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術后健康守護:預防復發的小秘密
01 其實鼻息肉根本不是小感冒
有時候,鼻塞、呼吸不順,大家會開玩笑說“可能感冒了”,但鼻息肉并不是隨便就能扛過去的小病。簡單來說,鼻息肉就是鼻腔內長出來的一種異常組織,像一顆顆柔軟的小葡萄,長期待在鼻子里,把我們的氣道變得窄窄的,空氣進不去那么暢快。
鼻息肉的出現,和鼻腔長期炎癥密切相關。比如,經常過敏性鼻炎或者患有慢性鼻竇炎的人,更容易被這個“不速之客”纏上。雖然一開始并沒什么大動靜,時間久了,它們可能越長越大,影響呼吸、嗅覺,甚至打鼾。
02 為什么醫生常建議“動刀”?
有些人聽說要手術,心里直打鼓:“不能藥物解決嗎?”實際上一旦息肉體積較大、造成鼻塞、影響嗅覺或者反復感染時,藥物往往只能暫時緩解,并不能清掉這顆“葡萄”本身。這時,醫生通常會建議通過鼻內窺鏡微創手術,把異常的組織去掉。
手術過程現在很成熟,恢復大多較快。一般術后,兩三周左右就能恢復正常工作生活,但局部還是會有一段時間敏感或少量分泌物。
03 鼻息肉總是纏上我?這里有真相
- 慢性炎癥:醫學研究顯示,鼻息肉的復發,多半與持續性的鼻腔炎癥有關[1]。如果手術后炎癥并未根除,異常組織可能還會“卷土重來”。
- 過敏體質:家族里有人有類似病史的人,復發風險會高一點。過敏因素也容易讓鼻腔黏膜長期處于敏感狀態,小息肉就趁機生長。
- 生活環境與習慣:有些人經常需要接觸粉塵、油煙、強烈的氣味等環境,這些刺激容易加重炎癥,為息肉再長“鋪路”。
- 哮喘或呼吸系統疾病共存:有數據顯示,合并哮喘的患者,鼻息肉復發可能更高[1]。
04 手術之后,這些護理習慣別忽視
很多人覺得,息肉切掉就萬事大吉。實際上,手術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怎么護理,直接決定復發幾率。下面這張表簡單對比了術后常見護理誤區與有效方法:
常見誤區 | 推薦護理 |
---|---|
術后一周內不清理鼻腔 | 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 |
頻繁挖鼻或用力擤鼻涕 | 輕柔對待鼻腔,避免劇烈動作 |
覺得鼻腔干就亂點油類滴鼻 | 涂抹醫生推薦的專用鼻腔潤滑劑 |
05 預防鼻息肉復發的實用建議
- 綠葉蔬菜 + 富含維生素C,有助于抗氧化保護鼻黏膜 + 建議:每天餐桌都安排一些,比如菠菜、油麥菜或生菜
- 深海魚類 + 含豐富DHA和Omega-3脂肪酸,有助減輕炎癥反應 + 建議:每周安排2-3次,蒸、燉都可以,避免油炸
- 酸奶 + 富含益生菌,幫助維護呼吸道和腸道微生態 + 建議:早餐或下午茶喝一小杯新鮮酸奶
06 小結:做好這幾點,息肉復發有望減少
鼻息肉的出現和復發,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實,只要在術后那段恢復期多一份細心護理,飲食和環境管理上簡單做一些調整,偶爾去醫院做個小檢查,息肉就很難“悄悄溜回來”。如果不確定癥狀是否復發,或者有什么不舒服,直接找醫生問一問,通常都會得到很實用的幫助。
保持積極心態,不給疾病“可乘之機”,用實際行動守護自己的呼吸健康。這些小細節,也許就是以后少一次病痛的保障。
參考文獻
- [1] Bachert, C., Marien, G., Holtappels, G., et al. (2014). "The role of local IgE in nasal polyposis and chronic rhinosinusitis." Allergy, 69(8), 995–1006.
- [2] Fokkens, W., Lund, V., Hopkins, C., et al. (2020).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58(Suppl S29), 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