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卵巢癌:識別、應對及管理
01 日常中,卵巢癌可能悄悄靠近
有時候,生活就像一杯溫水,大多數女性都不覺得卵巢會出什么問題。其實,卵巢癌早期往往非常低調,信號隱約得讓人幾乎察覺不到。你可能覺得只是偶爾肚子有點脹,不以為意;或者工作太累,胃口變差,也不會和卵巢聯系到一起。
這種安靜的存在,是卵巢癌被稱為“沉默殺手”的原因之一。平日里常出現的輕微不適如果總被忽視,可能讓它悄悄發展,沒有給人反應的機會。正因如此,留意身體的小變化,其實比我們想象中更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輕微信號不是只有卵巢癌才會有,大多數人不必太緊張。但如果發現自己近期總是有腹部輕脹、飯量變小或下腹偶爾酸脹,不妨多留個心眼。
02 明顯癥狀:別讓這些信號被忽略
- 腹痛或脹痛:不是偶爾的小不舒服,而是連續多天、時輕時重的腹部疼痛。
- 食欲明顯減退:以前喜歡的飯菜突然無味,很容易就覺得飽。
- 頻繁排尿:沒喝多少水,卻跑廁所的次數明顯增加。
- 體重突然下降或上升:在沒特別控制飲食或運動的情況下,身體重量變化較快。
- 下腹部可摸到有腫塊:腹部膨脹到可以察覺,甚至影響到穿衣。
- 消化不良、惡心、容易便秘:這些消化道問題反復出現也要當心。
以一位71歲的女性為例,她原本只覺得腹部偶爾微漲,后來卻出現持續的食欲不振和體重下降,最終確診時已屬晚期。這個例子說明,當身體的小異常持續出現,而自己找不到其他合理解釋時,最好主動去醫院檢查,不要一再拖延。
如果上面這些癥狀持續兩周以上,并伴有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就要及時就醫了。這不是自己嚇自己,而是給健康加一道保險鎖。
03 為什么會得卵巢癌?
簡單來說,卵巢癌就是卵巢里的細胞變得異常,逐漸失控,最終形成腫瘤。這其中,影響因素并不少。
- 遺傳因素 ??:部分人攜帶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患卵巢癌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許多(Sieh, W. et al., JAMA, 2013)。
- 年齡增長 ??:多發于50歲后的女性,尤其是絕經后。
- 生育史影響:從未生育或懷孕次數少的女性,相對風險略高。
- 激素水平變化:長期使用雌激素(未聯合孕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療),對部分人群來講風險升高。
- 生活習慣與體重:肥胖、飲食過于高脂肪,也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性(Lengyel, 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0)。
- 家族病史:如果母親、姐妹有過這類腫瘤,自己也需格外謹慎。
上述多項風險因素,每個人可能兼有一兩項,卻不一定都會得病。但這些信息能幫我們提前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做到有的放矢。
04 卵巢癌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 血液檢查(CA-125):查血液中特異性蛋白值,常用于卵巢癌風險初篩。數值升高時不一定就是癌癥,但結合其他異常更有意義。
- 影像學檢查:腹部超聲檢查經常作為第一步判斷體內是否有異常結構,必要時醫生會建議做CT或MRI,有助于了解腫瘤范圍和轉移情況。
- 手術取樣:對可疑腫瘤做活檢(取一點組織做化驗),是確診最直接的方式。如果疑似腹水,也會抽取腹水送檢。
選擇哪種檢查方式,通常由醫生根據癥狀綜合決定。不少女性擔心檢查復雜影響生活,其實大多數步驟很快完成。疑惑不妨和醫生聊一聊,清楚流程,對自己也是一種安心。
05 卵巢癌如何治療?有多少選擇?
- 手術??:最常用的是“減積手術”,盡量清除可見的腫瘤組織。如果腫瘤僅限卵巢和附近,部分情況下能保留其他生殖器官以維護生活質量。
- 化學治療??:多數患者術后需行化療,常見方案有紫杉醇和卡鉑聯合,用以清除殘存的異常細胞。有時在手術前也會用新輔助化療縮小腫瘤體積。
- 靶向治療:部分卵巢癌對特定靶向藥物(如貝伐單抗等)有反應,可以與化療聯合使用,提升療效。
一些患者會經歷化療的不良反應,比如骨髓抑制、肝功能異常等。這需要醫生精準調整用藥,多用支持治療幫助身體恢復。比如貧血時加強營養和促紅素管理,這些做法讓病人能更平穩地度過難關。
治療方案的選擇因人而異,聊聊自己的顧慮,積極和醫生溝通,能幫自己獲取最適合的個體化建議。
06 健康生活怎么做,對卵巢有幫助?
說起來,預防有時比治療更難做到。其實,許多看似平常的小習慣,長期堅持下來,對保護卵巢健康大有裨益。
- 多吃新鮮蔬果 ??,可提供豐富抗氧化物,有利于維護身體細胞的正常代謝。簡單建議:每天三餐盡量加一點綠色蔬菜或彩色水果,比如上午蘋果、午餐花椰菜,晚餐加番茄或胡蘿卜。
- 適量飲用牛奶或豆制品 ??,蛋白質和天然鈣質均有助于提升整體免疫力,支持身體修復能力。日常中選擇早餐一杯牛奶或豆漿,既簡單又營養。
- 固定活動多一點 ???♀?,像散步、快走或廣場舞,哪怕每次20分鐘,也能讓身體代謝更暢通,帶來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好處。
- 保持適度社交,和親朋好友聊聊心事,有助于釋放情緒壓力。精神放松,身體自愈力也會增強。
- 定期健康檢查,40歲后建議每年體檢一次,如有不適及時咨詢醫生。哪怕僅僅是為了獲得專業的安心指導,也很值得。
- 科學補充營養,不用迷信保健品,更多依靠平衡飲食和自然作息。比如雜糧、豆類、堅果適量攝入,滿足身體多樣需求。
若真的出現了腹部持續不適、體重無故變化等癥狀,最好主動前往正規的婦科、腫瘤??漆t院做進一步咨詢。部分大醫院和社區體檢中心都有無創初篩項目,既省心又高效。
身體每一次異常,都是健康給我們的提醒。養成定期整理健康狀況的習慣,就像給生活做年度大掃除,一點都不難。
參考文獻
- Sieh, W., et al. (2013). "Association of inherited genetic variants with ovarian cancer survival." JAMA, 309(12), 1264–1273.
- Lengyel, E. (2010). "Ovarian cancer 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3(23), 2254-2263.
- Goff, B. A., Mandel, L., Melancon, C. H., & Muntz, H. G. (2004). "Ovarian carcinoma diagnosis: results of a national ovarian cancer survey." Cancer, 104(7), 1398–1406.
- Jelovac, D., & Armstrong, D. K. (2011). "Recent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varian cancer."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1(3), 18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