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說在公交上、辦公室、孩子上學放學時會出現交叉感染,其實就是因為流感與普通感冒都擅長通過空氣飛沫和間接接觸傳播。
- 飛沫簡單的日常改變就能大大降低風險 -->
05. 如何降低感染風險?實用防治與保健小攻略
其實,沒有什么神秘的“免疫神器”,做好基礎的防護,才能讓病毒無跡可尋。
方法 具體操作 流感疫苗接種 ?? 功效:能有效降低感染與重癥風險。
建議:每年秋季接種當季疫苗,兒童、老人、慢病患者尤其推薦。勤洗手 ?? 功效:洗手能減少手部病毒,切斷接觸傳播鏈。
建議:外出回家、飯前便后、接觸公共物品后都要用流水與肥皂清洗。新鮮蔬果 ?? 功效:補充維生素C,增強抵抗力。
食用建議:每天蔬菜水果搭配,橙子、西紅柿都不錯。足夠睡眠 ?? 功效:維持身體自我修復,提高免疫力。
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以上睡眠。適量運動 ?? 功效: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免疫系統識別病毒。
建議:一周3次以上輕度鍛煉,比如快走、騎車。?? 世界衛生組織倡導“豐富多樣飲食,保持合適鍛煉和睡眠,有助于增強天然免疫防線”[3]。- 出現輕度癥狀時:多喝溫水、適度休息有助緩解。民間常喝的淡姜湯有助溫潤咽喉,但別依賴單一偏方。
- 藥物使用:普通感冒對癥處理即可,流感重癥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及時用特定抗病毒藥物,越早越好。
06. 哪些表現應當警惕?判斷是否需要就醫
雖說大部分感冒都能自愈,但也有重要信號提示要及時求助專業醫生。
- 高燒持續三天以上或復發(特別是達39℃以上)。
- 呼吸急促、喘不上氣,甚至有胸痛或唇指發青的表現。
- 頻繁嘔吐、無法喝水進食,有明顯脫水風險。
- 精神反應異常(尤其是兒童或老人出現嗜睡、驚厥、意識混亂)。
- 原有慢性病明顯加重,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續升高。
?? 出現上述情況時,建議盡早到正規醫院呼吸門診或內科就診。如伴有基礎疾病、孕期、嬰幼兒或年長者發熱,更要小心對待。說起來,及時就醫并不代表“草木皆兵”,而是對身體做一次必要的“檢修”。平時學會辨別這些警示信號,能避免小問題拖成大麻煩。
參考文獻
- Boone, S. A., & Gerba, C. P. (2007). Significance of fomites in the spread of respiratory and enteric viral disease.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73(6), 1687–1696.
- Thompson, W. W., Shay, D. K., Weintraub, E., Brammer, L., Cox, N., Anderson, L. J., & Fukuda, K. (2003).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influenza an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89(2), 179–186.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Healthy die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althy-di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