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智慧的眼鏡:如何預防高度近視引發的視網膜脫離
下班高峰地鐵上,一位戴著很厚眼鏡的年輕人努力辨認手機上的小字,偶爾皺眉,好像對突如其來的飛蚊感到些許困惑。其實,越來越多的人正被高度近視困擾,而"視網膜脫離"這個詞,也許比我們想象得更近。每天用眼時間的增加,視力健康成了新的焦點。為什么有些人到了三四十歲總覺得看東西有“影子”?高度近視的背后,隱藏著哪些值得留心的風險?下面一起來了解。
01. 高度近視是怎么形成的?都有哪些麻煩? ??
簡單來說,高度近視指的是近視度數在600度以上,或者眼軸長度明顯超過常人。有點像照相機鏡頭過度拉長,聚焦能力變差,圖像在視網膜前就成了,遠處景物怎么都模糊不清。
形成高度近視的原因,除了家族遺傳,還有長期近距離用眼,比如長時間盯著書本、電腦或者手機。不分晝夜刷劇、做作業、碼代碼,日積月累下來,眼球拉長,近視度數節節攀升。
危害主要在于,高度近視讓眼球壁變薄,視網膜變得脆弱,容易出現一些"小麻煩"——不僅容易有飛蚊癥、視疲勞,視力也比普通近視人群更容易波動。而更嚴重的風險,就是視網膜脫離等并發癥,這絕不是簡單換副近視鏡就能解決的問題。
02. 視網膜脫離到底是什么?會有什么表現? ??
視網膜是眼睛內部像“膠片”一樣接收光信號的薄層結構。當這層"膠片"不起作用,或者與下方組織分開,醫學上叫做“視網膜脫離”。最常見的類型叫“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簡單來說,就是視網膜上裂了個口,液體滲進去導致分層。
階段 | 常見癥狀 | 生活例子 |
---|---|---|
早期 | 偶爾飛蚊、輕微閃光感 | 晚上關燈時突然覺得眼前有小蟲或黑影飄過 |
進展期 | 明顯視野缺損、黑影增多 | 看東西的時候,某個方向像被幕布擋住部分視野 |
晚期 | 嚴重視力下降、中心視力喪失 | 比如看人臉總有一塊模糊“掉漆”,甚至失明 |
別忽視: 視網膜脫離早期只有輕微飛蚊感或閃光感,很難察覺。但中、晚期癥狀發展很快,有人半天視力就明顯下降。
例子:有位52歲男士,突然發現眼前有大片陰影,幾小時內視力幾乎消失,后來確診就是視網膜脫離。
03. 為什么高度近視更容易引發視網膜脫離???
- 眼軸過長,讓眼球“小宇宙”受拉扯
高度近視患者眼軸變長,等于把氣球拉大。結果?薄而脆弱的視網膜就像被“撐”薄的氣球表皮,容易出現裂口。醫學研究(Mitry et al., 2010)表明,高度近視人群患視網膜脫離的風險比正常人高7-10倍。 - 玻璃體變性,視網膜更易“松動”
用眼時間長容易加速玻璃體老化、液化。玻璃體本是“果凍狀”結構,老化后收縮、拉拽視網膜,更容易拉裂本來就偏薄的部位。 - 視網膜“自愈力”較差
高度近視眼中的營養供應變差,組織修復能力也跟著下降,修復裂孔的機會變小,脫離得“無聲無息”。
04. 日常生活怎么做,能幫忙預防????
- 多向遠眺、保證光照 早上或者傍晚散步30分鐘,看遠處的樹、樓宇,對緩解眼部疲勞很有幫助。
- 科學用眼,注意休息 永遠不要在黑燈瞎火里玩手機! 用電腦、看書45分鐘后,抬頭望遠或閉目5分鐘。
- 飲食選用有益眼睛健康的食物
食物 具體功效 食用建議 深綠色蔬菜(菠菜、油麥菜) 富含葉黃素,保護視網膜 每天1-2碟 雞蛋 含有維生素A和葉黃素 一星期吃4-5個更有好處 三文魚等深海魚 Omega-3脂肪酸有助延緩視力衰退 一周1-2次 藍莓、獼猴桃等水果 抗氧化增強眼部血管健康 早上加餐或下午茶嘗試一小碗 - 避免劇烈撞擊和眼外傷 有高度近視的人,可以嘗試戴護目鏡參加球類運動,減少意外風險。
- 運動適度,不要劇烈顛簸 跳水、蹦極這種強力抖動動作,近視超600°建議和朋友歡樂圍觀,但盡量不親自嘗試。
05. 為什么說定期眼部檢查很關鍵???
很多人覺得等到視力模糊再查眼睛就行。其實,視網膜脫離早期常常只有輕微飛蚊、短暫閃光感,容易被忽略。等視野出現黑影,有時損傷已經比較大,甚至需要緊急手術治療。
一位36歲女性,每年堅持檢查,醫生一次意外發現她視網膜上有微小裂孔,及時用激光封閉,避免了脫離。
這個例子的價值在于,早發現,早干預,常常比補救更輕松。
06. 未來新技術會怎么幫我們???
隨著醫學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研究致力于高度近視和視網膜脫離的早期預警和精準防治。比如,AI輔助的眼底照片分析,能自動篩查微小裂孔和病變。更微創、更安全的激光治療,也正逐步普及?;驒z測、藥物干預等新方向,未來有望幫助更早識別高風險人群,讓干預措施更有針對性。
說起來,視力健康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高度近視的朋友,好習慣加定期檢查,是目前最實在、最靠譜的策略。
參考資料(APA 格式)
- Rose, K.A., Morgan, I.G., Ip, J., Kifley, A., Huynh, S., Smith, W. et al. (2008). Outdoor activity reduces the prevalence of myopia in children. Ophthalmology, 115(8), 1279-1285.
- Mitry, D., Charteris, D.G., Fleck, B.W., Campbell, H., & Singh, J. (2010). The epidemiology of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Geographical variation and clinical associations.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94(6), 678-684.
- Deng, L., Pang, Y., & Ma, A. (2021). Myopia-related retinal detachment: Pathogenesi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gical procedures. Frontiers in Medicine, 8, 710110.
- Errera, M.-H., & Michaelides, M. (2017). Retinal detachment and myopia: The role of the vitreous and vitreoretinal interface. 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 56, 8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