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吞咽之旅:鼻咽癌治療后如何應對吞咽困難
簡單了解鼻咽癌:它為什么會找上門???
有時,一次普通的喉嚨不適、鼻塞,可能讓人誤以為只是感冒。其實,鼻咽癌就藏身在鼻腔后方、咽喉上方的隱蔽角落,初期很難被發現。它主要源自鼻咽部細胞發生了異常增生,這些“出格”的細胞慢慢積累,最終變成癌癥。
日常里,如果反復出現鼻塞、耳悶、流鼻血等癥狀,鼻咽癌很可能已經悄悄埋下了禍根。
醫學上,鼻咽癌在中國南方發病較多(Chan et al.,?2020)。它喜歡與EB病毒感染等多因素“合謀”,和家族遺傳、空氣污染也有點關系。治療時,大多患者會接受放射治療,有的還需化療或靶向藥物。
常見表現 | 解釋 |
---|---|
鼻出血或鼻塞 | 初期多為單側癥狀,經常被當作鼻炎 |
聽力下降、耳悶 | 鄰近耳咽管時壓迫影響 |
頸部腫塊 | 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結表現 |
鼻咽癌治療后,為什么吃飯變難了????
說起來,許多病友在治療結束后會發現,吃飯不像以前順利了。有的食物下咽時會卡在喉嚨,有的甚至一喝水就嗆。一位68歲的男性在做完放療兩個月后,發現喝粥都會嗆咳嚴重。
- 1. 放療“牽連”到咽部神經和肌肉: 放射線治療會殺死異常細胞,也可能傷及正常組織,讓咽喉的黏膜變得纖維化(變硬、不靈活)。
- 2. 唾液減少: 放療還可能讓唾液腺功能下降,口干變重,食物難以順利通過咽喉部。
- 3. 肌肉收縮受限: 原本協調工作的咽喉、舌頭、軟腭變得“反應遲鈍”,吞咽動作不如以前順暢。
Tips: 有飲水嗆咳、咀嚼困難的朋友,最好主動告知醫生,這些不適早期發現,后續干預更有效。
感覺吞不下去,對健康有多大影響?
吞咽困難帶給患者的困擾,不只是一頓飯的“麻煩”。有的朋友因為進食不暢,漸漸感到體力下降,連上樓梯都氣喘吁吁。
- 營養不良: 長期不能正常進食,人體缺乏熱量和蛋白質,容易消瘦、乏力,抵抗力跟著變差。
- 反復肺部感染: 吃飯或喝水時食物誤吸到氣管,會導致感染——有些患者為此頻繁住院。
- 心理負擔增加: 一位55歲婦女因飲食變困難,害怕在親友聚餐時尷尬,慢慢變得不愛出門。
要留心: 很多影響是慢慢積累的,有時朋友和家人比自己更先注意到變化。
怎樣知道自己的吞咽功能受了多大影響???
對于鼻咽癌治療后出現吞咽不適的人來說,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才方便下一步對癥處理。醫學上有幾種常見方法來評估吞咽功能:
- 1. 臨床檢查: 專業醫生觀察你喝水、進食時有沒有咳嗽、聲音變化、咽部反應等。
- 2. 吞咽造影檢查: 通過吞咽含有對比劑的食物,拍攝X光影像,醫生可以清晰看到食物有沒有誤入氣管。
- 3. 纖維內鏡吞咽評估: 用一根細小的內鏡從鼻腔進入咽部,直接觀察吞咽動作,判斷問題所在。
評估方式 | 適用情況 |
---|---|
床旁吞咽測試 | 初步篩查,發現明顯吞咽問題 |
吞咽造影 | 需要明確誤吸風險及食物卡滯部位時 |
纖維內鏡 | 看局部肌肉、黏膜的具體變化 |
小心: 如果進食后經??人?、聲音嘶啞或感覺胸悶,建議及時向醫師咨詢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
重拾吞咽能力:實用做法和飲食方法
雖然鼻咽癌治療后會帶來不少挑戰,但只要掌握一些實用的方法,慢慢就能找回吃飯的自在感。
- 食物選擇有竅門: 建議以軟、細、易咽的食物為主,比如雞蛋羹、魚肉泥、米糊。干硬的大塊饅頭、油炸食品暫時可以少碰。
- 進食姿勢很關鍵: 坐直,頭稍微低下,有助于食物順著“正道”滑下去,減少嗆咳風險。
- 用上輔助工具: 軟頭小勺、吞咽輔助杯等小工具,能夠讓進食更安全、輕松。
- 吞咽訓練別怕繁瑣: 聽說“張口訓練”、“假咳嗽練習”等動作簡單又實用,每天花10分鐘,堅持下來自然有效果(參考Logemann, 1998)。
小建議: 如果不知道自己適合吃什么,可以和營養師討教,尋求一份個性化菜單。有條件時,讓康復師指導吞咽訓練慢慢養成習慣。
實用飲食建議 | 簡要說明 |
---|---|
山藥泥 | 容易咽下,富含纖維和維生素 |
香蕉蒸泥 | 軟滑又帶甜味,口感溫和 |
豆腐羹 | 蛋白質豐富,不易卡嗓子 |
心理關懷和康復資源,別獨自扛
鼻咽癌治療后的恢復過程,有時比想象中更需要身邊人的理解。有研究顯示,良好的心理支持能讓患者更快適應吞咽障礙(Chua et al., 2016)。不少人覺得,開口和家人一起聊聊自己的困擾,比單純自己琢磨有幫助。
- 與家人共享進步: 記錄每日吞咽訓練或進餐的突破點,讓家人參與見證。
- 尋找病友支持組織: 線上線下都可以找到鼻咽癌康復交流群,可以與曾經有類似經歷的人溝通交流。
- 專業咨詢別猶豫: 覺得壓力山大或有焦慮情緒時,可以考慮請醫生推薦心理咨詢師。
這個過程其實很常見: 鼻咽癌康復不光在生理層面,每一份情緒支持都很有價值。
- 當地三甲醫院的康復醫學科
- 中國抗癌協會鼻咽癌康復微信群/熱線
- 心理健康服務熱線(如“壹心理”平臺)
參考文獻
- Chan, K. C., Woo, J. K., King, A., et al. (2020). Analysis of Nasopharyngeal Cancer Incidence in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112(8), 1339-1347.
- Logemann, J. A. (1998).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Swallowing Disorders. PRO-ED, Inc.
- Chua, K. S., Chan, Y. H., Cheah, W. K., et al. (2016).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Survivors with Nasopharyngeal Cancer.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24(12), 4987-4993.