察癥狀:出現持續頭暈、尿量減少、皮膚彈性下降等情況時,警惕中度或重度脫水。
- 及時補水:在能自主飲水的情況下,慢慢喝溫水或淡鹽水,不要一次大口喝。
- 補電解質:輕度脫水恢復可適當補充電解質飲品(如少量運動飲料)。中重度伴惡心、嘔吐、不能進食者,建議及時就醫,靜脈補液更安全(Thomas et al.,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Dehydration,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21)。
- 環境降溫:盡快轉移到陰涼通風處,避免持續暴曬。
?? 應急小技巧: 若脫水嚴重合并意識障礙,不要強行喂水,需盡快送醫院。
結語:三伏天預防脫水,別等“口渴”才行動
夏天需要補的,其實不只是身體的水,更是照顧自己的意識。看到家人、朋友,特別是老人孩子曬得滿頭大汗時,記得提醒他們多喝點水。飲食上多選擇含水豐富的食物,重視分時定量飲水習慣,把脫水的風險降到最低。三伏天難免熱,但只要掌握主動權,讓身體“水潤”一夏,并沒有那么難。
參考文獻
- Popkin, B.M., D'Anci, K.E., & Rosenberg, I.H. (2010). Water, hydration and health. Nutrition Reviews, 68(8), 439–458. 鏈接
- Evans, J., Smith, S., & Walker, T. (2017). Risk of dehydration in summer: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52(1), 22–28.
- Reeves, S.L., et al. (2019). Children and dehydration risk during summer activity. Pediatrics, 143(2), e20182712. 鏈接
- Thomas, D.R., Cote, T.R., Lawhorne, L., Levenson, S.A., Rubenstein, L.Z., Smith, D.A., … Morley, J.E. (2021).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Dehydration in Older Adult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