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為什么它的陽性結果不容忽視?
01 什么是幽門螺桿菌?
你有沒有聽到有人體檢時被告知“幽門螺桿菌陽性”?其實在日常門診中,這已經很常見。幽門螺桿菌(H. pylori)是一種專門棲息在胃里的細菌。它靠著獨特的“耐酸”本領,悄悄住進不少人的胃黏膜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大約全球一半的人都感染過這位“不速之客”[1]。但表面上,它可能讓人一點都沒察覺——很多人感染后最初沒有感覺,只有少部分人才會出現一些輕微的不適。
不過,這個細菌并非“老好人”,和我們的胃健康有著不小的關系。提到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它都能“插上一腳”。所以,一旦體檢報告出現幽門螺桿菌陽性,確實值得我們花幾分鐘了解下,這究竟意味著什么。
02 幽門螺桿菌到底怎么傳染?
- ??? 共餐、夾菜: 家庭成員間共用餐具、筷子夾菜,這種看似溫馨的日常,其實是H. pylori常見的傳播方式。例如,家里有6歲的小朋友,媽媽常常嘗菜后用自己的筷子再給孩子夾菜。這樣一來,細菌就有機會“悄悄轉移”給孩子。
- ?? 食物和飲用水: 吃未徹底清洗的蔬菜或者喝未經凈化的水,細菌也有機會隨食物、飲料進入胃里。
- ?? 口口傳播: 親吻、喂食等也可能成為幽門螺桿菌的“通道”。比如爺爺和孫子一起喝一瓶酸奶,輕松地“分享”了腸胃里的秘密。
TIPS: 目前認為,家庭內的密切接觸是幽門螺桿菌最常見的傳播方式。如果家里有人感染,其他成員也較容易中招[2]。
03 感染之后會發生什么?
可能后果 | 健康解釋 |
---|---|
慢性胃炎 | 幽門螺桿菌損傷胃黏膜后容易導致慢性炎癥。早期多數人感覺不明顯,但胃黏膜會變得敏感、受損。 |
胃潰瘍 | 感染后部分人可能出現胃部隱痛、燒灼感,尤其空腹或夜間加重。潰瘍形成后疼痛感會持續更加明顯。 |
胃癌風險增加 | 有研究已經表明,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Uemura, 2001)。不是說感染一定得胃癌,但風險的確會上升。 |
?? 真實例子: 有位48歲的男士,平時無特別癥狀,體檢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幾個月后逐漸出現夜間胃部灼痛,到醫院檢查已為胃潰瘍。早發現早治療,后續恢復較好。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感染雖然不一定馬上生病,卻絕不能掉以輕心。
數據支持: 研究發現,約70%的胃潰瘍患者可以檢測到幽門螺桿菌感染[3]。
04 哪些情況必須治療?
- 已經出現癥狀或胃部疾?。?/strong> 如果有持續的胃痛、反酸、餐后脹滿,或已經診斷為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無論輕重,都建議積極清除幽門螺桿菌。
- 有消化道癌癥家族史: 家里直系親屬曾有胃癌史者,即使目前沒有明顯癥狀,出現幽門螺桿菌陽性也建議主動治療,降低潛在風險。
- 胃鏡發現萎縮、腸化: 胃鏡檢查時如果發現胃黏膜出現萎縮、腸化生,結合幽門螺桿菌陽性,更需及時干預,預防進一步惡化。
- 以下情況暫不需要: 完全無癥狀,無胃鏡異常,也沒家族高風險者,可和醫生商量是否暫時觀察。比如有位32歲的女性,上班族,僅僅胃部偶爾不適,無任何胃鏡異常,也沒其他危險因素,醫生建議暫時合理觀察。
?? 有癥狀、有家族史、有胃部慢性疾病的人,幽門螺桿菌陽性不可忽視。大多數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制訂最合適的治療計劃。
05 常見的治療方法
如果確定需要治療,現在醫學對付這個胃中“定居者”已經有了成熟的方案。通常選擇以下方式:
- 抗生素聯合療法: 采用2種不同原理的抗生素搭配,增加殺菌效率,減少耐藥可能。
- 質子泵抑制劑: 通過降低胃酸,幫助細菌暴露在藥物下更快死亡,同時減輕胃部不適。
- 個體化調整: 有藥物過敏、肝腎功能或孕婦等特殊人群,治療方案需醫生個別設定。
? 重要提醒: 幽門螺桿菌治療周期通常為10-14天,期間千萬不要擅自停藥或隨意更換藥物,否則根除率會大大降低[4]。
?? 真實例子: 55歲的女性患者曾因藥物中斷導致幽門螺桿菌治療失敗,后在醫生指導下按療程服藥,才最終清除。由此可見,堅持療程是關鍵一步。
06 怎樣預防新感染?
幽門螺桿菌容易通過生活習慣傳播,預防離不開細節。但別擔心,其實大部分方法簡單易行,而且還能幫胃整體保持健康。
日常措施 | 作用解釋 | 實用建議 |
---|---|---|
分餐制 | 減少細菌在餐具間流動機會 | 建議家庭聚餐時用公筷、公勺,尤其家中有老人、小孩時更要堅持 |
飯前便后勤洗手 | 清除口腔和手上潛在細菌 | 用流動水和肥皂徹底洗手,外出就餐可帶便攜消毒紙巾 |
食物徹底清洗 | 避免未凈化的食源性傳播 | 蔬果反復沖洗,肉類及海產要徹底煮熟 |
規律作息 | 幫助胃黏膜抵抗刺激 | 避免熬夜、暴飲暴食,讓胃部有修復、休息的時間 |
定期體檢 | 及時發現無癥狀感染 | 40歲以后建議每2年做一次胃部相關檢查,出現胃部不適可適時就醫 |
?? 飲食推薦: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燕麥、玉米等,這些食物有助于提升胃部免疫力。
?? 就醫建議: 如果家里有人被確診感染,建議其他成員也做一次相關檢測,比如碳13呼氣試驗,方便及時發現潛在感染。
?? 參考文獻(部分)
- Uemura, N., Okamoto, S., Yamamoto, S., et al. (2001).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5(11), 784-789.
- Blaser, M. J. (1997).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astric diseases. BMJ, 314(7091), 1437–1440.
- Suerbaum, S., & Michetti, P. (2002).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7(15), 1175-1186.
- Malfertheiner, P., Megraud, F., O'Morain, C. A., et al. (2017).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 Gut, 66(1),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