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熱身時間短,運動強度突然增加,導致身體還沒準備好就被突然拉伸,肌肉和韌帶會容易“罷工”。
損傷后并不是“多躺幾天就好”,康復其實也分幾個階段,每一步都很關鍵。下面通過表格來看看常見康復流程:
階段 | 目標 | 主要措施 | 小貼士 |
---|---|---|---|
急性期(1-3天) | 控制腫脹,緩解疼痛 | 休息、冷敷、輕度包扎、抬高患肢 | 避免劇烈活動,不要強行按摩 |
次急性期(3-7天) | 恢復關節活動,防肌肉萎縮 | 溫和主動活動受傷部位、熱敷 | 動作緩慢,感到疼痛時停止 |
恢復期(1-4周) | 加強肌力,提升功能 | 功能訓練、漸進式負重鍛煉、平衡訓練 | 可在康復師指導下做閉鏈運動 |
強化期(4周以上) | 重返運動,提高耐力 | 專項訓練、輕度有氧、技能練習 | 感到疲憊要適度休息,防止復發 |
說到底,運動損傷不會像“疑難雜癥”那樣難纏,但也絕不是可以“無視忍受”的小問題。其實,只要及時辨別信號,選擇恰當的康復方式,再養成科學運動習慣,就能讓痛苦大幅減少,把運動帶來的快樂保留到每一天。
希望這些建議在你遇到運動損傷時,能幫你少走彎路,早點恢復到想要的狀態。運動搞得巧,生活才更有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