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疣:那些你不知道的傳染途徑與有效治療方法
01 什么是扁平疣???
忙碌生活里,偶爾會在鏡子前發現皮膚上冒出一兩粒小丘疹,平平的,不太起眼,跟皮膚顏色差不多。很多人覺得不痛不癢,索性不管。其實,這種不大起眼的“新朋友”,可能就是扁平疣。
扁平疣(flat wart)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皮膚病變,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它以小而平坦、略高于皮膚、形狀規則或不規則的丘疹為主要表現。一般常見于面部、手背和前臂,青少年和年輕人是高發人群。不過,不要誤會,成年人也有可能中招。
TIPS: 早期扁平疣多為輕微、偶爾出現的小粒疹,不易察覺,通常也不會自覺疼痛或不適。
02 扁平疣從哪里來?主要特征有哪些???
說起來,扁平疣背后的“元兇”是一種叫人乳頭瘤病毒(HPV)的病毒。病毒進入皮膚淺層細胞后,細胞生長變得不受控制,于是就形成了肉眼可見的疹子。這時候,它可能就像突然冒出的“小麻煩”,不請自來。
特征 | 具體表現 |
---|---|
外觀形態 | 略高于皮膚,表面光滑,形狀可為圓形或多邊形 |
顏色 | 多接近膚色,也可能稍深或微紅 |
分布位置 | 常見于面部、手背和前臂等暴露部位 |
發病人群 | 多見于青少年及年輕人,兒童偶有 |
臨床觀察發現,部分患者因皮膚輕微受傷、刮擦后疹子數量增多,這和HPV感染后的細胞易受機械刺激有關(Sterling et al., 2001)。
小貼士: 和“青春痘”不同,扁平疣通常不紅腫、無粉刺頭,早期不容易察覺。
03 扁平疣會怎么傳播?這些途徑別小看!??
- 皮膚直接接觸: 日常握手、皮膚碰觸等都有可能讓病毒“搭個順風車”傳播。比如,18歲的學生小李,打籃球后經常和隊友擊掌,過了一段時間,手背和前臂出現了十幾顆小丘疹,后來確診為扁平疣,醫生判斷可能是體育活動中直接接觸導致。
- 間接接觸傳播: 例如共用毛巾、臉盆、剃須刀等,也可能沾上病毒。家人共用一塊毛巾,導致多個家庭成員相繼長出類似皮疹,也不是罕見。
- 皮膚破損時期: 如果皮膚本身有微小傷口,或者長時間頻繁抓撓(比如瘙癢后無意抓傷),會讓HPV更容易入侵。
別忽視: 雖然不是每次接觸都會感染,但如果家人或同學間有扁平疣患者,還是建議避免物品混用,尤其在免疫力較弱時。
04 一些常見誤區:別讓誤會影響判斷??
- “只有小孩會得”: 實際上成人也可能發生。扁平疣并不是什么“青春期專利”。
- “長了就是不干凈”: 并不是個人衛生不夠才會得扁平疣,主要還是感染病毒有關。即使十分愛干凈的人,也可能因為微小損傷暴露感染源而中招。
- “只要不痛就不用理”: 雖然早期多無明顯不適,但長期反復、數量增多、外形影響美觀,還是建議盡早干預。
- “涂點藥膏就好”: 隨意使用激素類藥物可能加重病情。扁平疣對常規消炎藥或激素膏通常沒什么作用,建議專業咨詢后選擇治療方案。
這個部分希望大家放下焦慮,也別因誤解而延誤就醫。
05 治療選擇有哪些?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治療方式 | 機理與效果 | 適用人群 | 可能不適 |
---|---|---|---|
外用藥物療法 | 比如維A酸霜、5-氟尿嘧啶等,促使異常細胞脫落 | 皮疹較少、面積小的患者 | 過敏性皮膚慎用 |
冷凍治療(液氮冷凍) | 低溫破壞感染區域細胞,允許新生健康皮膚 | 多發或面積稍大者 | 部分人短期內有輕微疼痛或水皰 |
激光、手術等物理療法 | 針對頑固單個或少數較大疣體 | 單發、局部扎堆的患者 | 術后注意防感染和色素沉著 |
免疫增強治療 | 提高病毒清除能力,如干擾素類藥物 | 病程長、局部多發而復發者 | 妊娠期、特殊病史人群需慎用 |
友情建議: 有28歲男性患者,面部多處扁平疣,曾自行購藥處理,進展緩慢后到醫院接受冷凍+維A酸外用,最終順利改善。這個例子說明,及時科學就診很重要。
06 預防與自我保護,這樣做有幫助 ??
以下方法來自皮膚科醫學共識和國際指南推薦,都是生活中可以具體操作的建議:
- 從不混用個人物品開始: 建議毛巾、剃須刀、浴巾等物品每人一套,減少間接病毒傳播風險。
- 日常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果: 西蘭花、柑橘類、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可以幫助皮膚維持屏障功能,增強對病毒的抵抗力。例如:早餐一杯橙汁、午餐加一道炒西蘭花都是不錯的選擇。
- 手部有小創口時注意保護: 洗手后擦干,偶有破皮可局部使用創口貼,減少病毒通過傷口入侵的概率。
- 偶爾曬曬太陽: 適當日曬可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幫助改善皮膚防御力。不過,防曬措施不要忽略。
- 提高免疫力: 合理作息、避免持續熬夜,運動后注意休息。飲食方面可適當增加優質蛋白攝入,如魚類、雞蛋、牛奶等,這些都有助于免疫細胞健康。
- 如果皮膚疹子反復不消,建議及時皮膚科就診: 選擇正規醫療機構,由醫生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個性化治療,而不要依賴網絡流傳的偏方。
?? 小結: 預防其實就是從細節做起,養成分清專用物品的習慣,飲食多樣,別讓免疫力“掉鏈子”。
文獻參考 ??
- Sterling, J.C., Handfield-Jones, S., & Hudson, P.M. (2001).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utaneous warts.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44(1), 4-11. DOI
- Bruggink, S.C., Gussekloo, J., Berger, M.Y., Zaaijer, H.L., Assendelft, W.J.J., & de Waal, M.W.M. (2013). Epidemiology of cutaneous warts in primary schoolchildren: the HAVOC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68(1), 172-179. DOI
- McGinley, K.J., & Leyden, J.J. (1976).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skin: Recent advanc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5(4), 566-569. 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