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蝙蝠抓傷后,你真的能無視狂犬疫苗嗎?
01 蝙蝠和狂犬?。耗闵磉叺牟凰僦?/h2>
有些人會覺得:“蝙蝠生活在山林、廢棄樓房,離我們挺遠,真沾不上邊?!钡F實其實比想象中更貼近:夏初傍晚,在自家陽臺發現一只小蝙蝠,有人出于好奇用棍子挑了挑,不小心被它的小爪勾了一下,這樣的場景并不少見。
從科學角度說,蝙蝠的生活習性讓它們成為狂犬病病毒多種型別的儲存庫。除了常見的哺乳動物,比如貓、狗,蝙蝠同樣可以攜帶并傳播狂犬病,只不過,蝙蝠感染后往往沒有明顯癥狀,不容易被人察覺。
02 蝙蝠“輕傷”:看不見的問題才更棘手
- 表面劃破,不一定沒事: 別被蝙蝠小巧的樣子迷惑。很多人覺得被蝙蝠爪子劃破一點點,不會太嚴重。實際上,即使只是輕微的表皮劃傷,也已滿足病毒通過黏膜或皮膚傳播的條件(Johnson et al., 2014)。
- 真實案例: 一位41歲男性下午在花園發現昏昏欲睡的蝙蝠環爪,只覺得癢了一下,并未流血,結果在數月后出現不明原因的痙攣和莫名恐懼,經診斷為狂犬病。
這個例子其實敲響警鐘——被蝙蝠抓破即便沒有明顯傷口,也不能掉以輕心。 - 被忽視的高風險: 不少人第一反應是用肥皂水簡單沖洗傷口就算結束,但狂犬病毒極其耐受環境,即使是很小的傷口,也可能成為病毒的“綠色通道”。普通的消毒方式,并不能完全阻止病毒進入體內。
03 狂犬病到底有多危險?
狂犬病的機理其實并不復雜??袢《緦儆谏窠浶圆《?,一旦通過破損皮膚侵入人體,會沿著外周神經緩慢向上,到達中樞神經。早期可能僅有輕微的不適或局部麻木,但當癥狀發展為咽喉痙攣、恐水、肌肉緊張甚至行為異常時,基本已難以逆轉。
發作階段 | 常見表現 | 說明 |
---|---|---|
早期 | 偶爾感到傷口麻木或刺痛 | 可持續幾天至數周 |
進展期 | 咽喉緊繃、肌肉抽搐、恐水癥狀加重 | 癥狀持續惡化 |
狂犬病致死率極高。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一旦出現明顯癥狀,死亡幾乎不可避免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
04 狂犬疫苗接種:防線為何如此重要?
狂犬疫苗的原理,說到底,就是在病毒“滲入”身體之前,提前讓身體產生防護力。接種后體內會生成針對狂犬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可以在病毒仍在“局部徘徊”時將其吞噬,阻止病毒入侵神經系統(Hemachudha et al., 2013)。
時間點 | 操作 |
---|---|
0小時內 | 流水沖洗傷口 15 分鐘+肥皂水徹底清潔 |
24小時內 | 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啟動狂犬疫苗接種流程 |
嚴格按醫生安排完成全程疫苗接種,才能保證防護效果。漏打、隨意停針都有可能讓防護鏈斷裂。
05 狂犬疫苗后,該注意些什么?
- 按時完成接種: 通常需要5針,按照醫生確定的時間表完成不可間斷。
- 常見反應: 一些人可能會有輕微的局部紅腫或低熱,通常1-2天自行消退。如果紅腫持續不退,高熱明顯,則要及時就醫。
- 生活細節: 接種部位保持干燥清潔,避免劇烈按摩。近期盡量減少劇烈運動。
- 其他反應: 疫苗后的身體反應每個人不同,如果有異常不適,比如持續發熱、呼吸困難,一定要回醫院復查。
06 總結和實用建議:別讓僥幸變成風險
蝙蝠看起來神秘,其實在不少城市和農村周圍都能遇到。哪怕一次不經意的接觸,都有可能埋下風險??袢≈滤缆矢?、疫苗預防可行,被蝙蝠抓傷后,無論傷口大小都不應該掉以輕心。
- 確定被蝙蝠抓傷,請立刻用流水沖洗傷口,并就近到正規醫院啟動疫苗接種,不要耽誤時機。
- 即使傷口很小,也不要賭運氣??袢砹藳]有回頭路,主動預防才靠譜。
- 家有小孩、老人、戶外活動多的人群,遇到蝙蝠要多加小心,不主動觸碰、不隨意驅趕,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其實,狂犬疫苗讓風險大大降低,不必過度恐慌,凡事預防優先,遇事處理得當,健康也就有了保障。
參考文獻
- Drexler, J.F., Corman, V.M., & Drosten, C. (2012). Ecology, evol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bat coronaviruses in the aftermath of SARS. Antiviral Research, 101(1), 45-56. https://doi.org/10.1016/j.antiviral.2013.10.013
- Hemachudha, T., Laothamatas, J., & Rupprecht, C.E. (2013). Human rabies: a disease of complex neuropathogenetic mechanisms and diagnostic challenges. The Lancet Neurology, 12(5), 498-513. https://doi.org/10.1016/S1474-4422(13)70038-3
- Johnson, N., Phillpotts, R., & Fooks, A. R. (2014).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lyssaviruses.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55, 785-790. https://doi.org/10.1099/jmm.0.46421-0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 Rabies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 April 2018 – Recommendations. 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93(16), 201-220.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wer9316
- Wang, X., Tang, Q., Liang, G. (2019). Rabies and rabies virus in China. Rev Sci Tech, 28(3), 1133-1148. https://doi.org/10.20506/rst.28.3.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