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癥全解析:你是不是也在默默承受干澀的痛苦?
01 日常場景里的“隱形小毛病”
工作到半下午,總感覺眼前一陣模糊,拿出紙巾輕輕按一按眼角,反而覺得更澀了。打開手機、面對電腦,眼里那點水分仿佛越來越不好使。大多數人可能會以為只是沒休息好,可這些干澀大多不是偶然。有時候干眼癥來了,最早的感覺就像是空氣里突然多了點沙子,但你總解釋成“最近太累”。
干眼問題,剛開始時往往很低調,讓人分不清是疲勞還是生病。其實,及時識別這些小信號,能幫我們省去不少后續麻煩。
02 干眼癥到底是什么?
干眼癥,本質上就是眼睛表面缺少維持濕潤的淚液或淚液蒸發太快造成的。淚液不只是水,它還包含油脂和蛋白成分,就像保護膜一樣維持著角膜的健康。當淚液系統出問題,無論是淚腺分泌減少,還是結膜表面蒸發量增多,都會讓眼球表面變干,結果就是我們感受到的干澀、疲勞等一系列不適。
類型 | 主要特征 |
---|---|
分泌型干眼 | 淚液分泌量減少,常見于年齡增長或自身免疫疾病 |
蒸發型干眼 | 淚膜蒸發過快,多與長期用眼或環境有關 |
混合型干眼 | 分泌減少和蒸發都存在,是最常見類型 |
03 干眼癥常見癥狀怎么分辨?
- 輕微/偶發期:
- 眼睛偶爾感到發澀或發緊
- 眨眼頻率增多
- 高強度用眼后,短時間內眼部不適
- 持續/加重期:
- 眼部持續干澀、灼燒感
- 感覺有異物但揉不掉
- 視力間歇性模糊
- 光線較強時容易畏光流淚(反射性淚液)
有位38歲的白領女性,在辦公室里長期面對電腦,剛開始只是偶爾出現眼部干澀,用點眼藥水就緩解。后來干澀持續了一天到晚,甚至出現了視物模糊和灼熱感。她的情況說明,輕微不適若長期被忽略,很可能慢慢走向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04 為什么會得干眼癥?
- 年齡增加:
年紀越大,淚腺功能自然變得差一些。60歲以上人群中干眼癥的發病率遠高于年輕人[1]。 - 長期盯屏幕:
電腦、手機、平板是現代人的“第三只眼”。盯著屏幕時我們眨眼次數減少,眼表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變長,水分快速散失。 - 環境因素:
空調房、干燥氣候、高粉塵環境(如工廠)都會加速淚液蒸發。 - 激素與系統性疾?。?/strong>
女性激素波動(如絕經期)、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影響淚腺和相關腺體功能。 - 隱形眼鏡佩戴:
長時間佩戴隱形眼鏡影響到淚膜結構,讓淚液流失速度增加。 - 用藥因素:
一些長期用藥(如抗抑郁藥、抗過敏藥)也可能讓淚腺受抑,進而增加干眼風險。
05 干眼癥怎么查出來?
目前,眼科日常門診會通過多種檢查:
- 主觀癥狀問診 :醫師會詢問眼部干澀史、是否有脹痛、異物感、夜間不適等。
- 裂隙燈下檢查 :觀察淚膜和結膜表面,判斷是否有角膜損傷等。
- 淚液分泌測試 :斯氏試紙(Schirmer試驗)可判斷淚腺分泌功能。
- 淚膜破裂時間測量 :用染色滴液后,測定淚膜在眨眼后保持的時間。
06 自助緩解方法與管理建議
如果被干眼癥困擾,日常自我管理有不少辦法:
工具 | 作用 | 操作要點 |
---|---|---|
人工淚液 | 補充淚液,緩解干澀 | 一天3-4次,避免含防腐劑產品長期使用 |
熱敷 | 幫助瞼板腺通暢 | 溫熱濕毛巾閉眼熱敷5-10分鐘 |
適度眨眼 | 刺激淚液均勻分布 | 有意識每工作40分鐘,休息10分鐘并閉眼 |
07 生活小細節,幫你遠離干眼困擾
- 多補水食物: 如黃瓜、西瓜、番茄,幫助維持全身水分平衡,每天建議進食豐富新鮮蔬果。
- 深海魚/堅果: 含有豐富歐米伽-3脂肪酸,有研究表明可改善淚膜穩定性,每周進食2-3次三文魚、核桃等(Stanga et al., 2013)。
- 空氣加濕: 室內濕度50%左右更有利于眼部舒適,干燥冬季可適當用加濕器。
- 定期休息: 讀書、寫字或用電腦每1小時主動休息10分鐘,遠眺窗外,減少眼壓負擔。
- 選擇綠色植物點綴: 室內多一點綠色植物,有助于視覺疲勞緩解。
最后,再聊幾句
其實,每個人都有被眼睛“鬧情緒”的時候。干眼癥不是特別罕見,也并不可怕。主動關心自己的用眼習慣,多花些心思在細節里,能讓這份干澀早點離開。如果身邊有人經常喊眼睛不舒服,不妨把這些方法悄悄分享出去,幫他們早一點找回清晰與舒適。
參考文獻
- Craig, J. P., et al. (2017). TFOS DEWS II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Report. The Ocular Surface, 15(3), 276-283. (https://doi.org/10.1016/j.jtos.2017.05.008)
- Stapleton, F., et al. (2017). TFOS DEWS II Epidemiology Report. The Ocular Surface, 15(3), 334-365. (https://doi.org/10.1016/j.jtos.2017.05.003)
- Stanga, P., et al. (2013). Omega-3 fatty acids and dry eye syndrom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5), 385–39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467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