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高血壓:看似陌生的“成人病”
下午放學,操場還有不少剛踢完球的學生。你可能沒想到,運動場外,有一群少男少女正在為高血壓做定期隨訪。這事兒聽著有些意外,高血壓不是成年人,甚至是中老年人才多發嗎?其實,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正在經歷“成人病”的困擾。如果你的身邊有孩子或者正值青春期,也許本篇內容會讓你重新認識高血壓這件事。
01 什么是青少年高血壓?
青少年高血壓指的是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一般指18歲以下)的血壓水平超過了同年齡、同性別、同身高組人群的95百分位標準線。和成人高血壓不同,青少年的高血壓判定標準不是一個固定數值,而是通過生長發育的參考曲線綜合判斷。
年齡 | 高血壓界定方式 |
---|---|
6~12歲 | 同年齡、同性別、同身高95百分位以上 |
13~17歲 | 同組百分位標準 |
18歲及以上 | 成人標準 ≥140/90 mmHg |
初期癥狀往往非常輕微,幾乎不影響日常生活,有時只是體育課后偶爾感到頭暈,或者體檢時“血壓偏高”,但很快又正常。大部分家庭也就此放下了警惕。其實,這些細微的信號正是身體“敲響的小警鐘”。
02 數據與現狀:不是個案
- 一項覆蓋中國近20萬學生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青少年高血壓患病率在逐年上升。
- 2017年Lancet雜志報告,中國7~17歲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已接近6%,部分地區甚至超過10%。(Wang et al., 2017)
- 美國青少年高血壓發病率在3.7%左右,也呈現緩慢上升趨勢。(Flynn et al., 2017)
有一位16歲的高中男生,學習壓力大、常熬夜,體檢兩年血壓都輕度升高,父母以為青春期波動沒大礙。三年后,他出現了持續性頭痛,醫院檢查發現腎功能也有所異常。這個例子提醒,青少年的高血壓絕不是小事,不能當作“發育正常波動”而忽視。
03 是什么在“偷偷”提高血壓?
說起來,青少年高血壓常與日常習慣和社會壓力有關。主要誘因有以下3類:
- 飲食偏咸、熱量高 ?? 比如愛吃薯片、方便面、重味下飯菜。高鈉和高熱量攝入,與高血壓發病風險相關。(He & MacGregor, 2010)
- 運動缺乏 ??? 很多青少年升學壓力大,每天基本坐著,課外活動時間少,心肺功能下降,血管彈性會變差,血壓也容易升高。
- 情緒壓力大 家庭、學校雙重壓力,容易導致失眠或情緒波動。長時間的精神緊張,會驅動交感神經系統,使血壓長時間居高不下。
另外,體重超標也是青少年高血壓的“加速器”。數據顯示,超重兒童青少年高血壓發病率明顯高于體重正常同齡人。
04 遺傳因素:隱形的“高危信號”
有些青少年,即使生活習慣很健康,依然會查出高血壓。這時,遺傳因素可能是“幕后推手”。如果父母或近親有高血壓史,下一代的高血壓風險明顯增高。研究發現,父母一方患有高血壓,子女中高血壓患病率大約是一般青少年的2倍;如果雙親都有,這個風險還會進一步上升。(Xi et al., 2014)
還有一些特殊的遺傳?。ㄈ缒I小球疾病、內分泌問題)也可能導致繼發性高血壓。如果家里有類似病史,青少年體檢尤其不能大意。
05 心理健康和高血壓,居然有關?
除了遺傳和生活習慣,心理壓力也是青少年高血壓的重要影響因子。持續的焦慮、緊張、失眠,會推進體內激素變化(比如腎上腺素升高),讓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偶爾“上火”不會造成長久負擔,但頻繁熬夜、對考試壓力過大,長期下來很難不讓身體吃苦頭。
這提醒咱們:情緒健康管理可以說就是身體健康的“安全閥”。青少年階段,除了成績,要重視睡眠、社交和興趣愛好,生活越平衡,血壓才不容易出問題。
06 如何預防和管理青少年高血壓?
青少年高血壓存在防與治的空間,關鍵在于養成科學的生活習慣和規律。下面整理了簡單易行的建議:
- 新鮮水果蔬菜 ?? :有助于補充鉀元素,幫助調節體內鹽分平衡。每天可以多攝入綠葉蔬菜、孩子喜歡的水果如蘋果、橙子等。
- 優質蛋白食品 ?? :如牛奶、雞蛋、豆制品,這些有助于身體發育,也能穩定血壓波動。
- 規律有氧運動 ?? :建議每天鍛煉30-60分鐘,比如跑步、游泳、快步走。鍛煉能改善血管彈性,對血壓控制很有好處。
- 保證睡眠 :青少年建議每天7~9小時充足睡眠。作息規律,減少熬夜。
- 心理疏導 :學業繁忙時,也要適當休息和放松??梢月犦p音樂、讀自己喜歡的書或與朋友聊天來減壓。
如果青少年出現持續血壓升高、頻繁頭暈、視物模糊、胸悶或肢體無力,或者有家族史時發現血壓異常,最好到正規醫院兒科或心內科進行專業評估。
對于已有高血壓診斷的青少年,按醫囑定期隨訪和調整方案是預防并發癥的關鍵一步。
高血壓不再專屬“大人圈”,青少年也可能被這位“不速之客”找上門。不過好在,大部分青少年高血壓只要及時發現、合理干預,都能逐步恢復到健康軌道。實際生活中,不強求完美,但點滴習慣改變、一次次自我關注,對未來會有很大的回報。如果你關心身邊的成長中的孩子,不妨試試看,和他們一起養成低鹽飲食、愛運動、多溝通的好習慣。
- Wang, Z., Chen, Z., Zhang, L., et al. (2017). Statu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 2012–2015. Circ Res, 121(6), 695–703.
- Flynn, J. T., Kaelber, D. C., Baker-Smith, C. M., et a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140(3), e20171904.
- He, F. J., & MacGregor, G. A. (2010). Reducing population salt intake worldwide: from evidence to implementation.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52(5), 363-382.
- Xi, B., Zong, X., Kelishadi, R., et al. (2014). Family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pre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ONE, 9(4), e9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