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成人百日咳:不典型癥狀的警示與應對策略 | 健康指南
01 成人也會得百日咳?其實很常見 大家往往以為百日咳是小孩子專有的疾病。在現實生活中,成年人感染百日咳的比例其實并不低。一項歐洲流行病學研究顯示,15%以上的長期咳嗽成年人最終被發現是感染了百日咳 (Cornia et al., 2010)。 由于成年人的免疫力、接種史以及生活環境和兒童不同,感染后往往不會出現劇烈的陣發性咳嗽,癥狀也沒那么典型。這常常讓人誤把它當成普通的咽炎或過敏性咳嗽,結果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兒童百日咳 成人百日咳 頻繁劇烈咳嗽、咳喘交替,常有“雞鳴樣”回聲 長期干咳,缺乏特異性,有時只覺得嗓子癢 容易引起家長重視 往往被當作“小毛病”忽略
?? 簡單來說,成年人的百日咳就像披上一層“隱身衣”,很容易讓人錯過它的真實身份。
02 不典型信號:咳嗽反復是“提醒” 持續的干咳 :和普通感冒不同,百日咳的咳嗽往往持續三周以上。 案例: 有位29歲的女性教師,咳嗽五周都沒好過,自覺沒發燒也無痰,最終被診斷為百日咳。這個經歷告訴我們,單靠時間長短也無法排除百日咳的可能。 偶有喘息或失聲 :部分成人患者咳嗽時會聲音變啞,甚至一說話就咳得停不下來,偶有喘不上氣的感覺。 少見的“回聲咳” :所謂的“雞鳴樣”咳嗽在成年人中其實很罕見,別一直等出現這類典型表現才重視。 ?? 這些信號不易察覺,但長期反復,怎么治都不見好,就要考慮百日咳的可能了。
癥狀快速對照表: 可能癥狀 成人百日咳表現 早期 輕微干咳,偶爾咽癢、疲乏 明顯時 持續劇烈咳嗽,夜間加重,偶有氣短失聲
03 被低估的風險:不僅僅是咳嗽那么簡單 說起來,長期的百日咳如果沒被發現,帶來的后果不少。首先是咳嗽本身能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很多人因為反復咳嗽不能專心說話或者睡覺。更嚴重的是,一些患者可能會發展成肺炎、肋骨拉傷,甚至誘發呼吸衰竭,尤其是在有慢性病底子的成年人中風險更高(Mertsola et al., 2018)。
長期持續咳嗽可引起胸部疼痛、血壓升高,甚至暈厥。 部分人因為劇烈咳嗽,肋骨出現應力性骨折。 年長者或免疫力下降的人可能并發肺部感染,嚴重時需住院。 ?? 百日咳“藏得深”,但對健康的影響不可小看,別總覺得多咳兩聲沒啥大不了。
04 如何確診:醫生怎么看出“百日咳”? 醫生一般會通過詳細詢問你的咳嗽史(比如咳嗽持續了多久,是不是一直反復)、體檢和實驗室檢測來判斷。最常用的檢驗方法包括:
咽拭子病原學檢測 :用棉簽取咽喉分泌物,檢測有無百日咳桿菌。 血清學抗體檢測 :幫助判斷有沒有近期百日咳感染。 排除其他疾病 :有時需要同時查查有沒有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 ?? 長期咳嗽/夜間變本加厲,建議到呼吸科或感染科就診,及時做相關檢查。
檢查目的 常用方法 適合人群 發現病原體 咽拭子檢測 所有長期咳嗽患者 判斷是否近期感染 血清學抗體檢查 癥狀不典型、難以早期判斷者 鑒別其他疾病 胸片、肺功能、痰檢 排除其他可能時需要
05 治療方案:休息和藥物“雙管齊下” 成人百日咳一旦明確,一般采用下面這些辦法聯合治療。抗生素是首選,尤其是在疾病早期使用可以縮短病程,減輕癥狀(Heininger, 2010)。具體來說:
早期抗生素 :如紅霉素、阿奇霉素等,能有效抑制百日咳桿菌。 對癥處理 :針對劇烈咳嗽、喉嚨干癢,可用止咳劑,但使用應遵醫囑,避免濫用。 水分充足+充分休息 :多喝溫水、不熬夜有助于身體恢復。 特殊群體注意并發癥 :老人、孕婦或慢性病患者發現明顯氣短、呼吸困難要及時前往醫院。 ?? 只要配合醫生方案,認真休息,大多數人都能順利度過恢復期,不必太緊張。
06 預防重點:疫苗、飲食、健康習慣一起上 百日咳說到底,最有效的“防線”還是要靠疫苗和提高抵抗力。如果家中有老人、慢性病患者或者有孕婦,更建議積極接種補加強針。
措施 具體建議 實用提醒 加強疫苗接種 百日咳疫苗加強針建議每10年一次。 如果小時候沒有打過疫苗的成年人,更要主動補種。 到正規醫院或社區接種門診咨詢安排 增強體力 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雞蛋、魚肉) 新鮮蔬果(如菠菜、西蘭花、橙子等) 蛋白質+微量元素有助免疫力提升
個人與家庭衛生 勤洗手,保持空氣流通,日常戴口罩,如果出現疑似癥狀盡可能居家休息 ?? 日常做好消毒,家人之間咳嗽/感冒時減少接觸 適量鍛煉 每周進行適度有氧鍛煉,如慢跑、快步走 身體活力提升也幫助免疫健康
?? 百日咳并不可怕,預防和規律作息,比事后焦慮更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