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與轉氨酶升高:探尋背后的原因與治療之道
"前陣子體檢,查出轉氨酶有點高,B超還說是脂肪肝。這是不是很嚴重?"——每當相似的話題在飯桌或微信群被提起,周圍總會有人一驚一乍。脂肪肝,看起來沒啥癥狀,真正影響健康的時候,往往已經悄悄發展。不少人有點困惑,這個“小麻煩”到底從哪冒出來?會帶來什么后果?怎樣才能避開風險,讓肝臟健康一點?
01 脂肪肝:隱秘的健康殺手
簡單說,脂肪肝就是肝臟細胞內脂肪異常堆積。這個現象在現在其實不稀奇——根據近年國內外流行病學調查,城市成年人中接近四分之一被查出脂肪肝[1]。大多數人初期沒有任何感覺,生活照常。就像屋角悄悄堆積的灰塵,不去細查根本不易發現。
不過,脂肪肝如果任其發展,風險絕不小。它可能演變為肝炎、肝纖維化,甚至進一步發展成肝硬化。因此,這種“靜悄悄”的問題,其實藏著大隱患。
02 轉氨酶升高的信號:身體在報警
轉氨酶是一組肝臟細胞代謝必需的酶。體檢報告里常見的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屬于最常用的肝臟健康“風向標”。正常時,這些酶主要待在肝細胞里,僅少量流入血液??墒钱敻渭毎軗p或發炎,就會釋放大量轉氨酶到血液中,讓數值“飆車”。
常見升高表現:
- 輕度升高時幾乎沒有不適;
- 數值明顯升高時,可能出現持續乏力、食欲變差或消化功能下降等癥狀;
- 極少數情況下會有右上腹隱約脹痛。
轉氨酶狀態 | 可能的信號 |
---|---|
正?;蜉p度升高 | 幾乎無癥狀,偶有輕微乏力 |
中-重度升高 | 持續乏力、右上腹隱痛、消化不適 |
03 脂肪肝的成因大揭秘
脂肪肝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大部分時候,它和生活習慣悄悄掛鉤,也跟年齡、其他慢性病甚至遺傳因素有關。
1. 飲食習慣
高熱量、高脂肪飲食是很多都市人的日常。不管是外賣里的炸雞、奶茶,還是年夜飯上的大魚大肉,都會讓肝臟不知不覺背上脂肪的“包袱”。
2. 缺乏鍛煉
久坐、運動不足會影響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比如有一位43歲的女教師,平時課堂工作繁忙,外加家務纏身,運動時間少,體重逐年上升。最終例行B超意外查出脂肪肝,這說明生活節奏與健康狀態密不可分。
3. 慢性疾病易感
有高血壓、2型糖尿病或肥胖的朋友,脂肪肝風險顯著增加。研究顯示,肥胖人群脂肪肝的發生率能提高到50%甚至更高[2]。
4. 遺傳和藥物
部分遺傳因素以及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激素類、某些降脂藥物)也會干擾肝臟脂類代謝。
04 轉氨酶升高背后的罪魁禍首
那么,脂肪肝到底怎么讓轉氨酶升高?其實,關鍵在于“脂肪負擔”讓肝細胞變脆弱。脂肪堆積后,肝細胞受到慢性刺激,就好比倉庫長期堆滿貨物,安全隱患增多。一旦有點小損傷,這些細胞更容易破裂,轉氨酶就大量進入血液。
機制 | 說明 |
---|---|
肝細胞損傷 | 脂肪沉積使肝臟易受氧化應激及炎性損傷,細胞膜通透性增強,轉氨酶逸出 |
炎癥反應 | 肝內慢性炎癥激活,導致轉氨酶升高 |
研究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肝功能出現異常的比例高達40%~70%[3]。不過,僅憑轉氨酶高低不能“斷定”肝臟損傷程度,還是需要結合B超、彈性成像等多項檢查。
05 有效治療,走出脂肪肝困境
面對脂肪肝,能否逆轉?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行動及時,多數早期脂肪肝和輕中度轉氨酶升高,通過生活方式改善完全可以恢復正常。醫學上,目前藥物治療不作為首選,多數情況要靠“管住嘴,邁開腿”。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優質蛋白??蛇x如燕麥(有助降低血脂)、豆制品(增加膳食纖維)、深綠色蔬菜(豐富維生素)。
建議每周至少150分鐘(如快走、游泳、騎行),分多次進行,幫助分解肝臟脂肪,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對于糖尿病/嚴重肥胖等合并慢性病的患者,醫生可能會根據情況選擇輔助藥物(需遵醫囑)。
06 預防脂肪肝的生活方式:從今天做起
“想讓體檢表里肝臟項都是正常分數,有沒有一些實在的方法?”其實,預防脂肪肝及輔助轉氨酶控制,關鍵在于逐步養成健康的生活模式。
生活習慣 | 具體方法及建議 |
---|---|
增加膳食纖維 | 全谷物如糙米燕麥,可促進脂肪代謝,建議早餐可選燕麥粥或雜糧面包。 |
豐富蔬果攝入 | 每日確保攝入多樣化蔬菜和水果,如綠色葉菜、柑橘、藍莓等,有益肝細胞修復。 |
優選健康脂肪 | 適量食用橄欖油、深海魚類(如三文魚、沙丁魚),幫助降低肝內脂肪積聚。 |
規律鍛煉 | 每周適度有氧鍛煉3-5次,每次30分鐘左右??山Y合步行、慢跑、游泳等。 |
保證睡眠 | 睡眠質量和肝代謝密切相關,推薦成年人每晚7-8小時。 |
何時需要就醫?
如果出現持續食欲減退、體重短期下降、皮膚發黃或肉眼尿色加深這些新癥狀,不要再猶豫,及時請消化專科做評估,尤其有慢性基礎病的朋友要更加謹慎。
適合選擇大型綜合醫院或??漆t療機構,便于多方檢查和跟蹤隨訪。
參考文獻
- Younossi, Z. M., et al. (2019). Global 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eta‐analytic assessment of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outcomes. Hepatology, 64(1), 73-84.
- Bellentani, S., et al. (2010). 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Digestive Diseases, 28(1), 155-161.
- Chalasani, N., et al. (2012).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Practice Guideline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Hepatology, 55(6), 200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