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與麻醉科——手術麻醉與圍術期管理科普指南
01 胃癌手術前的麻醉評估 ??
說起胃癌手術,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外科醫生的手術刀,實際上,麻醉科醫生的角色同樣重要。術前的麻醉評估就像是一次全面“體檢”,目的是找出所有可能影響手術安全的隱患。對于年齡較大的患者,比如72歲的老年男性患者,如果身高1米77但體重只有56公斤,BMI明顯偏低,說明可能存在營養不良,這會影響麻醉藥物的代謝方式和身體的整體抵抗力。這一步驟里,麻醉醫生會詳細詢問既往病史,如有無心臟、肺部或者肝腎等重大基礎疾病,還會關注過敏史和藥物使用情況。
檢查內容并不僅僅停留在問診,血常規、生化、心電圖,偶爾還需要胸片、肺功能這些檢查來幫助判斷。只有評估清楚風險,合理制訂手術麻醉計劃,才能盡量避免手術中的不必要意外發生。
02 胃癌手術中的麻醉管理 ??
一旦進入手術室,麻醉醫生就像“機長”一樣接手航行。對于胃癌患者,麻醉方式通常以全身麻醉為主。現代麻醉藥物起效快、清醒也迅速,但對于身體虛弱、營養不佳的老人,麻醉藥物的劑量和選擇需更加謹慎。
管理并不僅僅是“打一針睡一覺”那么簡單。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要不斷檢查、調整麻藥濃度,平衡血壓、心率、呼吸及體溫等變化。有胃部腫瘤的患者,胃內容物滯留風險更高,麻醉開始前,插管以防誤吸也是常規操作。此外,根據手術時間的長短和出血量,維持液體、電解質平衡也十分關鍵。
工作看似“安靜”,其實時時刻刻都要緊繃神經。出現問題時(比如血壓驟降),麻醉醫生要第一時間識別并迅速處理。這份責任,是整個胃癌手術團隊不可缺少的一環。
03 圍術期生命體征的監控 ??
手術過程中身體的每一個“信號”都可能關系到患者的平安。生命體征監測,包括心電、脈搏、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甚至有創動脈壓、中心靜脈壓(對于高風險患者),構成了麻醉科醫生“看家本領”的一部分。
麻醉期間,如果發現異常的心律或突然的血壓波動,往往是一種危險的警示燈。舉個例子,老年男性,本身心血管儲備功能較差,稍有刺激可能出現心律不齊或低血壓。這種情況下,麻醉醫生會立刻采取應對措施,例如調整藥物劑量、補液或者用藥糾正。
但監控的工作還不止于手術臺上。手術后恢復室的監測與干預同樣關鍵。例如一些高齡胃癌患者,術后由于創傷或失血容易出現循環不穩,要靠麻醉科和ICU團隊共同協作,預防低氧、休克、感染等狀況發生??梢?,生命體征的密切監測和及時干預,是保障手術安全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
04 麻醉對胃癌患者的影響與副作用 ???
很多患者及家屬會擔心,麻醉藥物會不會對胃癌患者的身體帶來隱形的影響?其實,常規劑量下,現代麻醉藥的安全性較高。不過,因為胃癌患者常常伴隨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肝腎功能不佳等因素,藥物的代謝速度會變慢,作用時間延長,容易出現一些副作用,比如術后嗜睡、短暫的認知遲鈍,甚至惡心嘔吐。體弱的人群,偶爾還會出現肺部炎癥或心臟功能波動。
另外,有學者指出,某些麻醉藥物可能短時間內抑制免疫系統,進而影響對腫瘤細胞的監控能力(Song, Y. K., & Shin, T. J., "Influence of anesthesia on immune function", Journal of Anesthesia, 2019)。雖說短暫影響不會直接造成嚴重后果,但對于高齡、低體重的胃癌患者,聯合作用仍需關注。
這些風險部分是可以提前篩查、合理用藥加以規避的?;颊咝g前與麻醉醫生詳細溝通,可以讓術中麻醉方案更貼合自身條件,從而降低不良反應幾率。
05 手術后疼痛管理的實用策略 ??
