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耗愣玫牟恢故瞧ふ?/h1> 什么是手足口?。??
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小朋友突然發了點輕微的燒,嘴巴兩側又說有點疼,家長還以為吃壞了東西。其實,這很可能和手足口病有關。手足口病是一種主要發生在五歲以下兒童中的病毒性感染,最常見的元兇是柯薩奇病毒和腸道病毒71型。
說起來,這些病毒喜歡在人群密集、接觸頻繁的地方藏身,比如幼兒園。一位三歲的男孩,最近開始高溫天氣咳嗽,家長發現他手掌上也起了小皰疹,這才想到是手足口病。
需要注意,很多時候剛剛出現的癥狀并不典型,容易和普通感冒混淆。但手足口病比感冒麻煩一點——不僅有發熱,疼痛,皮疹,還很容易交叉感染別的小朋友。
主要特征 說明 多發人群 5歲以下兒童 高發季節 春末夏初 典型癥狀 發熱、口腔皰疹、手足皮疹
皮疹長什么樣???
很多媽媽會問,怎么區分手足口病的皮疹和普通皮疹?
實際上,手足口病的皮疹有自己的“名片”——剛出現時是針尖大小的小紅點,之后發展為小水皰,而且多半不癢。
- 手掌、腳掌:常見小水皰,不易破。
- 口腔內:多為潰瘍,導致說話和進食時疼痛。
- 肛門、膝蓋處:有時也會見到皰疹。
有一位4歲的女童,手指上出現數個透明水泡,舌頭中間也有幾個潰瘍,說話有些不清楚。這個例子其實不少見。
需要分清,皮疹通常不會留疤,而且一般一周內自行消退,不用特殊處理,但要防止抓撓引發感染。
手足口病的來路:到底怎么傳染???
- 飛沫傳播: 咳嗽或打噴嚏形成的飛沫容易把病毒帶到周圍空氣中,尤其在密閉的空間更容易傳播。
- 接觸傳播: 玩具、餐具等表面殘留的分泌物,孩子摸過之后揉臉、吃手,病毒也能趁機進入體內。
- 糞口傳播: 換尿布不勤洗手,或者孩子亂摸之后吃東西,也容易把病毒帶進口中。
專家提示: 研究顯示,手足口病的高危期通常在發病后的頭三天,傳染性最強[1]。所以家里有患兒時,要避免和弟妹共用餐具。 小朋友免疫力還不夠成熟,所以容易被病毒“偷襲”,而成年人雖然通常癥狀不明顯,卻可能成為無聲“搬運工”。需要家長特別注意衛生管理,預防“二次中招”。
怎么在家護理?癥狀緩解有妙招 ??
- 皮膚護理: 每天用溫水擦拭患兒皮膚,少用刺激性強的清洗劑。勤換床單、衣物,保持皮膚干爽。
- 口腔護理: 選擇軟毛牙刷,刷牙動作要輕。口腔潰瘍時可用淡鹽水漱口,緩解疼痛。
- 降溫: 如果發熱可以用溫水擦拭或遵醫囑服用退燒藥。避免捂被子或過度保暖。
- 警惕并發癥: 出現持續38.5°C以上高熱、持續嘔吐、四肢抖動等癥狀要立刻就醫。
有一位兩歲的女嬰,發熱三天后出現手心數個小水泡。家長根據醫生建議,用溫水幫其清洗雙手,每天換一次衣服,幾天后皮疹明顯好轉。由此可以看出,妥善護理對恢復幫助很大。
TIPS: - 用剪短的指甲防止孩子抓撓皮疹。
- 避免給孩子洗熱水澡,以防燙傷皮膚。
家有患兒,怎么防止傳染家人???
- 空間隔離: 患兒最好單獨休息一間房,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
- 公用物品分開: 患兒用的碗筷、毛巾要和家人分開,及時消毒。
- 環境清潔: 玩具、門把手等高頻接觸物表面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
- 垃圾及時處理: 尿布、紙巾等用品建議用密封袋封裝,馬上丟棄。
一位7歲小學生被診斷為手足口病后,父母用75%酒精擦拭玩具并分餐,三天后家中其他成員沒有被感染。
這說明家庭防護做得好,確實可以有效保護家人健康。
【警告】 出現神志不清、抽搐等嚴重癥狀需立刻前往就近醫療機構。 恢復期飲食怎么安排???
