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眼壓與青光眼:你必須了解的真相
01 眼壓的科學:什么是高眼壓? ???
平時在體檢時,很多人會對檢查單上的“眼壓”產生疑問。其實,眼壓指的是眼球里的壓力,就像籃球里的氣壓,正常時能讓眼球保持形狀和彈性。我們大多數人并不會特別在意這些小變化,因為高眼壓往往沒有什么明顯感覺。
正常情況下,成年人的眼壓一般在10到21毫米汞柱(mmHg)之間。一般通過無接觸式的氣流眼壓計,或者直接接觸角膜的接觸眼壓計來測量。高于21mmHg,就算作高眼壓。不過,這只是一個參考值,具體還得結合眼部其他檢查來判斷有沒有問題。
02 青光眼解析:一種潛伏的視力殺手 ??
說起青光眼,很多人會想到視力突然變差,其實它更像個“隱形的小麻煩”。青光眼是一類導致視神經損傷的慢性病,初期往往悄無聲息,等到癥狀明顯,視力已經不可逆轉地受損了。
類型 | 主要表現 |
---|---|
開角型青光眼 | 早期基本無感覺,晚期出現視力范圍縮小 |
閉角型青光眼 | 眼脹、頭痛、視力突降,甚至惡心嘔吐 |
比如王阿姨,62歲,因為突然頭痛、看東西像“漏掉一塊兒”才到醫院,檢查后發現青光眼已經十分明顯。不少人平時感覺有點疲勞、偶爾眼脹就忽略了,等到視野缺損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03 高眼壓與青光眼的直接聯系
高眼壓不是青光眼的全部,但絕大部分青光眼確實都發生在高眼壓的基礎上。簡單來說,眼壓上去了,就像水壓過高時管道受損,視神經纖維會被慢慢壓壞,最終出現視力問題。這個過程一般很緩慢,不少患者都在不知不覺間視野變窄,到后期才覺察。
- 高眼壓持續存在,容易讓視神經承受超負荷壓力,慢慢發生損傷。
- 視神經一旦受損,即使后續眼壓降下來了,已有的視野缺失也很難恢復。
有研究顯示,約90%的青光眼患者在確診時,都有相對較高的眼壓(Leske et al., 1994)。但這也不代表只有高眼壓才會得青光眼,還有少數低眼壓型青光眼存在。
04 高眼壓但不一定是青光眼:為何如此?
其實,很多人有高眼壓,但一輩子都不會發展成青光眼。這要歸功于每個人視神經的"承受力"不一樣,而且還有基因、年齡、全身健康等多種因素參與。
影響因素 | 說明 |
---|---|
視神經耐受性 | 有些人視神經天生更能適應高眼壓 |
年齡 | 年齡越大,組織修復能力越差,風險提升 |
家族史 | 直系親屬得過青光眼,風險明顯增加 |
全身健康 |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會加大眼部壓力對神經的影響 |
比如一位46歲的男性上班族發現體檢眼壓23mmHg,但眼底、視神經檢查都很正常,五年后依然只是高眼壓,沒有出現青光眼。這說明高眼壓是警示,但不是絕對病因。
05 預防與管理:降低眼壓的方法 ??
- 規律作息: 睡眠充足,避免頻繁熬夜有助于眼部休息,利于降低眼壓。
- 有氧運動: 適當的快走、游泳、慢跑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有證據表明能夠幫助改善眼壓(Mojica et al., 2016)。
- 均衡飲食: 新鮮蔬菜(如菠菜、西蘭花)富含抗氧化物,對眼部健康有利。Omega-3脂肪酸(例如三文魚、核桃)有助于維持視神經活力。
- 放松眼部: 長時間用眼后,適當眺望遠方,做些眼保健操,可以幫助緩解局部壓力。
- 按需用藥: 對于已經被醫生診斷為高眼壓或青光眼的人群,滴用降眼壓藥物非常重要,一般需長期堅持,不能擅自停藥。
- 定期專業檢查: 建議40歲以后,每年到正規眼科醫院檢查眼底和視神經,一次全面篩查有助于早期發現異常。
推薦食物 | 具體功效 | 食用建議 |
---|---|---|
菠菜、西蘭花 | 含豐富抗氧化維生素,幫助保護眼部組織 | 每日建議一兩種,蒸煮或涼拌 |
三文魚、核桃 | 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維持視神經功能 | 每周2到3次三文魚,核桃一天一小把 |
06 結語:保護視力,從了解眼壓開始
高眼壓和青光眼,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潛伏著。很多上了年紀的朋友把視力下降當做正常老化,等到真正警覺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干預期。每年花一點時間做眼科體檢,也許就是守護清晰視界的小動作。
堅持健康生活習慣、重視眼部不適信號,這些細小的改變更容易讓我們遠離眼部大麻煩。有了基礎知識,再遇到體檢單上的"眼壓異常",你就不會慌張,知道該找專業醫生幫忙,及時處理。
參考文獻
- Leske, M. C., Connell, A. M., Wu, S. Y., Hyman, L. G., & Schachat, A. P. (1994). Risk factors for open-angle glaucoma. The Barbados Eye Study.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112(7), 932-939.
- Mojica, J. A., Graham, S. L., & Grigg, J. R. (2016). Exercise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tometry*, 99(5), 438-446.
- Foster, P. J., & Johnson, G. J. (2001). Glaucoma in China: how big is the problem?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85(11), 1277-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