很多人以為麻醉過后“醒來就結束了”,其實并非如此。胃癌手術畢竟是個“大手術”,術后疼痛管理影響著患者恢復的快慢和生活質量。
疼痛控制不是“一刀切”。手術后,可以根據個人狀況采用三種主要方式:一是病人自控鎮痛泵(PCA),患者感覺疼痛時按下按鈕即可自控藥物釋出;二是靜脈用藥,單次或持續輸注;三是神經阻滯,比如硬膜外鎮痛,在腰背部注射麻藥,既能緩解腹部疼痛,又可減少全身不適感。
實際上,麻醉科醫生會根據患者年齡、體重、對藥物反應等因素,制定最合適的方案。比如前述那位72歲的男性患者,就適合劑量較低但持續作用時間長的鎮痛泵聯合局部阻滯,既幫助緩解疼痛,也避免藥物積蓄導致的不良反應?!傲可矶ㄖ啤?,讓患者得到最舒適的體驗,是疼痛管理的核心。
06 高風險患者手術后重癥監護的意義 ?????
并不是每個胃癌患者手術后都需要進ICU,但對高風險人群,這一步必不可少。例如年齡超過70歲、合并嚴重營養不良、合并多臟器功能受損或有復雜基礎病的人。手術后的最初24-48小時,是感染、休克、心跳驟停等“并發癥高發期”。
重癥監護室提供的高級監測與支持,可以更早發現異常,比如極低的血壓、突發的心律失常、嚴重的手術后出血等,及時搶救,將嚴重后果扼殺在初期。此外,ICU還能為營養較差的人群提供個體化營養補給和早期康復訓練,幫助身體慢慢恢復元氣。
快速轉出ICU,通常意味著患者的身體狀態逐步穩定,后續康復訓練也能順利銜接。健康團隊的協作和多學科經驗共享,是重癥患者康復背后不可見的力量。
07 哪些方法能幫助預防胃癌?
預防措施要具體、溫和且可持續。以下推薦是幫助胃部健康的小招數:
1.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 | 富含維生素C和多酚類成分,有助抗氧化,降低細胞損傷風險。簡單建議:每天餐桌都配點綠葉蔬菜和時令水果,讓腸胃更舒適。(參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tomach cancer." 2018)
2. 選擇高質量蛋白質類食品 ?? | 如魚類、雞蛋、豆制品,可以修復胃部黏膜,提高身體免疫力。建議每周保證幾次優質蛋白攝入,對老年群體尤其有益。
3. 多喝溫水,避免刺激性飲品 ? | 溫水有助胃部循環,減少損傷。日??梢杂脺匕组_、淡茶水替換冰飲或烈酒。
4. 堅持規律胃部體檢 ?? | 40歲以后可以咨詢醫生,定期做胃部檢查,一般2年一次比較合適,一旦出現消化異常、體重明顯下降等癥狀,及時就醫排查。
任何情況,如果發現食欲減退、持續吞咽困難、黑便或身體短期明顯消瘦,別等待,應迅速前往正規醫院消化科或胃腸外科詳細評估。
簡單來說,胃癌和麻醉管理是一道團隊題。麻醉前的評估,手術期間的安全把控,術后的個性化照護和疼痛管理,缺一不可。72歲的老年男性患者案例說明,營養狀況差的人群在手術麻醉管理上需要更多關注和支持。胃癌風險離不開年齡、遺傳、細菌和生活習慣,而預防最關鍵的,就是健康飲食、規律體檢以及積極應對不適癥狀。
日常生活中,每一份健康都是積累出來的。希望上面的指南讓胃癌手術的麻醉過程變得沒有那么神秘,也讓大家更明白怎么把風險降到最低,積極面對治療和康復。當然,有問題時,及時請教專業醫生永遠是最穩妥的選擇。
主要參考文獻
- Song, Y. K., & Shin, T. J. (2019). Influence of anesthesia on immune function. Journal of Anesthesia.
- Mayo Clinic. (2022). Stomach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Clinic.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stomach-cancer/symptoms-causes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23). Stomach (Gastric) Cancer—Patient Versio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ancer.gov/types/stomach/patient/stomach-treatment-pdq
-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2018). 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tomach cancer. WCRF/AICR.
- UpToDate. (2023).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UpTo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