患兒生病期間不想吃飯、嘴痛,其實可以通過調整飲食來幫忙。一些適口軟爛、溫和的食物是不錯的選擇。
食物種類 具體功效 食用建議 米糊或面片湯 補充能量,易吞咽 溫熱食用,每次少量多餐 香蕉泥 潤滑腸胃,幫助吸收 可以攪碎成泥狀 蛋花粥 優質蛋白,修復組織 避免放辣和刺激調料 溫水 補充水分,預防脫水 頻繁小口慢喝
補給建議 ??: 不愿意吃飯時可以適當補充一些無刺激的小果汁,首選蘋果、梨等溫和水果。 手足口病能預防嗎?做對這幾件事 ??
- 勤洗手: 外出、如廁、吃飯前都要用流水和肥皂認真洗手,尤其是孩子要養成依賴洗手的好習慣。
- 規律消毒: 家里的玩具、光滑表面建議每周清洗消毒,尤其是進入高發季節時。
- 接種疫苗: 腸道病毒71型疫苗可顯著降低重癥風險,為孩子健康增添保障[2]。
- 合理飲食: 新鮮水果和蔬菜能夠增強免疫力,平時多給孩子變換不同食材,飲食均衡也很重要。
家長記得: 孩子患病后痊愈,建議多休息幾天再送回幼兒園,避免讓病毒趁機傳播。 說到手足口病,其實大多數癥狀都是自限性的,只要護理得當、早期隔離,大多患兒一周左右能順利恢復。日常防護、科學飲食、良好衛生習慣,幫孩子搭起一道強有力的健康屏障。最終,每個家庭都能在平和心態下陪娃安然度過這段“小麻煩”時期。
希望大家對它多一分了解,生活少一分擔心。
參考文獻
- Ho, M.-S., Chen, E.-R., Hsu, K.-H., Wu, S.-Y., Tsai, S.-F., Wang, J.-R., ... & Shih, S.-R. (1999). *An epidemic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Taiwa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1(13), 929-935.
- Zhu, F.C., Liang, Z.L., Meng, F.Y., et al. (2014). *Efficacy,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n enterovirus 71 vaccine in Chin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0(9), 818-828.
什么是手足口?。??
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小朋友突然發了點輕微的燒,嘴巴兩側又說有點疼,家長還以為吃壞了東西。其實,這很可能和手足口病有關。手足口病是一種主要發生在五歲以下兒童中的病毒性感染,最常見的元兇是柯薩奇病毒和腸道病毒71型。
說起來,這些病毒喜歡在人群密集、接觸頻繁的地方藏身,比如幼兒園。一位三歲的男孩,最近開始高溫天氣咳嗽,家長發現他手掌上也起了小皰疹,這才想到是手足口病。
需要注意,很多時候剛剛出現的癥狀并不典型,容易和普通感冒混淆。但手足口病比感冒麻煩一點——不僅有發熱,疼痛,皮疹,還很容易交叉感染別的小朋友。
主要特征 | 說明 |
---|---|
多發人群 | 5歲以下兒童 |
高發季節 | 春末夏初 |
典型癥狀 | 發熱、口腔皰疹、手足皮疹 |
皮疹長什么樣???
很多媽媽會問,怎么區分手足口病的皮疹和普通皮疹?
實際上,手足口病的皮疹有自己的“名片”——剛出現時是針尖大小的小紅點,之后發展為小水皰,而且多半不癢。
- 手掌、腳掌:常見小水皰,不易破。
- 口腔內:多為潰瘍,導致說話和進食時疼痛。
- 肛門、膝蓋處:有時也會見到皰疹。
有一位4歲的女童,手指上出現數個透明水泡,舌頭中間也有幾個潰瘍,說話有些不清楚。這個例子其實不少見。
需要分清,皮疹通常不會留疤,而且一般一周內自行消退,不用特殊處理,但要防止抓撓引發感染。
手足口病的來路:到底怎么傳染???
- 飛沫傳播: 咳嗽或打噴嚏形成的飛沫容易把病毒帶到周圍空氣中,尤其在密閉的空間更容易傳播。
- 接觸傳播: 玩具、餐具等表面殘留的分泌物,孩子摸過之后揉臉、吃手,病毒也能趁機進入體內。
- 糞口傳播: 換尿布不勤洗手,或者孩子亂摸之后吃東西,也容易把病毒帶進口中。
小朋友免疫力還不夠成熟,所以容易被病毒“偷襲”,而成年人雖然通常癥狀不明顯,卻可能成為無聲“搬運工”。需要家長特別注意衛生管理,預防“二次中招”。
怎么在家護理?癥狀緩解有妙招 ??
- 皮膚護理: 每天用溫水擦拭患兒皮膚,少用刺激性強的清洗劑。勤換床單、衣物,保持皮膚干爽。
- 口腔護理: 選擇軟毛牙刷,刷牙動作要輕。口腔潰瘍時可用淡鹽水漱口,緩解疼痛。
- 降溫: 如果發熱可以用溫水擦拭或遵醫囑服用退燒藥。避免捂被子或過度保暖。
- 警惕并發癥: 出現持續38.5°C以上高熱、持續嘔吐、四肢抖動等癥狀要立刻就醫。
有一位兩歲的女嬰,發熱三天后出現手心數個小水泡。家長根據醫生建議,用溫水幫其清洗雙手,每天換一次衣服,幾天后皮疹明顯好轉。由此可以看出,妥善護理對恢復幫助很大。
- 用剪短的指甲防止孩子抓撓皮疹。
- 避免給孩子洗熱水澡,以防燙傷皮膚。
家有患兒,怎么防止傳染家人???
- 空間隔離: 患兒最好單獨休息一間房,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
- 公用物品分開: 患兒用的碗筷、毛巾要和家人分開,及時消毒。
- 環境清潔: 玩具、門把手等高頻接觸物表面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
- 垃圾及時處理: 尿布、紙巾等用品建議用密封袋封裝,馬上丟棄。
一位7歲小學生被診斷為手足口病后,父母用75%酒精擦拭玩具并分餐,三天后家中其他成員沒有被感染。
這說明家庭防護做得好,確實可以有效保護家人健康。
恢復期飲食怎么安排???
患兒生病期間不想吃飯、嘴痛,其實可以通過調整飲食來幫忙。一些適口軟爛、溫和的食物是不錯的選擇。
食物種類 | 具體功效 | 食用建議 |
---|---|---|
米糊或面片湯 | 補充能量,易吞咽 | 溫熱食用,每次少量多餐 |
香蕉泥 | 潤滑腸胃,幫助吸收 | 可以攪碎成泥狀 |
蛋花粥 | 優質蛋白,修復組織 | 避免放辣和刺激調料 |
溫水 | 補充水分,預防脫水 | 頻繁小口慢喝 |
手足口病能預防嗎?做對這幾件事 ??
- 勤洗手: 外出、如廁、吃飯前都要用流水和肥皂認真洗手,尤其是孩子要養成依賴洗手的好習慣。
- 規律消毒: 家里的玩具、光滑表面建議每周清洗消毒,尤其是進入高發季節時。
- 接種疫苗: 腸道病毒71型疫苗可顯著降低重癥風險,為孩子健康增添保障[2]。
- 合理飲食: 新鮮水果和蔬菜能夠增強免疫力,平時多給孩子變換不同食材,飲食均衡也很重要。
說到手足口病,其實大多數癥狀都是自限性的,只要護理得當、早期隔離,大多患兒一周左右能順利恢復。日常防護、科學飲食、良好衛生習慣,幫孩子搭起一道強有力的健康屏障。最終,每個家庭都能在平和心態下陪娃安然度過這段“小麻煩”時期。
希望大家對它多一分了解,生活少一分擔心。
參考文獻
- Ho, M.-S., Chen, E.-R., Hsu, K.-H., Wu, S.-Y., Tsai, S.-F., Wang, J.-R., ... & Shih, S.-R. (1999). *An epidemic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Taiwa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1(13), 929-935.
- Zhu, F.C., Liang, Z.L., Meng, F.Y., et al. (2014). *Efficacy,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n enterovirus 71 vaccine in Chin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0(9), 818-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